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人才市场停车场里,横七竖八停着各处来的自行车、助动车。门口排队的是新毕业的大学生,把门口塞得很满。厚厚的履历表用各色夹子夹着,一捆一捆的,填没了这只手和那只手之间的空隙。
有些毕业生大清早骑自行车出来,穿越了半个城市,到了人才市场,早饭也顾不上吃一下,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重点本科1200,普通本科1000,大专生不要。”招聘单位的hr小姐漫不经心地回答他们。
“什么!”几个毕业生面面相觑,美满的希望突然消沉,这会儿大家都呆住了。
有同学问道:“早些时候,你们不是说it年薪6万么?”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毕业生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
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迸裂了三四个。
“既然是这样,我们还不如呆在家里吧!”他们从心里喷出这样激愤的话语。
“嗤,小姐冷笑着,“你们不干,我们就关门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本科毕业生,头几批还没分派完,苏北、西北等院校的本科生就要涌来了。”
和几个毕业生聊了聊,大多心里明白,说不干活只是作为一句愤激的话说说罢了,怎么能够不干呢?现在城市里物价日益上涨,每天看着人到中年的父母疲于奔命的身影,自已于心何忍?
一批人愤懑着、咕噜着离开了xx人才交流中心,不一会儿,另一批人又排着队挤了进来。和前一批人一样,在柜台前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毕业以来,望着厚厚的简历证书所感到的快乐。
有位来自沈阳的同学说:三月份去湖南求职的时候,住在十元小店,不供应开水,垫的盖的都很薄,半夜常常被冻醒。参加当地公务员考试时,因为考点离住的地方比较远,担心第二天考试迟到,只好提前一天去附近找旅馆,结果早被考生住满了,我只得在大街上一棵大树底下睡了一夜,深更半夜的寒冷真叫彻骨!等待面试的那几天,为了节省费用,避免消耗能量,我躺在房间里一动不动,渴了就喝几口自来水,饿了就啃两口从北方学校带来的馒头,还不敢多吃,怕捱不到工作有着落。每天我都盼着天亮,太阳出来被照一下,心里可以暖和些。
另一位来自郑州的同学说: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主任打来电话,说要跟我谈谈。约好下午2点半见面,我不敢马虎,提前半小时到了,可到了3点半,主任才来。我毕恭毕敬地等着他查看我的简历。不超过1分钟,他接了个电话,然后扔下简历突然跑了出去。我左等右等,如坐针毡,不敢随便靠在椅子上,怕他回来说我姿势不端正;不敢站起来上厕所,怕他回来找不到人。可主任一去不复返。等到5点半,他才不紧不慢地回到办公室,似乎忘了我的存在。我想抓紧时间再说些什么,可他只说下班了,让我回去等消息。
饭碗告急,找工作一下成了天下最难的事儿!那个毕业的大学生朋友心中没有一本辛酸史!谁说我们眼高手低太挑剔?谁说我们就业观念没转变?就算主动把身价降到民工的份儿上,我们也不见得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
急也没用,失业有理。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就业岗位不会因为我们犯愁而多挪出几个,求职难不可避免,与其长吁短叹,不如坦然面对。
纵观整个劳动力市场,僧多粥少,劳动力供大于求。从2002年的145万,到2005年的340万,再到2006年的413万,中国高等教育全面爆炸性扩招。尽管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劳动力需求量随之增多,但腾出的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扩招毕业生的就业要求,劳动力供需总量始终处于僧多粥少的境地。2001年至今,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仅为70%失业人数逐年增加。据劳动部门预计,今年我国全年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有100多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失业变成计划内,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饭碗问题不得不充满悬念。这是温总理都头疼的问题,你能奢望你的饭碗在短期内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就业分配体制发生改变,使得就业单位和大学生个人之间的选择顺序无法吻合,大学生本人对最低工资收入预期受个人化和市场化的福利解决需要规定,而企业对工作贡献的高要求与大学生早期的能力成长不一致,结果使得大学生对雇主、雇主对大学生都存在着严重的不满。使得双方无法就薪资条件达成合理安排,从而造成大量的重新选择和“摩擦性失业”。这时候你不得不受困于最低工资强加的限制,无法长期安心接受一个“无法解决衣食住行”的低工资工作,失业便成为可能。
总之,对当今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难,找工作难,饭碗告急,找个适合自已的饭碗真的好难!
-全文完-
▷ 进入妙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