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人之死(4)石泉

发表于-2007年12月06日 凌晨0:37评论-1条

他们,是历史的浩叹者,也是现代的目击者

——题记

石 泉

道衡惹火

那一个失意的秋天,别了长安

不肯跨上追风的快马

孤独,在江陵古道跋涉

江东雷声隐隐

躲在阳光的背后

蓄谋一场风雨

世事转头如梦

不识眼前江山

“空梁落燕泥”的奇句

叫君王的文采无色

掌一盏心灯

照天下兴亡

驱宫廷昏暗

却惹着了

君王内心的鬼火

一纸诏书,一条缢绳

是浩荡的皇恩

狱外,江山依旧冷月凝霜

三千白衣白马暗香浮动

在清夜笙萧上飘过

狱内,一缕孤魂

错将纣王当文王

误把洛阳作长安

薛道衡,隋朝著名诗人,深得文帝器重,任朝官为朝臣所敬重;任地方官“在任清简,吏民怀其惠”。当初,道衡曾因事被免职发配岭南,时晋王杨广镇守扬州,私下传话让道衡取道扬州并将上书皇帝把他留在扬州。道衡不肯与这个结党营私、觊觎太子位的晋王合作,故取道江陵,自此开罪了杨广。杨广继位后,道衡请求辞职并上书颂扬文帝的文治武功、经世济民、道德情操,弑父害兄自立为帝的炀帝心怀鬼胎,认为是在讽刺自己,总想找借口定他的罪。后因事赞扬被炀帝处死的大臣高颍,被下狱,道衡自认为无罪,炀帝下诏让他自尽,道衡不肯自尽,炀帝下诏“缢而杀之”。相传,道衡因“空梁落燕泥”的诗句超过了炀帝,让炀帝嫉妒其才。史载:炀帝喜领三千妃嫔白衣白马奏乐赏月。文帝时都长安,炀帝时都洛阳.

王勃葬海

立一座惨雨愁云的滕王阁

在时间的岸边

望断长天秋水

听内心诉说悲凉

叹江风,把流水的岁月带走

灵光照耀初唐的瓦楞

心气射穿宫苑的暗景

一骑奔过辽阔的荒原

蹄下,敲响一路明亮的诗声

失意,是倒塌的影子

被命运横拖倒拽

磨难摧毁了所有的梦想

回望一生足迹的瞬间

南海的巨浪捕获了你

河汉那颗闪烁的星子

是你复活的灵魂吗

王勃,“初唐四杰”之冠,自幼才气出众。出仕后,因才高遭人嫉恨,官场屡次受挫。在沛王李贤府中任修撰时,因戏作《檄英王鸡文》受人诬告,触怒了唐高宗,被赶出王府。后谋求到一个“虢州参军”的官位,又因收留一个犯罪的官奴事获死罪,并连累其父被贬为交趾(今越南北部)令。当年遇天下大赦才免去一死。自此失去希望无意做官,内心十分苦闷。前往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洲(今南昌)时,写下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感叹时光流逝、功业难成,有报国之心却“无路请缨”。后在去交趾的路上,渡海时落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七岁。

杨炯梦断

一个灵魂

铁马金戈横行边塞

一个灵魂

三坟五典苦校诗书

心的泥泞没有尽头

把一生的忠信

播遍向阳坡地

也站不上

二月的枝头

那杆追梦的马鞭

守望得发了芽

也没有鸣响你的豪放

终生只有一个季节

抱衾与裯的日子

飘落在地

堆积层层腐叶

暗窗之内,病榻之上

弥留之际,梦断时分

你在秋风秋雨里

打马回乡 

杨炯,“初唐四杰”之一,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被乡人誉为“神童”。因天性自傲官运不佳,直到二十七岁才通过科举考试,做了个校书郎。一生期望报国的机遇,官途却始终暗淡无光。武则天时期,为盈川县令,因生性耿直常受人中伤,长期心情郁闷,四十四岁时病死。杨炯一生期望边塞建功,却一生都没有从戎边塞的机会,但他的边塞诗《从军行》、《紫骝马》、《战城南》等,却写得慷慨豪壮,均为名作。

照邻自沉

你把日夜喧嚣的古长安

植进文字的原野

发出深根和茂密的细节

让思索的脉动

一直传递到我们心上 

岁月更换了车马服饰

风尘,依旧塞满历史的胸膛

斩马剑斩不绝佞臣头

望君召望不见长安路

精神的尖叫

击穿八百里秦川

奔过辽阔与辽远

浩叹幻生与幻灭

具茨山下的茅屋里

呻吟匍匐在地

门前淌过无言的颖河

夜夜独对寒星冷月 

用诗文筑一座心灵坟墓

一生的苦难都沉入河底

托流水带走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学识广博,才高好强却一生不得志,做过都尉,因患“风疾”辞官。由于两脚抽筋瘫痪,一只手残废,长期卧病,孤单无助,才华无从施展,无法忍受巨大的精神和疾痛的痛苦,约在五十四岁那年投颖水自杀。其代表诗作《长安古意》展开当时长安形形色色的现实生活,从豪门贵族的竞奢享乐生活、市井娼家各色人物的夜生活、上层社会相互倾轧到志士仁人的穷愁寂寞,揭露社会的不平极为深刻,为七古中的鸿篇巨制,为初唐前所未见。

宾王伏诛

一身侠骨作铿锵之声

声声发烫

仕途上跌跌撞撞

举起良知的火苗

向阴冷的官风开战

宁肯收获一生的惆怅

萤火割破黑夜终被黑夜吞没

蝉鸣抗击秋风还让秋风吹散

多少英才流落草野

易水寒彻骨头

长铗悲歌在血气里躁动

一颗醒雷落地

檄文上奔过十万兵马

用喋血为大地止血

以震惊为生灵压惊

搅乱宫廷一簾深梦

登城远望,激情荡平江山

歌舞入长安

头颅祭了斧钺

心的燧石,敲击坚硬的现实

叫时代的灵魂吐出火焰

逼一个王朝隐退

催一个王朝中兴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才气纵横,品德高尚,仕途上却坎坎坷坷,屡被贬官、下狱、从军,最终因对官场失望而辞官。后参与徐敬业反抗武则天的武装暴动,写下了《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后人将此文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合称为骈文双璧),一时天下震动。《旧唐书》载,兵败后,骆与徐敬业等“二十五首”均被杀。《在狱咏蝉》、《于易水送人一绝》、《在军登城楼》、《萤火赋》均为其名作。

子昂殉道

孤独,站在天地之间

站成一种古老姿式

穿过千年忧伤

思绪,拧出疼痛

一直传导到

我们每一根神经

皇权绑架了心志

在靠近天的地方

更知炎炎烈日的残酷

天有十日,火焰潦空

你拉开架式,以后羿的功力

发出一枝又一枝响箭

也射不落一个太阳

宁肯踞守内心的苦涩

也不混迹庙堂

把一个时代的感慨

都镌在历史的骨头上

才略与品节

葬送了你的生命

陈子昂,通览经典古籍,精于治国谋略,有豪侠之气,才能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并被直接安排在朝中任职。但其“不识时务”,思考问题的角度,总在于国家与百姓,不顾遭来杀身之祸,屡次挺身而出,上书批评武则天不为百姓着想、滥用刑罚、屠杀无辜,并与权重一时、杀性正起的酷吏相对立,曾受诬下狱。由于他不卖身投靠、曲意逢迎,反而屡屡直言针砭时弊,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和“兼济天下”理想的破灭。辞官归乡隐居后,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将其逮捕下狱,后被害狱中。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及《感遇诗》,均表达了对武则天统治的强烈不满。

以上为隋至初唐时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石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高野 | 荐/高野推荐:
☆ 编辑点评 ☆
高野点评:

语言干净简洁,生动形象,把古代诗人描写得绘声绘色.

文章评论共[1]个
七郎-评论

狱内,一缕孤魂
         错将纣王当文王
         误把洛阳作长安
at:2007年12月06日 上午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