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和作弊有过交道的所有朋友们。
作弊就好象不物正业的人在偷鸡摸狗,永远都是高校教育中最让人心痛的污点。老师和学生间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似乎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并随着双方先进武器的不断升级,上演着一幕又一幕让人失望的闹剧。
——题记
今天恰巧去一所学校办事,就看到“诚信考试,诚信做人”的大幅宣传板报,觉得心里很不舒服。是啊,当“作弊”这个字眼都被这样“提到表面”上来了,可见我们的作弊行为已经引起怎样的“瞩目”!
常能看到某地考生泻题、作弊等方面的报道,严重的甚至是监考老师协同“作案”。是啊,所有上过学的都知道,学生作弊并不新鲜,即使自己学习还算过得去,没有抄别人的,也一定是别人的“孺子牛”,为别人的抄袭提供方便,否则自己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大学自然也不例外,刚刚从高考的独木桥中踯躅而来的莘莘学子,离开了自己的家人束缚,以为自己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可以尽情潇洒一下,便无端地放松了自己的神经,谈谈情,恋恋爱,跳跳舞,上上网什么的。至于功课,很多人干脆已经抛到九霄云外了,考试还远着呢,先过把瘾再说。而考试一定是要来的,于是考前的寝室便会彻夜通明,自习室天天爆满,好学生的笔记被复制再复制,作弊的条子被精致再精致,作弊的手法演变再演变,作弊的技术高明再高明,但即便这样,也有不少备战不足马失前踢的,考试中不小心成了被“隔离”的对象。处理严重的取消考试资格,直接等着补考;中等的“严重警告”一把,获得几句挖苦的话;轻点的遭到几个白眼。年轻一点的老师还“好”些,遇到监考严格做事认真的老学究,考试时他们就象侦察兵一般,紧盯着房间内的一举一动,不说掉根针都能听到,也八九不离十了。这样的环境想要“表演”特技镜头是无异于飞蛾扑火,只能让自己受到“伤害”。
说实话,我们又有几个大学生敢站出来发誓自己从没有作弊的经历呢?包括我自己,虽然很不屑作弊这种行径,但对于自己较弱的科目,或者自己十分不感兴趣的学科,还是会瞄上一两眼的,那么多的考试科目,谁能每科都喜欢呢?而且有很多学科,或者我们根本就不认为学习它会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好处(工作以后才知道,原来学习的许多东西,都学的太差了,都得从头再学,那些自己认为没有什么用处的,却偏偏有可能成为工作后最应该学习的东西!)。当然,好学生也是一定会有的,否则我们的大学教育就彻底毁掉算了!
但作弊毕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付作弊目前并没有根治的良方,似乎只要有学生存在,作弊就一定会存在一样。作弊的主体,基本上都属于年满十八岁的成年人了,我们不能用管小孩的方法来喝令他们该如何如何。怎么办呢?于是校方也在尝试着各种方式,在考场屏蔽信号,于是cdma就被考生派上了大用场,校方再禁止带手机,于是学生们的微型耳机又发挥作用……老师和学生就这样永无休止的斗争着,为的就是那点可怜的分数。
一溜十三招以后,效果还是不甚明显,双方也自然是各有“损伤”,于是校方又发挥老师谆谆教导的特长,开始语重心长起来。就象这次看到的板报宣传,用诚信来约束想要作弊的学生。但实际上不作弊的,怎么宣传都是多余,学习不好的,宣传还是多余,因为不作弊他就过不去,就得受到特殊“待遇”。这就象用充气的塑料锤敲打一样,被打的人说不定有痒痒的感觉,是不会感到疼痛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希望有彻底杜绝作弊行为的那一天,虽然这点愿望比较遥远。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许多大学生也就不用嚷着大学没学到什么东西了,不用体验找工作如何如何难了,因为能够脚踏实地学到知识的,早日成为栋梁之材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全文完-
▷ 进入泽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