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经唱,妙解众生相。
世网久撄人,嗔痴枉费神。
几分欢乐趣,一切执着苦。
幸有闲工夫,冲茶漫养壶。
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是佛、法、僧三宝。我们平常一般讲信佛,就包括信法,信僧。
信佛,既包括信仰本师释迦牟尼佛,更应该包括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信我们自己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只有这样来信佛,我们信佛的这个信念才能够真正坚定不移。信仰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信佛的根本。因为没有现在的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教化,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有佛、有法、有僧,根本不可能知道要来信佛,要来求解脱。所以,应以信本师释迦牟尼佛做为我们信佛的根本,做为我们修行的本尊。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创立了两大法门,一是弥陀净土,一是药师净土。没有释迦牟尼佛的宣说,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有阿弥陀佛,更不可能知道那里有个殊胜的极乐世界。我们学药师法门的,还有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世界的佛。根据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愿愿都是要解除众生的苦恼,庄严我们这个世界,把我们这个世界建设成像药师佛所教化的世界一样。我们要想求得身心净化,身体健康,少病少恼,就要修药师法门。通过修福修慧、净化心灵,我们在现身当世之中,就能得到一个平安幸福、光明洒脱及自利利他的人生。
信法,法是永恒的,法是真理,法是规律,法是我们能够亲证的一种客观存在。法表现为语言文字,那就是经典,一切的经典表现为思维方式。佛是亲证法的导师,僧是依法修行的善友,或者说是弘扬佛法的善知识,所以法是中心。
信僧,僧是指四果阿罗汉,即贤僧圣僧、菩萨僧。我们信佛,就是三宝弟子。佛、法、僧加在一起是三宝。佛、法、僧三宝,就是以佛为师,佛是我们的导师;以法为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烦恼、无明等等病,所以我们要吃药,吃法药;以僧为友,清净福田僧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道友、我们的善友,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要以僧为友。
不管是佛法还是世法,处处都体现因果的规律、因果的原则、因果的道理。世间的因果就是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的因果,是在世间一切因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世因果。三世就是以现在为主,回忆过去的历史,就是过去世;展望未来的历史,就是未来世,就是来世。
看看我们生命的生、老、病、死每一种演变,是否能与整个的生命现象截然分开?是否有一个绝对的开始或断然的结束呢?从一期生命的生死现象来看,好像是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实际上,生命的开始不是刹那间就生,生命的结束也不是刹那间就死。生命整个的过程,不过是一个生生灭灭代谢不已的过程,没有一个绝对的生,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死。而从无始的生命长河来看,一期生命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水泡而已。生,固然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死,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期生命的开始而已。
每一期生命的生死,每一众生的生死,做为生命的一种生灭现象,没有任何形式上的不同,都逃不脱有生必有死这一必然的因果律。但每一期生命的形式,每一众生的生命形式,却是各不相同,乃至差异悬殊。是什么因素造成这样的差异呢?就是因果业力的作用。因果业力,这是生命运转的一个最基本的牵引力量。
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佛、菩萨规定的,更不是由天神来规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规定的,我们自己完全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怎么样掌握呢?就看我们如何来种因,就在于我们如何把握自己当下的一念心。要把握我们的命运,开拓我们的未来,不要去管前因,总为过去的错误而懊恼,也不要去计较后果,患得患失。只要能照看好我们当下的一念心,只要能把握好我们当下的所做所为。当下因种好了,结果自然会好。所以说决定命运者在自己。
修行可分为三部分,所谓持戒、修定、证慧。戒是什么呢?戒好像是我们的两条腿、两只脚一样,我们要从烦恼的此岸、生死的此岸,一步一步地走向涅槃的彼岸、走向解脱的彼岸,那就要靠持戒。没有戒律,没有道德的约束,不遵守道德准则,要想解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能是一个高尚的人吗?能够得到众生的信赖吗?能够成就世出世间的大事业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道德的准则是什么呢?就是戒。佛教根据不同层次的信仰,不同层次的人群,规定有不同层次的应该遵守的戒条,有了戒才能够修定,有了定才能够把持得住。所以说戒是足,就像我们的两只脚,能够从此岸迈到彼岸。如果我们是一个行为非常放荡不检点的人,你说能够坐在那里入定,能够修四禅八定吗?根本不可能。所以,戒是足,定是身。定是我们的身躯,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戒足是和定身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身躯,有了两足,我们究竟走向何方呢?那就需要有智慧做为眼目。
我们修行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得自我的净化,自我人格的完善。解脱烦恼,解脱无明,解脱我们的种种业障。我们不能解脱,就是因为我们有种种的无明、烦恼、业障。有无明就起烦恼,有烦恼就造业,就不能得解脱。我们要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来求得解脱。
修行净土法门,就是要真正使我们向往净土的这种意念时时刻刻不要间断,即《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怎样才能一心不乱呢?那就需要我们平常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待人处世的分分秒秒当中,不忘忆佛、念佛,只有这样强化我们的意念,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解脱。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之下,能够自己作得了主。如果不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要想得到解脱,可能性不大。就要在现实生活当中把我们的身心性命安定下来,要这样下大决心来修行,才不辜负我们得闻佛法这一无上殊胜的因缘。
-全文完-
▷ 进入桀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