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父亲去世、母亲也离开老家以后,在那个叫所谓“家乡”的地方,大哥就是最亲的人了,尽管也是接近五福了的乡亲。通过大哥,一直帮着照管老家的几间破旧的土坯房,还可以更多的听到一些家乡乡亲们的消息。
大哥长我八岁,可人长得很老相,不知情的人见面了,一定以为我应该叫叔叔,似乎也不会见外。这印象尤其是在最后一次见到他时更如此。
大哥一生只有两个女儿,这在农村人看来是很不吉利的“绝户”,总是很怕人说的,甚至对自己有个儿子这样自然的事,如果当着大哥大嫂说起来,大嫂都可能会有别的想法。可大哥一直喜欢这个没见过几次面的侄子,甚至去年高考前夕还专门给我发了短信祝愿侄子获得好成绩,可实际上儿子要明年才高考。后来想了想,才明白其中的缘由:可能是因大哥有了自己的手机,又没有旁的事情,才拿这个作为第一次联系。因为原来打电话总是很不方便,总要先打到村里一个小卖部让人家去找,然后过十分钟再打一次。大哥觉得这样打电话,我花费太多,尽管他更舍不得自己拿钱把电话打过来。这样有了手机自然就方便多了,而且短信的费用似乎也还是可以承担的起的。
而且发个短信,还可以证明自己有文化。所以每次短信都很长,大概也有以此表露自己文采的意思。毕竟大哥也算那个村子里少有的几个文化人之一。
说起这个,就话长了。那是恢复高考的日子,在几个城里知情带动下,几个村子里曾经的学生也动起了考大学的心思。第一年有十几个参加,结果全军覆没。第二年剩下三个,照样推了光头。大哥就是这仅有的三分之一。那时候,大哥看我们一些毛孩子根本就瞧不起,等到第三年我们参加高考的时候,大哥就不准备再花冤枉钱了,而且事先就声言我们也不会考上,因为这个村里从来还没有出过一名大学生。可事实是居然就蒙上了一个,那个人就是我。等到过年的时候,真的从北京回家过年,大哥就不得不相信了。这样,大哥也就彻底把原先藏在心底里的瞧不起变成了现在的骨子里的尊敬。
当然,大学生不见得就能拿起毛笔。因为村里家家户户的春联大多都是大哥的手笔。在这一点上,也就慷慨的谦让给了大哥,绝不敢班门弄斧,甚至自家的门框也要大哥辛苦,方显得这份尊重的真诚。
那时候,大哥有了第一个女儿,也很有心思过日子。过日子光靠种地自然是不行,就动过不少心思。有电以后,开榨油厂,买过一台旧的喷镀设备,可都没有什么起色。后来又有了第二个女儿,慢慢人也老了,发财的心思也淡了。这样,几年下来,也就甘心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养老。可到老了以后,还真有机会辉煌了一回。首先是大哥在村里的小学当代课老师,一干就是七八年,每年的成绩可算凤毛麟角,在全县都算辉煌。可这代课的身份总也不吃香,而且越来越难以转成公办。后来来了两个毛孩子,人家的工资是大哥的十倍。尽管那教学水平却差了一大截。于是大哥就彻底务农了,尽管期间也有一些乡亲将孩子送到家里开小灶,可都是免费的。
再后来,乡镇成立一个民办中学,校长把大哥聘了去当老师,又干了三四年。辛苦是自然的,家里的庄稼活也没人干,自己在学校还把胃口搞坏了,加上岁数越来越大,上课的力气也不济,就回家养老了。养老靠土地和老婆,别人不会给一分钱的退休金。
其实,大哥最骄傲的是大女儿上大学了,而且是一本,也算破了天荒。本科没毕业就上了更高级学校的研究生,研究生没毕业就结婚成了家。――其实,侄女结婚的年龄就是按城市习惯也不小了。这在村子里也是很值得炫耀的事。大女儿如此,二女儿自然不能离家太远,于是就在本村找了婆家。如今,二女儿的儿子已快上小学,大女儿的儿子刚满百天。当然,这外孙们都不和大哥一个姓,可毕竟都是男孩,也算对大哥的安慰吧。
自己在城里也几十年了,不过一届书生,实在是百无一用。就是大哥咨询的一些项目,也总是给些悲观结论的居多,而且实际情况也往往如此。不过,总的来说,村里的情况还是好了不少,用大哥的话说,肯定部分人是先富起来了。例如村里的支书和会计,一家印染,一家开猪肠衣加工,很是发了一些财,至少村里人都这么认为。别的多数人还停留在“饱”的程度,要说已经很“温”了,似乎还不肯定,――除非“冬天,在太阳底下晒着”也算温的标志。
最后一次见到大哥是三年前了。进到家里,首先迎接的是大嫂,确实是一脸的老态,半小时后大哥从地里回来,也是典型的一个农民。大哥坚持要到十几里外的乡镇割肉包饺子,死活被我拒绝,最后吃了一碗新麦子做的面条,加上自家的白菜,自家的粉条,倒是尝到了久违的家乡风味。
饭后家乡的变化,还一块去看了童年的小河。现在早已干涸,只是村头一段被支书家的染厂变成了五彩的臭水沟。在谈到大女儿的时候,大哥大嫂似乎也没了当年的自豪,而是一脸愁容。说这样已经不错了,研究生毕业留校,总算有了固定的工作,那两千多元的工资也够吃了,都跟着念阿弥陀佛。只是不知道这三十万的房子,要多长时间才能还完债,变成自己的?家里把以往存的粮食和棉花全卖了,加上两头猪,也就三万,都贡献出去了,加上她婆家赞助,也就够首付的,真不知这城里的房子为什么这么金贵?那次回家以后和妻子谈起此事,妻子慷慨的也支持了一些,作为侄女的购房款。此后一段时间,大哥大嫂的电话明显多了几次。
后来,就听说侄女孩子百天了,妻子也寄去了一份贺礼。有一次,给侄女打电话,问到谁来照看孩子的时候说“妈在这里照顾”。本来以为是大嫂,就想说句话吧,可一听电话才知道是从未谋面的侄女的婆婆。
再次和大哥通电话时,说起此事,大哥也很无奈的样子:大嫂一个人去吧,大哥身体不好,不放心。而且大嫂不识字,到了城里还不是傻子一样。大哥跟了去吧,家里一摊子谁来照看?
说到身体,大哥又是一阵的感谢多次寄回去的药,说以后就不用寄了,反正效果也不大。这样想来大哥是否吃了这些药其实也不一定。按他的想法,那药就是要白天吃了晚上就管用才算有用,天下哪有这样的好药?而上次回家,看到大哥的憔悴,就一下子从小卖部买了一大堆生姜和红糖,这些东西对胃口一定有好处,可交给大嫂的时候,惹得大哥一阵唏嘘说是太颇费了。在大哥看来,百姓的身体就该皮实,老天爷让你生病,自然有老天爷的道理。生病了,慢慢熬着,熬到头,也就解脱了。大家不都这样吗?这就是百姓的真理,这真理一定也适用大哥的。
昨天又收到大哥一个短信,说村里一个五十多岁的相识又过世了。于是,也回了一个短信说“我们都老了,还是身体要紧啊。孩子们的事是他们自己的,我们就放宽心,照看好自己的身体,就已经算是修福了”。
不这样,还能怎么样你呢?应该找个机会再回家一趟,跟大哥的团聚也是见一回少一回了。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