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论读书霞中子

发表于-2007年12月07日 凌晨4:41评论-3条

“读书论”与“论读书”,其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前者着重于议论读书的意义;后者则着重于议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每个人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对读书的目的、要求、态度、方式、方法、热心程度、兴趣大小以及思考研究的深度,都不尽相同的。读书的状态和效果均受心情、环境和时间所影响。

在此,我只想谈谈我对读书的方式方法的个人见解,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全面,即兴随谈,仅供参考。

仅就读书的目的而言,就有应付、工作、研究、欣赏、消遣的不同。读一读与一概不读是不一样的,正所谓“开卷有益”;“读书万卷,其义自见”;“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

应付型的读书,是迫于某种压力而读书,为读书而读书。这时候读书没有任何兴趣,觉得很压抑、很苦恼、很烦躁、很疲惫,目光一接触字行就头脑昏昏,稍一放松就打呼噜了。有时会感到全身不适,甚至导致生病。

工作型的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卫身业务水平而读书,这时读书有动力、有毅力、有耐性,有需求感,就像大学生在图书馆里学习一样。但是也觉得累,经常伸懒腰,经常要到窗口看一下风景什么的。这种读书有劳动的感觉,心情不是很愉快,但有成就感和充实感。

研究型的读书,是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寻求真理而读书。这时读书不但有动力、有毅力、有耐性,有需求感,而且有迫切感,如饥似渴,甚至废寝忘食,除了读书,别的心思都淡了。一旦有所突破,便喜形于色,心中快不可言。这种读书,出于求知欲的驱使,劲头很足,很有耐性,有时对于某段或某句,反复多次地读、反复琢磨和推敲,有时会把一本书读烂了,“韦编三折”,孜孜不倦,不觉得累。这种读书成就感和充实感很强。然而,若是被动搞研究,为研究而研究,情况又有所不同了,这时与为工作而读书的情况差不多。

欣赏型的读书,没有任务、没有压力,是没有固定目标的读书,是主动读书。这种读书纯属爱好和欣赏,是轻松愉快的读书,它不是劳动而是娱乐。有时读得入迷,心灵渗透其中,魂魄参入其里面,心游世外,如痴如醉,面部表情随书中情节变化。有时读到妙处,如饮醍醐,哑然失笑、自言自语,手舞足蹈,旁若无人,达到忘我的境界。这种读书对身心健康有益处。像《三国演义》里的关云长端坐挽须、夜读《春秋》一样专注。然而这种读书随意性比较大,没有持久性,乘兴而读,兴尽作罢。这种读书没有成就感,但有快乐感。

消遣型的读书。这种读书没有任务、没有压力,也没有固定目标,只是随便翻翻而已。这种读书谈不上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只是为了打发无聊、消磨时间。这种读书因为心不在书上,心在事上,是在等人待时的情况下借以解闷而已。这种读书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很不专注,心情很平淡,谈不上兴奋与苦恼。所读过的内容,没有多少印象,就像水过鸭背、风过树梢一样,短期即忘,谈不上有什么成就感。这样的读书,读与不读都差不多的。

至于读书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在此我权将它们起名,有研读法、笔读法、精读法、粗读法、浏览法、目录法、翻翻法。

研读法是带着研究的目的去读书,一边读一边思考,一字一句地读,一行行地读,重在思考,不放过一个字和一个标点符号。读时不论速度,慢慢推敲其意义,分析其实质,评判其观点。在页头页尾都有眉批,写上自己的注释或见解。读完一章,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读书笔记,以消化其内容、吸取其精华,批判其谬误。必要时,还要把书中的要害部分或精彩段落如实地抄录下来。这样的读法,有大家风范,是学者的风格,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精读法是研读法之次。也是带着研究的目的去读书,但是它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读完,讲究一定的速度。它意在先读完了再说,只需全面了解其内容,不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思考,不一定要写眉批。必要时,只在着重的地方圈点或画杠杠儿,以使醒目。所谓精读,就是过细地读,认真地读,完整地读。读完一本书之后,再回顾、归纳、总结、思考、写心得体会或写读书笔记。

粗读法是粗略地读,大概的读,不求甚解的读。这种读法是有选择地读,不一定把所有章节都读完,只选择其中感兴趣的内容来读。这种读法只求粗略了解一本书大概内容,没有太多的在意。

浏览法就更粗糙了,每一页都翻一翻,每一页随便看它几行就翻过去,或者采用速读法,一目十行地看。这时候的“读”没有“读”的实义了,只能算是“看”而已。这种读法只要求了解本书的概貌。

目录法只是看一看一本书的内容介绍或目录就行了。

翻翻法只是随便地翻翻,有插图就看一眼,随意翻其中几页瞄瞄。这种读法不算“读”,目光不聚焦在字上,而是目光发散在整个页面上,见书不见字,每页扫过几个字就过去了,与检查其印刷情况的样子差不多。这种读法,相当不读。

有些报纸和杂志,介绍一些更为玄乎的读法,如“多本并看”法、“对角线法”、“撕书法”、“剪书法”,等等。

所谓“多本并看”法,即将几本书同时打开在桌上,摇着头用眼睛次序扫描几本书,即同时看几本书。

所谓“对角线”法,即每页书,只看首行开头一个词、页中一个词、末行结尾一个词就行了。

所谓“撕书法”,即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把认为不重要的撕掉。再读一遍又再撕几页,如此多次反复,最后只剩下几页,以为该书的精华部分。

所谓“剪书法”,即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把认为重要的剪下来,贴在空白本子上,然后用心背这些精华部分。背得熟了的又把它剪除扔掉,直到剪完为止,这时该书的精华部分就全记熟了。

如此等等,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有其招”。但是这些方式方法,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

有的人,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要在三五年之内,读完一万本书,说是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于是采用浏览法、目录法、翻翻法、“多本并看”法、“对角线法”去读书。于我看,这种读法,效果非常的差。纵然他那样读了一万本书,却与不读差不多,没多少收获的。倒不如选择几本对自己有用的书精读它,比那样读万卷书更有效果。

我们读书是为了运用,不要“读死书、死读书、书读死、读书死死”因为那样没有多大意义的。

现在有些人说,读“大部头”、读名著,没有时间,太费事太费神,不如看电视连续剧来得快。此话差矣。你有这样的感觉没有?我就觉得读原著比看电视更有味,我还觉得,电视无法把原著的文学韵味准确地、全面地演示和表现出来。先读过原著的人,再看电视连续剧,他就会失望。

读书的方法和感受,因人而异,各人各的看法和感受,正如穿衣戴帽,各人所好,是不可一概而论的。各人自得其法,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行了,毋庸絮言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霞中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吴钩
☆ 编辑点评 ☆
吴钩点评:

看来作者是下了功夫的,读书竟有着这么多的学问。

文章评论共[3]个
霞中子-评论

多谢[吴钩] 编辑点评。问好了。at:2007年12月07日 上午11:36

平复-评论

欣赏,问候。
  【伴芳菲 回复】:谢谢你的点评.问好~! [2007-12-8 17:43:39]
  【伴芳菲 回复】:谢谢你的点评.问好~! [2007-12-8 17:43:53]at:2007年12月07日 中午2:24

雾里丁香-评论

开眼了!看来是读书人,对读书之道有这么多讲究。
  【伴芳菲 回复】:丁香,你好.多谢夸讲.问好! [2007-12-8 17:44:54]at:2007年12月07日 下午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