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国,诚信缺失,比比皆是,反倒是在街头巷尾看到一些专门办假证件者在自己的名片上或广告上印了“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承诺,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有首《“假”字歌》云:假‘小康’表上数字,假‘脱贫’笔下繁华,……假广告坑了一批消费者,假证据放跑无数害群马,假‘打假’打草惊蛇,假‘追查’装聋作哑,……这也有假,那也有假,哪里无假?爹都不准只有亲妈!”
诚信缺失,不仅已经让社会公众的神经越来越敏感,而且让人越来越多疑。在这种心态下,人们现在对什么都充满着戒备。
有篇《为什么我们充满戒备》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戒备,已经成为我们存活于世的一种自然心态。过去任何时候,我们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戒备一切。戒备,警戒防备,出于一种对人心与人事的极端警惕,我们以此包裹自己,用心自卫,如同刺猬。
戒备令我们如此不快乐,但我们却依然奉其为武器。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令我们充满戒备,那是否日渐稀薄的臭氧层落下了病,我们不得不顶起头盔,架起太阳镜,裹上遮阳陂,涂满防晒霜;或者就干脆躺在屋里的某个角落,以防嫩若凝脂的皮肤意外灼伤。餐桌上的第一碗豆浆,令我们充满戒备,那是否黑心商贩连夜劳作的结晶——成群的苍蝇,耳垢和因为点钞而一次次喷上的唾液。公交车上的拥挤,步行街上的擦肩,商场里的攒动,广场中的簇拥,无不令我们高度戒备;那看似善意的让座,会不会是一场做秀或者阴谋;那只插在兜里的手,那张挺立的报纸,那双游移的眼睛,那个紧贴身后的人,会不会在伺机对自己下手;还有,那些与你相向而行,冷不留神向你掀开衣裳亮出相机,手机,手表的人,他们偷偷称之为赃物,只为谋几个饭钱,可背地里是否蕴藏着更大的阴谋;那些口称兑换外币金条,私布中奖号码,赠送免费证卷的人,他们的内心,打的又是什么主意呢?我们不得而知,因此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夹紧坤包攥住钱夹,溜之大吉。…”
戒备是为了防止不再上当受骗,不再被人暗算,但光有这些还不够,为提高防范意识和防伪技能,我们还要学会很多识别真伪的专业知识。
比如,自从发现了“瘦肉精”、“苏丹红”、“雕白块”……,先前大家买猪肉不再买太精的,买辣椒不再买太红的,买白木耳不再要太白的,买咸鸭蛋也不再买“红心”的了……。但生活还将继续,该吃的还是要吃,该用的还是要用,该买的还是要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迫于无奈或多或少地学会了一些辨别真假的技巧和知识,甚至少数人还成了某些方面的“专家”。
可笑?可悲?
-全文完-
▷ 进入良药苦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