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似的年龄,鲜活如绿的年轻生命,就这样在顷刻间被病魔所击倒和摧垮。
她,一个来自农村24岁未婚的女青年教师。05年走出师范大学“象牙塔”入行教育事业,到现在算来还没三年时光,然就在今年12月初被上海某医院诊断出癌症。
消息传来,全校师生为之震惊与难过,引发了对基层教师生活与身体状况的些许担忧与思考。
∮她和我虽来自不同地方,年龄相差悬殊,却由于任教相同的学科相聚在同一个年级的教育战线。同姓更是拉近我们工作距离,时间久长便知晓,她是个十分勤奋而又开朗的女孩。为人与对待工作一样热心,一样真诚,每天总是伏案埋头在书本中,耕耘在教室里,那温馨可爱的笑容与情景现在还是如此那样的清晰与醒目。
听此噩耗,我有些难过与沉思。嫁给教育一干就将近20年,亲眼目睹过教育中许许多多的现象,经历了这个时代教育的些许变迁与坎坷。许多人走了,又有许多新人来了,倒下了一批,又站起了无数。为教育牺牲与奉献青春的不只是我和我的同事们,还有无数个幕后默默地支持着我们国教育事业的社会同仁们。
他们披星戴月,晨起夜归,抛弃了家庭与子女,抛弃了生活与快乐,与那些看着心烦而离开又是想念的学生们,总是难舍教师那份对家长对社会的良知与责任,身心疲惫。
曾经许多人后悔过当初这样的人生选择,那一生清贫两袖清风的职业要你固守一辈子,那调皮捣蛋惹人无奈的年轻学子要你时刻地耐心激情,那两点一线标准化的空间要你与世隔绝封闭地循环,有谁能想象得出你一辈子没有怨言,没有抱怨。
很早以前我阅过“烟雨”里关于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大讨论。那时看那些文字,我总是轻轻一笑不与置否。不想越描越黑,随他们去吧。如果当时站起来与之理论,可能有人会不服气甚至愤怒的。工作固定,报酬优厚,雨不淋阳不晒,还叫什么叫啊?
其实,大家不妨去实际生活中走访与调查,生活在80后90后的现在年轻人有几人真心实意地愿意从事教育业呢?
如果教师象上述所说如此美好,为什么一流人才和城市富裕家庭子女没有拥进教师队伍而孜孜以求那走俏专业?数数高考扩招后高校各专业招生生源分布情况,就会一目了然得知,一流分数进名校时髦专业,二流分数进名校一般专业,只有三流大学招三流的师范生,至于某些名校所招师范专业人数也不能与它的非师范专业相提并论。师范专业可谓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而象电子信息、生命工程、财经法律、经济会计等热门专业却车水马龙,景象环生。即使教育部举新措免费教育吸纳“一流考生”进六所师范名校,可附带终身从教、不得考研等近似苛刻条件令人望而怯步。
再说说教师工资吧。90年代教师月薪是99元,96年月薪400多点,最大的一调整还是在物价大幅上涨背景下开始的,那些40多岁的高级教师月薪才不过2000出头,至于有人说的额外收入如补课费等加起来也不外乎每学期2000多点,而且是用晨起夜归透支生命换来的,也可谓来之不易,失之也不可惜。这还仅仅是一个高中教师的收入,象其他初中、小学教师收入就要打折许多了。
教师工作稳定倒基本是不争的事实,但有几人能知晓其中艰辛与困苦。教师每学期任务是分解到人的,人人有担子,次次有考核,月月有考试,小算算你所教班级均分、优秀率、年级总排名,大算算你的高考升学率,让你时时不能轻松不能自主,紧张与压力时时藏在心中而欲罢不能。资深教师心理承受与教学能力强点,倒还可以风平浪静,而那些年轻老师可就惨了,巨大的考试压力让许多人不得不拼命努力“三拼到底”拼时间拼身体拼消耗,还衍生出造假、玩假等丑恶现象,这既搞垮了学生,也糟蹋着教师。这也从某个侧面反映了现在教育体制追求升学所产生的巨大弊端,整个教育好象没有进步倒是倒退了不少。看上面大呼着教育要改革,但下面我有对策,照单下菜,我行我素,应试教育“爱你就是一万年”。
转身一巷之隔,40岁该是人生过程中如日中天的年纪吧。但那痛苦地呻吟着的体育老师正在面临着生命的吞噬与垂危,癌症同样在残酷地折磨着他,瘦骨嶙峋惨不忍睹,本来好端端的一个庞大身躯就这样不堪生命一击,生命消逝已是迟早的事;另一位身患此病的男化学教师已移居校外,近况如何不得而知。
昨晚,那年轻女教师捐款动员会后,我们曲指一算,象这样年轻教师,生于此病本校已有三人,按正常人生寿命来算,他们年轻的正值当年。说到这里有人会疑问,你们那里肯定是特殊的地方,这么多教师得于这病,是不是与此地的水土、环境有关?其实,这是个武断的推测与猜想。一例可为证,我的父母祖祖辈辈生于此长于此,他们一生无病无灾地活到80多岁才自然地死亡,一生也没与此病有任何的关联,何况这里的其他职业人也没出现如此之多的比例。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如果上级能及时关怀定期体检(到目前为止,从教近20年体检共为零次),早诊断早治疗又怎么能出现如此突然令人惋惜的哀叹呢?即使发生,起码也会把教育资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今说这些,本无要人同情我们教师之企图,只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今天教师生活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他们正承受着方方面面的社会压力与人为羁绊。同时,我也想呼吁全社会在给学生减负的时候,也给该给广大教师减减负吧。
予教师宽松环境与人性管理,与教师自身、学生和社会“三方身心健康”十分有利。也惟有如此,才能让师与生都生活在同一个蔚蓝的天空里,就象鱼儿那样轻松地漫游出惬意与生活味,自由地成长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如果再象这样无止尽地折腾下去,弄得师生心力憔悴,若干年后,谁还愿意来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全文完-
▷ 进入藤蔓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