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件事:“衣食住行”。如今对一般的工薪家庭来说,除了“行”在一些特殊的时候,比如春节、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一些交通欠发达的地区,“出行”尚有些困难外,“衣”和“食”基本得到了解决;唯独“住”,工薪阶层一直为此而所困。
敝人就曾因住房所困而深感不便。那时刚从军队转业到一家市属企业,夫人在当地金融系统工作,她单位只有单职工住房(也就是10多个平方);我们虽在同一城镇工作,因受当时、当地住房分配政策的限制,住房分配以女方为主,所以我单位虽有家属套间,却无资格享受。妻子一气之下就向她的上级机关递了个请调报告,好在歪打正着,没花什么气力就调入了一个中等城市,我也如愿以偿,进了一家大型企业。
无论你调到哪里,人生的四件事“衣食住行”还是一样都不能缺。进到大城市,起初租住民房,价格虽然不贵,用水、用电,小孩上学都不方便不说,最让人头痛的就是上厕所。那郊区农民一家一户就是那么一个厕所,可是租出去的房子又多,二十多口人共用一个厕所,每天早晨起来,厕所那地方就排起了长龙。等就等吧!若是情况正常还好;可是人是食五谷杂粮的,总不可能没个头痛脑热的吧,假如某天闹个肚子不舒服,那还真是没辙!于是我和夫人一合计,商量着得想个办法,想来想去,还是没辙。某一天,我们从外面散步归来,外面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走在农民的荒地菜土上,到也觉得挺惬意;我们忽发奇想:在这荒郊野地拉屎撒尿,既干净又不受臭气所困,岂不比那农家厕所更好;于是乎,白天内急时,我们就到农民的厕所前排队等着拉屎拉尿,晚上则到野外的荒地菜土里乱拉屎拉尿。
时光就在那种既艰难又可笑的生活中流逝,过了好几年,总算等到单位分得了一套六十多平方、二室一厅一厨一卫的住房,除去公摊面积,使用面积尚有近五十平米。于是,我们欢天喜地搬入新居,从此告别了到荒郊野外乱拉屎拉尿的日子。新房的两间卧室,我们夫妻俩用一间大一点的,一间小的就成了孩子的卧室兼学习的地方;来客时还得做客房,孩子就只有睡到客厅的沙发上,时间一长,孩子的嘴就噘得老高。为了这房子,孩子跟着我们东奔西跑,嗨,想起来,还真是愧对孩子!
上世纪末,本市实施房改,由福利分房改为货币补贴。我们的房子经折旧,加上工龄补贴,花几万块钱就买下来了,当时心里感到既踏实又满足,觉得政府已让利于民,满以为赚了几万块钱。可是,几年下来,房价哗哗上涨,物价也哗哗上涨,那时赚几万块钱如今都已贴在物价上了。
常听人们说故事:一个美国的老太婆,年轻时贷款买房子,分期偿还,不仅享受了一生,到老来还拥有了自己的房产权;一个中国的老太婆,将一生的钱积蓄起来,到老来也买了一套房子,却没能享受几年。在这个故事的启发下,又看着城里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一幢接着一幢耸立起来;受其诱惑,于是,妻子来了个“土洋结合”,既学外国老太太,也学中国老太婆,省吃俭用加贷款,参加了单位的集资建房,满以为艰苦几年就能住上宽房子,来客也有了客房,再也不会让孩子睡沙发,受委曲了。谁知一拖就是五年过去了,房子虽然建起来了,开发商就是不交房。有人说,这集资建房中有猫腻;可是,说归说,谁也拿不出证据来。本市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在繁华地段开发商品房,其中有多套房子反复地出售了七、八次;房子竣工后,七、八个房主争抢一套房子,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此事曾经新闻媒体暴光后,在全国也轰动一时。好在我们的房子开发商已用地产证在银行作了贷款抵押,不能转卖,否则也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这几年,我所在的城市,楼房越建越多,一栋栋楼房拨地而起,然而房价却也象那高耸的大厦一样飞涨。我亲眼所见,五年间,当地房子售价已经翻了一番多,我们当年参加集资建房时,本地十层左右的楼房均价每平米在1500元左右,如今已是3000多元了。如果买一套100平米的住房,加上装修等费用,大约在五十至六十万元左右,按我们当地一般员工的收入,大概不吃不喝也要五十年吧!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建设部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院长张永岳12月4日透露,建设部正酝酿重新设计我国的住房体制。报道称:“未来我国住宅体系可能会分成三大部分:一部分人群完全由政府解决住房问题,一部分以市场方式解决,中间部分以市场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从而将我国住房体制和保障制度覆盖至全部人群。”看了这则消息,让人兴奋;对我这个“曾经为房所困,至今为房所惑”的人来说,很有感慨!我想,不管住房体制怎样改,中低收入的老百姓能买得起房,有房住才是硬道理!当然,中低收入的老百姓能买得起房,有房住,并不是那种要付出五十年不吃不喝的代价啊!
-全文完-
▷ 进入雪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