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跳楼自杀了。
――这不是文学,这只是一条短信。因为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跳楼自杀。难道因为他是张国荣,他跳楼自杀,人们就应当关注他吗?
张国荣从28楼窗口跳楼自杀了。
――这不是文学,这只是事实的详实问题。因为单是“跳楼自杀”还不够明确,不能满足听着的好奇心,因此补充上“28楼窗口”几个字,听着将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也排除了听着的猜测:是从天台上跳的吧?
张国荣从28楼窗口跳楼自杀了。跳楼之前,张国荣跟他的同性男友吵了一架,两人之间一直有着不同凡响的关系,有着不为认知的秘密,别看张国荣在《英雄本色1》中那样风光有个性,可私底下却上个娘娘腔,一直喜欢跟优雅的男子在一起。两人吵过架之后,那名男子拒绝与他继续好下去,张国荣一时想不开,因此就从28楼窗口跳楼自杀了,以此惩罚那名男子,好让他伤心。
――这不是文学,这只是花边新闻,小道消息。天底下哪个人不是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你张国荣喜欢优雅的男子,人家梅艳芳还喜欢漂亮的女孩子呢。再说,大街上要饭的乞丐,拣垃圾的老太太,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的行人……他们的过去你又知道吗?他们是否也喜欢过什么人,被什么人喜欢,跟谁吵过架,是否想过跳楼自杀,或者上吊自杀……你们都知道吗?
张国荣从28楼窗口跳楼自杀了。他是与他相好的那名男子紧紧抱在一起,一同站在28楼的窗口,对着楼下大街上的观众,绝望而感伤地说了一句“永别了”!然后就双双跳楼了。两人在跳楼之前一直没有表露出要跳楼的痕迹,中午他们还和一帮朋友一起吃饭、喝酒聊天。然而当那些朋友刚走之后,张国荣就和他的男友抱在一起,向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这仍然不是文学,只是新闻,只是比上面那些更为接近真实一些。但断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毕竟跳楼仍只是每天发生的千万分之一。自杀的方式千万种,唯独跳楼不新鲜。你要自杀,你搞点新鲜的明堂不是么,让你跳楼的高[chao]一波接一波,干嘛说跳楼就跳,一点前奏也没有?你叫观众和读者怎么想啊?你也得先调动起观众和读者的胃口,进而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力啊!然后在意识当中跟着你一起喊“永别了”、“再见了”,再开始跳!
张国荣从28楼的窗口跳楼自杀了,当时下面街上观众超过了数千万(好像人多站不下),齐声呼喊着“啊――”,等待着张国荣的身体早点着陆。然而,当张国荣到达18楼的时候,张国荣的身体开始变得轻飘飘的,好像一只美丽而优雅的燕子,那么盘旋在空中,偏让你下面的观众干着急。
观众见张国荣的身体在空中盘旋着,张开的嘴都合不上了。他们一个个都被惊呆了。张国荣见到这个场面,在空中做了一个潇洒的甩头的动作,还向下面每位观众抛去一个飞吻,并且用他那极具穿透力的雌性的声音对大家说:“hi,你们好,我爱你们!”就在下面观众开始沉浸在张国荣对他们的爱意中时,张国荣的身子突然飞速地跌落下来了。
还未等大家反应过来,张国荣已经着陆了。
张国荣的身子重重地砸在了街上,将街道深深地陷了进去。他的身子却意外的弹跳起来,好像一只篮球,在地上不停地跳动着。观众的眼睛都其刷刷地望着张国荣的身子在地上跳动,所有人的头都跟着这具身体上下点着。最后一下,张国荣的身子高高地跳了起来,又落在了地上,不再跳了。地上的灰尘被弄了起来,使得大家疯狂地打着喷嚏,咳嗽。
当尘埃落定,大家再向张国荣的身子看去,之间张国荣身上所有的衣服都震破了,成了一条条碎片,而且到处都是。他的脑袋就像是砸碎的西瓜,脑浆渐到路灯柱子上,建筑物墙面上,观众身上,开过的轿车轮子上……·而且,就在他刚才着陆的时候,震力震碎了周边所有建筑物的窗玻璃……
――对啦,这就是文学了。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内容详尽,具有视觉冲击力。第二、容易被人记住,具体表现在半空中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落地时候的脑浆,裤子的崩裂,旁边建筑物的损坏。这些夸张的表现手法,旨在凸现文学的冲击力和不同于生活的一面,让人触目惊心。第三、有了这些细节,读者更容易在脑海中建立起他跳楼的形象和影像来。这就是文学需要的!
文学需要真实,这里的真实是内在的真实,是植根于读者记忆深处的痕迹。
真实跟发生了的事实是不同的概念,真实更是人们内心深处难以发现的某种记忆――发生的或未发生的――这种记忆可以通过某种外界刺激而复活。基于现实,但又有别于现实。生活中天天发生那么多事情,真正被人记住的又有多少呢?所以,文学绝对不是对生活大的复制,而是对生活的聚焦和放大,这里的放大即为创造。
-全文完-
▷ 进入方东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