在春秋时期,有个秦国人叫孙阳。
相传,他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只要一眼就可以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上天专门负责管理马匹的神,善于发现千里马,因此,人们都把孙阳称为伯乐。
据说后来,他把自己所有的丰富的相马经验,编写成了一本书,叫《相马经》。在这本书里,他写出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样子和特征,并画了许多的插图,以供人们在识马的过程中了解和参考。
孙阳有个儿子,资质颇差。他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后,于是也很想出去寻找千里马。他想起了父亲在书里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马蹄象摞起来的酿酒的曲块。他便一边拿着书,一边在外面寻找着千里马,也好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见了一只大癞蛤蟆,就急忙捉了回去告诉他的父亲:我找到了一匹好马,和你那本书上说的也差不多。只不过看起来它的蹄子不象酒曲块。
孙阳看着儿子手中的大蛤蟆,又好气又觉得好笑。幽默的说道:这“马”爱跳,没法骑啊。
于是,以上的故事便成了成语按图索骡的由来。它的意思则是按照画好的成图去寻找好马。后来又引申为按照现有的线索去寻找人或事物,形容做人或做事不深刻思考,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
虽然只是一则古代寻找千里马的故事,今天的人说起来依然可以做为一个笑柄。孙阳在书中已写出了千里马的特征,也描述出它的样子,但是他的儿子却根据他所提供的特征找了一只大蛤蟆当作千里马,的确是让人啼笑皆非。
所谓图,也就是某个事情或事物的共性与一些基本的特征。骥,也就是结果。由它的特征来寻找自己所要得到的结果,再来判断它是非和对错。孙阳的儿子虽然说资质很差,但他至少还懂得根据他父亲书上千里马的特征去寻找自己所要找的千里马。这应该说是第一步,他已经做到了,而且没有什么不对。关键是他按照父亲所描述的特征,找到了自己所要的结果,他却没有来判断事物的对与不对。
《相马经》流传了几千年,按图所骥的故事也一代代的传了下来。后人都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但却有很多的人还是屡次犯着类似的错误。
同样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赵括平日里是熟读兵书,滔滔不绝。秦国攻打赵国,赵王于是就派赵括为将前去迎敌。但赵括却是纸上谈兵,心中无一韬略,在敌人包围了战场之后,才翻出兵书,以求找到破敌之计。结果计还未找到就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了刀下冤魂。做为一军之将,熟读兵书固然是好,但却要懂得临阵变通,否则和孙阳的儿子寻找千里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往往总是这样,道理越简单越容易懂得,但越懂得就越容易犯类似的错误。古代有,现代同样有。
按图索骥固然是好,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懂得如何去变通。首先要明白的自己按的是什么样的图,索的又是什么样的骥。图只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自己做为一个参照的样本,而真正要寻找的则是骥,就是结果。再用是非对错来判断这个结果的正确性。
只有真懂得和理解按图索骥的真正含义,才能够以最好最快的方式来感到自己所要求的目标,才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就只能徒劳无功,甚至会枉送性命乃至祸国殃民。
-全文完-
▷ 进入snile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