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透析《论语》智慧(6.9:忍小而不失大)》无的散手

发表于-2007年12月03日 早上9:48评论-1条

第七章 正 欲

人之七情六欲,出自天意。非此,不足使尘世众生,既迷且苦。

既迷且苦,即能消减罪业,磨砺心胆,提升悟性,返归正途。

人欲返归,必行二途:让身体清净,让心性纯正。欲望过盛,又放纵无度,必定败身、乱性、废尽根基。

正欲,非是禁止,而是利导。

人须衣食,以求生存;无生,返归亦成泡影。人须繁衍,以求延续;无续,即绝六道轮回。

人有远虑,故无近忧;人重大计,故轻小利。真正之大成,唯内圣外王,返本归真;淡泊名利,不入窠臼,即可能大成。

知足常乐,乐在悟道、明德之乐,非是小得、小安之乐。

1.人生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1]: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2];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3]。”

——《季氏第十六》

【简 注】

[1]戒:防备,警惕。

[2]色:这里指女色。

[3]得:贪得,贪求。

【意 译】

孔子说:“君子要警惕三件事: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迷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盛,要警惕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惕贪得无厌。”

【理 释】

人有一具物质的躯体,人就有其本能和欲望。但它的欲望,都是后天的欲望,而非天性之中所特有。宇宙中有种种不同境界的层层生命,每一层生命都有它们各自的心性标准与生存状态。人是最低的一层生命,人被上天限定在既迷且苦的环境,人的天性即被尘封,本能和欲望则被强化。上天的意图在于,人必须为与生俱来的罪过承担,人又必须经过重重历炼修养、升华回去。

人的最大意义既然在于返归,人就务必摆脱后天观念、器官及欲望的束缚,尽快从常人的状态跳脱出来。相反,沉陷于欲望之中,又为欲望的满足而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人就会被欲望的火焰焚毁。因为他得到了本该被清醒的生命所抛弃的,他就失去了返归的条件与机会。欲望包括名利、情感等等,它们都是外物,都是上天强加与人的一道道桎梏,都是制约人体向神体、人性向神性、魔性向佛性转化的强大障碍。

人须制约欲念,不让其想入非非;人须制约器官,不让其为所欲为。何也?越是放纵后天的一面,越是远离先天的一面;越是放纵物质的一面,越是远离精神的一面。当然,我们放下对于欲望的执著,却非放下物质的全部。人还没走向神,人就需要生存的条件。人能融入常人状态的生活,人才拥有磨砺、提高的环境。

【例 述】

西晋初年的周处,年轻的时候,个子长得很高,力气也比一般人大。他的父亲很早就死了,自小没人管束,成天在外面游荡,不肯读书。而且性情强悍,动辄挥拳打人,甚至刀枪相向。义兴地方的老百姓都害怕他。有一次,周处问一个老年人:“今年收成挺不错的,为什么人们还愁眉苦脸?”老人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和你,为‘三害’。‘三害’没除,怎么高兴得起来!”周处说:“那就由我来除掉。”

周处入山射杀猛虎,又入水刺杀蛟龙。三天三夜没回来,人们以为他和蛟龙都死在了水底,因此喜气洋洋,互相庆贺。不料到第四天,周处竟安然无恙地回来。当他知道三天里人们都为他的死亡而兴高采烈之后,痛下决心,离开家乡到吴郡找老师学习。他跟陆机、陆云刻苦攻读,又特别注意品德修养。后来东吴被晋朝灭掉,他就成为晋朝的大臣。

周处之所以成为“三害”之一,即在放纵脾性、杀气与拳脚,以逞匹夫之勇与一时之快。显然,倘不收敛与转变,他必走向死路。“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即使无人直接取他性命,他也会在大众诅咒、痛恨的整体氛围里,死于非命。他之所以发生变化,即在内心觉醒,从此修养德行,远离争斗,不再恣肆跋扈。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悲秋道人点评:

人有远虑,故无近忧;人重大计,故轻小利。真正之大成,唯内圣外王,返本归真;淡泊名利,不入窠臼,即可能大成。知足常乐,乐在悟道、明德之乐,非是小得、小安之乐。
荐出大家学习。期待原创佳作。

文章评论共[1]个
金士渊子-评论

学习。at:2007年12月03日 中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