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没满十六岁,生活在山沟沟的小女孩,瞧着父亲手里的录取通知书,父亲对小女孩和她母亲说,她要到城里读书了,母亲笑了,小女孩也笑了,父亲紧握小女孩的手说:孩子,你已习惯田野和山坡生活,你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家不过十里的小镇,现在你得一个人到千里之外的城里去读书。可是,除了爱,我和你妈什么都不能给你,什么都得靠自己,我和你妈怎能放心得下?
小女孩抱住母亲,故作轻松地说:妈妈,城里和乡下没什么两样,是路,不都是泥土和石头?
母亲噙着泪对小女孩笑,笑着说:真是个傻丫头。
初秋的晚风特别清爽,小女孩和母亲坐在庭院的桔子树下,小女孩两手撑着下巴看着母亲,想着明天要离开母亲,离开家乡,有很多、很多话儿对母亲讲,可是,心里酸酸的她,却一句也说不出来。母亲明白小女孩心思,粗糙的指尖抹了抹小女孩的嘴唇,拢了拢小女孩子的发根,小女孩对母亲眯眯笑,母亲抚摸着小女孩单薄的肩膀,挂在唇边的话儿拌着盈满眼眶的泪滴咽回肚子,对小女孩憨憨地笑,朦胧的星夜下,小女孩还是清楚看到母亲颤抖的双唇,还有眼角细密的皱纹,可她觉得母亲很漂亮,很美!
小女孩站起来,搂着母亲的双肩:妈妈,我帮你编辫子吧。
母亲点点头,小女孩慢慢地解开母亲扎在辫子上的红头绳,小心翼翼地给母亲梳头,因为她害怕一不小心扯断母亲的头发。穿过竹林越过围墙的清风,轻扫母亲齐腰的长发,小女孩禁不住爬在母亲的头上,亲吻柔软的发丝,然后学着母亲的样子,将头发分成两半编成辫子,把红头绳扎在辫尾,打成两个蝴蝶结。
第一次编辫子,第一次给母亲编辫子的小女孩,看着编得扭扭歪歪的两条大辫子,对母亲:妈妈,你瞧,我把你漂亮的辫子编得很难看。
母亲拍拍小女孩的脸,轻轻地摸着两个红头绳扎的蝴蝶结:小丫头,你编得比妈还好看。
夜里,睡不着的小女孩做了个朦朦胧胧的梦,梦里还是她给母亲梳头、编辫子、打蝴蝶花。
一向早起的母亲,那天起来更早了,给小女孩做她最爱吃的糯米饭,临出门时,母亲还把剩下的糯米饭装在塑料盒子放进袋子里,小女孩子背着行囊,母亲提着袋子,从家门到村口短短的一段路,母亲只说一句话:小丫头,要是想家了就回来:小丫头,要是想家了就回来……。
走出村口,小女孩站在那棵高大的海棠树下,从母亲手里接过袋子,发现母亲的长辫子是昨晚她给母亲编的,还有红头绳扎的两个蝴蝶结。小女孩轻轻地摸着红色蝴蝶结,不听话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母亲盈满泪水的眼睛闪现安慰与幸福。
母亲紧紧地把小女孩拥在怀里:小丫头,啥时候你才变成大丫头呢?等你变成大丫头,妈给你编辫子,给你扎红头绳。
“妈,我都能一个人到城里读书了,怎么还不是大丫头?”小女孩傻傻地问。
“等你长高了,像英子姐姐那样才是大丫头。”
二
小女孩就这么地,带着父亲、母亲的爱,想家、想母亲的心,离开了她生活近十六年的村庄,到千里之外的学校,陌生城市开始她新的人生。
到学校后,小女孩开始想家、想母亲,可她不忍心让母亲知道,知道她将面对的是什么?没满十六岁的小丫头,在这眩目繁华的城市,又要读书又要打工是多么困难,所以给母亲的第一封信,仅是寥寥几字报平安。
快到中秋节了,小女孩很想家、很想母亲,深夜从工厂回学校的路上,她哭了,无声的泣唳,冷冷的泪花在清凉的秋风里飞,飞落在星光绚烂的秋夜。
就在中秋节那天上午,小女孩收到第一封家书,母亲的信,母亲娟秀的字行:
尘儿好:
知道你一切都安排好,且又找到工作,妈为你高兴。可是,又要读书又要打工,小丫头,能挺得住吗?妈挂念、担心,却什么都帮不上。小丫头,要是挺不住要对妈讲,别太苦了自己。小丫头,快快变成大丫头,妈给你编辫子扎红头绳,妈一切都好,别担心!
……
那天中午,小女孩拿着母亲的信,坐在学校附近的草地上,望着高蓝的天空,天空上如小岛屿似的云彩,和不远处的绿色山峦,小女孩又在想和母亲在家的日子,中秋节和母亲炒花生、拜月娘。要是在家,这时候小女孩正准备炒花生用的沙子,把晚上拜月娘用的,装月饼的盘子洗干净,可现她只能坐在千里之的草地上回想,想母亲,想家。
眼泪打湿小女孩忧愁的脸,滴落在信笺,模糊了母亲娟秀的字行,小女孩抓起袖子抹去潮湿的痕迹,然而,她越是用力母亲的字就变得更模糊,小女孩“嘤嘤”哭出声音,忘记了下午还要上课。
“小丫头,小丫头,快回去上课”。是同寝室孟雅珺的声音。
才来学校一月时间,可班里的同学都知道,小女孩除了上课、打工,还有一个可去的地方就是这片草地,而且,班里的女生和男生都不喊她名字,像她母亲一样喊她“小丫头”,小女孩奇怪地问同桌麦歌:为什么同学们都喊我“小丫头”?
麦歌点了下“小丫头”的鼻尖,扮了个鬼脸说:喊你小丫头没错。你看,你是班最小的个子最矮的,有些男生比你高出两个头,大家都觉得你还没长大,所以喊你“小丫头”。
还没长大?小女孩没有心思去想这问题,正好中秋节工厂放假不上夜班,下午下课时候,她到街上买来条长长的红色毛线,剪成两段,像给母亲扎红头绳一样打成两个蝴蝶结。其实红毛线就是母亲扎辫子的红头绳。
红头绳,红色蝴蝶花,在小女孩心里,是母亲的美丽,母亲的吉祥。
为了庆贺中秋,为了庆祝来自五湖四海的相聚,中秋节晚上班里组织活动,小女孩也去了。那是个非常美好的夜晚,浩瀚的天空布满星星,玉盘似的月亮掀挂云端,徐徐秋风里,弥漫丝丝缕缕的雾霭,不远处的绿色山丘,如幅朦胧的水墨画。同学们高兴地唱歌、跳舞、弹吉他,小女孩坐在露湿的草地上默默地看着,这是她第一次有参加这样的聚会,看这么热闹的场面,她和班里的女生一样,乐得“咯咯”笑,笑着、笑着,她又想起家乡,想家、想母亲。小女孩刹那间变得忧郁沉默,悄悄地从背包里掏出红头绳打成的蝴蝶结,对着陶醉在欢乐里的同学,她不敢流泪,不敢哭。
比小女孩高出两个头的班长方石,不知什么时候坐在她身边,拍拍她的头说:小丫头,又想家了?
小女孩点点头,不敢抬头看方石,在她心里方石是班长,像大哥哥,如和她一起在山坡上放牛的小六哥一样。
小女孩把目光移向不远处,如墨画似的山丘,白白净净的月光下,她的脸涂抹浅浅的粉红,细声地对方石说:别再喊我“小丫头”了,叫我尘儿吧。
方石哧声一笑,又拍拍小女孩的头:小丫头,等你和其他女生一样,我就叫你尘儿。
“我哪里和其他女生不一样?在家时候,小六哥他们都喊我尘儿呀。”小女孩转过脸看着方石,皱了皱眉头。
夜里,小女孩躺在床上,手里紧握着红头绳打成的蝴蝶结,凝视着从窗帘缝钻进来的月光,整夜未眠的小女孩,想家,想母亲,还有方石对她说的。
就在这中秋月圆之夜,小女孩多了个心愿,希望变成母亲说的“大丫头”,班长方石说的女生。
三
中秋过后几天,小女孩依然沉湎浓浓的思乡情绪。午夜里,穿过霓霞交染如虹色的那片天,小女孩茫然的眼神,透出好奇与神秘,绕过狭小弯曲的街道,古老式的泥瓦房,岁月斑驳的围墙,陈旧与沉寂,使小女孩觉得厚重。回到离学校附近的小路,路两边的小叶榕树,小女孩觉得熟悉、亲切,她放慢脚步,在凄婉的午夜倾听,清冷的秋雨静静地滑落她的脸颊,她心里想着这时候是家乡的秋收季节,千里之外的家乡也在雨吗?田野里金黄色的稻穗,等着母亲收割,母亲一个人怎能忙得过来?小女孩的担忧使她忘记了疲惫和害怕。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对于小女孩,只不过是季节的变换与轮回,直到有一天,也就是寒假过后几天,班里的同学都回家过年了,同寝室的孟雅珺是最后一个走的,黄昏时候送孟雅珺到学校门口,小女孩回到寝室捂着被子哭,在这样孤单、冰冷的冬夜,小女孩发现床单上的血迹,是她身体流出来的血,害怕过后的镇静,明白了母亲说的变成“大丫头”,班长方石说的女生。
这本来是件自然的事情,可小女孩却莫名地为此开心,除夕夜里,孤单、寂寞的她,带着百感交织的心情给母亲写信,在信里说:妈妈,悄悄地告诉你,我变成“大丫头”了,回家了,记得给我扎红头绳。
自到城里读书,小女孩第一次回家,是她到这陌生城市生活的第三个中秋节。离中秋节还有一月,小女孩收到母亲的信,是两年多来,母亲写的最短的一封信:
尘儿好:
妈妈想你,恰巧今年中秋逢国庆,回家来给妈妈看看,“小丫头”变成“大丫头”是什么样子!
小女孩拿着母亲的信,想着母亲说的“小丫头”变成“大丫头”是什么样子?她决定给母亲一个意外。
临近中秋,小女孩特地给母亲买了两盒月饼,中秋的前一天踏上回家的列车,在车上,小女孩想象母亲见到她的种种神情,想到母亲惊讶的样子,禁不住暗自发笑,隔着玻璃窗,她听见窗外小鸟歌声,在秋瑟新寒的黄昏,一闪而过的丘陵,她看到了村庄,还有田野后面的青色山坡。快乐的小女孩,觉得是她生命里最最激动、兴奋的一天。
中秋节的傍晚,小女孩回到村口,站在那棵海棠树下,回想两年前的她和母亲,给母亲梳头扎红头绳,她摸摸自己披肩长发,傻傻地笑了。
想给母亲惊喜的小女孩,走进村庄,站在大门口,以为这时候母亲还在地里干活,可从后屋厨房飘来炒花生的香味,知道母亲在等她。
小女孩放下行囊,跑到厨房,见母亲正在筛炒花生的沙子,大喊一声:妈,我回来啦!
母亲放下手里的筛子,把小女孩紧紧地拥在怀里,好一会才抬头看看比她还高的“小丫头”,母亲笑了,是小女孩长这么大以来,看到母亲最欢心的笑容。
习习秋风帘卷披挂在竹林梢上的晚霞,圆圆的月亮掀挂在高空,小女孩子和母亲摆好拜月娘用的炒花生和月饼,母亲虔诚跪拜,向明月默念祝语,站在桔子树下的小女孩,看着母亲的背影,两年没见的母亲更瘦了。
拜完月娘,小女孩和母亲坐在桔子树下,像她去城里读书的那天晚上一样,给母亲梳头编辫子,扎红头绳打蝴蝶结,拿出给母亲买的两盒月饼,放在母亲手里。母亲什么都没说,一直对着小女孩笑,小女孩看见母亲眼角的皱纹,比两年前深了些密了些,母亲含笑轻颤的双唇,让她一肚子话儿不知从何说起。
小女孩轻抚母亲的额眉,拉着母亲的手:妈妈,你很美!很美!
母亲“扑哧”一笑,站起来走进房间,拿出两根红尘绳,双手紧抓住小女孩的肩膀:大丫头,妈给你编辫子扎红头绳。
母亲粗糙的双手,抚摸小女孩乌黑的头发: “大丫头,你长大了,和妈梦里见的一样。”皓洁的月色里母亲轻声地说,说出母亲的温柔和爱怜。
母亲把红头绳扎在小女孩的发梢,打成蝴蝶结,抚摸小女孩的脸,暖暖的手心顺着耳根直到发梢,
小女孩眨着眼睛,瞧着桔子树上,簇簇如墨绿色玛瑙似的,在夜风里起舞的桔子,再瞧瞧挂在胸前的两个红色蝴蝶结,抬起泛红的脸,对母亲羞涩一笑。
红头绳,在小女孩心里,是母亲的美丽,母亲的吉祥。然而,在这中秋月满之夜,小女孩明白了,红头绳,在母亲心里,是对她的祝福和长大的标志。
-全文完-
▷ 进入海底红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