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放下手头的工作,用时两小时,全部翻阅了今天所发表的诗歌。共计130篇,古诗词18篇,现代诗112篇。而在这112篇现代诗中只有6篇是写现实生活的:《人生短章》、《归真》、《路灯》、《村南的那个女人》、《清明节在烈士公墓捡来的歌》、《黑洞在笑》。仅有这么几篇!其余的写的非常好,有的甚至好的惊讶,但都是写风花雪雨,日月星晖,人生伤悲,而且悲伤之作占大部!
每一位作者都是有很硬实的文字功底,文学基础厚重,都比我的能力强十倍百倍,可为什么都不写身边活活的现实呢?我虽不会写,边学习边试摸着写最现实的题材,大家有这么好的文才反而都不写现实,这是为什么?现实生活,真就这么难写,或者是写不出美的感受来?越来越糊涂!
任何类型的文学作品,读者首先是认识作品,感悟作品中的情节和时代要素,最后才是认识作者是谁。惟有诗歌,必须是先认识作者,后认识作品,必须跟者作者的情绪走,而不是跟着作品走!这又是为什么?!
诗歌本来是最美的文学语言,最精炼凝重的词汇,可为什么总是在忧伤悲苦中打转,让读者揪着心,掉着泪去感悟所谓美?难道就不能让人用极少的时间一读,开心大笑吗?一位编辑曾很奇怪地告诉我:诗歌怎么能让人笑?!我更奇怪了:难道诗歌天生就是让人哭的吗?当然,编辑的意思不是让哭,但整个诗人圈子可能已成共识:诗歌只能在忧伤中才可感悟到美,咧开嘴笑,只能玷污了诗歌的肃穆尊严!这又是什么样的道理?
我总认为,能写诗歌的人是最了不起的文学工作者,读的书多,受的教育多,对人生的感悟多,最能够抛弃“自己”,以一种“无我”的境界,写出歌颂生活,启发人们思考,提高人们素养的好作品,而不是抒发自己对世界的感受,让别人从你的感受中在去领悟世界,这岂不是反拧过来的道理!
读一本外国诗集,越读越让人兴奋,震动,有一种美的冲动:那就是一种力量。再读一本现在的诗集,越读越伤心,连续读三天,不由心情沉重,有一种压抑感,还会影响你的工作情绪。这就奇怪了,同是诗人的笔,为什么带给人的却是完全相反的结果呢?又有多少文学爱好者乐意花钱买的自己心情不舒?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还有老一辈诗人:田间、陈敬蓉、穆旦、郭沫若、穆木天、何其芳,等等,作品都是写现实的,唤醒人们去思索,去战斗,而不是让人伤心落泪。他们与现在的诗人们为什么不一样呢?
在烟雨这里学习,写什么都可以,编辑站在纯文学的角度给予点评鼓励,问题是总喜欢写自己写忧伤,将来是不是就形成一种风格,想扭都扭不过来,就象已经出版的一些诗集一样,人们不喜欢这样的作品,岂不害了这些有才华的年青人!
张平是著名作家,近日又升任山西副省长。为什么?人家从最初的起步就是写现实,关注民众疾苦,一部《天网》红遍神州。有比他起步更早,文才更好的诗人,倒现在仍为自费出版一本自己的作品发愁,道理何在?!
学有所用!把学下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才是最有价值的!与其做诗人,总在苦海找不到岸,那要知识何用?倒不如一个蹬三轮,扫马路的快乐自在!
前几天,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刚开完一场研讨会回来跟我聊天说,研讨会又提出诗歌通俗化的问题,他说,通俗化都成了小儿科,人人能读懂还要诗人干什么!象李白那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现在一年级的孩子也能写出来,那还叫诗?!我特别惊讶他的观点,怪不得买不到诗集,怪不得出版社不愿意出版,怪不得有的诗集在废品堆里!诗人们从骨子里就瞧不起普通大众,总认为写的通俗了就糟蹋了自己的才华!
我用做企业的思维看他们,真是傻到家了!有时觉得他们象个外星人,与时代,与生活格格不入!偶尔也被邀请听听诗歌讨论会,我自个偷笑他们,讨论的观点有的真让人发笑,笑他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才清!
已经成为诗人的人,骨子里有了一种固有的沉积,谁也改变不了他们,爱怎么疯,他自己疯去,爱怎么穷,他自己穷去!写了好几篇关于诗歌的文章,总的目的就是告诉在这里学习的年青朋友,学会方法技巧后一定去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不要跟着已经是诗人的脚印走,没有读者,何有自己的发展前途?!
因为我看到了这里的诗歌作品已经又是如此的苗头,所以信笔写下这篇杂文,为了年青一代爱好诗歌的朋友们,为了他们以后的发展之路说说心里话!
写于2007、12、6日凌晨4点
-全文完-
▷ 进入林峰山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