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书,未必就会读;借书,或许读之更有味。
人都有惰性,自己有了自会放上一放的心理,这一放就是猴年马月的事了,鬼知道。
况且,买书是很花钱的,甚至买了后,过很长一段的时间,回头发觉买的书很值得收藏的实在少之又少,似乎再也没有想去伸手翻看的欲念。
读书,也是一件“费神”的事,首先得选书,这得要看自己的喜好和品位,还有功利之类,这就已经很费时了。读之,也会有各自的读法,不过看你都是为了什么而读。要是修身养性,这是慢慢读之,心要平和,静才是大境。为了功利性,那就读读“实用”,从中拿出自己想要的。
读书,不仅为了兴趣,也是为了休养,也是为了学识。
读书,是一种修炼,也是一种磨砺。
读书,好似种地,地种的好,丰收也在即。
读书,应该是一种反思的过程,时常需要像牛一样的“反刍”。
真的读书,其实是心灵上的事。
真的人,才能读“真的书”。
可是,书读多了,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哲学上早说过,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
读书也是“如此”,“多”不见得“好”,“少”不见得“差”。现实中有很多人不是没读书,而是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可是却不会了“生活”,说是“书呆子”;而很多很少读书或不读书者也能活得“潇洒”,活得“快活”……不过,从精神的领域说,两者迥异。啰嗦了,其实我要说的是,书读多了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可是不读书又“欠缺”好多“东西”。所以,得有选择的读书,有取舍的读(无论经典与否),经典固然好(“经典”的著作是“优秀人”的“人生”,应该读,应该学。但是,“经典”还是与“现实生活”有“距离”,读“名著”更得看自己的“造化”,也得看“慧根”。),但也要读一些“与时俱进”和“实用”的书以填补“名著”之不足。
至于什么人生短暂、书籍多如山就不提了。
虽然书真的很重要,甚至有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
但我总觉得应该从“书”里“走出”才是,尽管可以把书读“活”,不过还是多读“社会”这部巨著更好。
因为,“识字”本就是为了更好的“活”,读书就是为了“更好”,要是读书把人读“费了”,那就大大的不值。
也因为,读书要消化,同时也要吸收,之后要有“用武”之地,与实际相结合。应用到实践中来,这才是读书的好妙法。不然,读书白读书,不如不读书。
所以,走出“书籍”,走进“社会”。
现下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切都是那样的恍惚,身在其中,难免受其影响,也难摆脱之。所以,时不时的要净化一下我们自己的心,让我们的灵魂得以纯化。
净了,也就静了。
心稳,做事好,好做事。
读书,就有这种疗效。
这般说,不是不“要读书”,而是要“会读书”,不仅“读活书”,更要“活读书”。
“读书”即“读书”,“读书”非“读书”,犹是“读书”也!
读“非书”,非“读书”,才“读书”。
-全文完-
▷ 进入川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