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壶关的少年作家vs韩寒闫亚飞

发表于-2007年11月29日 中午2:55评论-4条

水寒著

山西壶关有一位90后的少年作家说出了一句惊人骇俗的话:我要和韩寒一比高下.这让人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位少年究竟是何人呢?我但然也不知道.据说他的文章很漂亮,也很飘逸,是青春派的实力写手,最进正在忙于写长篇小说<<我是叛逆的剑>>,对与他的事迹大都没有记载,后来我四处打听才知道他的一些事.这位和韩寒比高下的是一位读高二的学生,他的文章一篇也没发表过,他长的很帅,1·70的个子.当地的青年都知道他的大名17岁名闻乡里,我想几年后他一定是个可以和韩寒媲美的文字作家.

下面看看韩寒: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韩寒是一个相当崭新的名字。在1999年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是韩寒第一次“浮出海面”,那时韩寒上高一。新概念大赛有一个好处,就是获得一等奖的高三学生能被作为主办方的大学免试提前录取,韩寒的打算就是在高中三年级取得大赛的“三连冠”,这样离他的大学也就不远了。韩寒有这个想法首先是自信,确实他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能力极好,让人不得不信服;再一个就是他自知无法与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相处融洽,除语文和英语外,韩寒有七门功课总是不及格,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成绩单挂红灯七盏,照亮我的前程”。 

3月份的时候,上海电视台就“韩寒现象”作了一档专门的访谈节目,当时的韩寒已因留级而休学,大家讨论的是韩寒能否上大学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今年的“新概念”大赛中韩寒依旧表现不俗,但是据评委老师说为了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在做了韩寒思想工作的前提下给他颁发了二等奖,至此韩寒的“三连冠”之梦破灭。在节目中作为被谈论者的韩寒表情轻松,埋头坦然地听着,偶尔发个言真是语出惊人,比如他举一道数学题为例:“在水池一端大流量放入水,另一端小流量放出水,求池中水满所需的时间”,说这是于实际生活毫无用处的学问。韩寒的说话和他的作文一样果断、条理清晰且恰到好处地幽默着,可是面对处境的尴尬,在他眼神中还是流露出了少年人的无奈,这种淡淡的忧伤也在他的小说《三重门》中无意闪现。 

小说的背景还是校园,主人公林雨翔自小在父亲的教诲下饱读诗书,不但古文功夫相当厉害,而且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很不一般,他在与校园内外人和事的相处磨合中经历了获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追求才貌出众的女孩susan、初中毕业通过关系作为体育特招生进入重点高中、担任文学社社长、在考试中连续七门功课不及格、因逃夜将受处分等等得意与不得意的境遇。如果参照了韩寒的个人简历来读,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有的是韩寒的亲身体验,这些个人的经验在描述中被组合成一个风格独特的框子,韩寒用它来承载自己的思想。 

韩寒无时无刻不在幽默着,他以成人的熟稔看世界,对笑料和讽刺的性能、功用都已了如指掌,很轻巧地就能捉住世事的小辫子将其说笑一番,比如他写一座建国后造的大桥“憔悴得让人踏在上面不敢打喷嚏”,写爱拆信的班主任“凡视野里有学生的信,好比小孩子看见玩具,拆掉才罢休”,写集体宿舍“环绕立体声似的呼噜更搅得林雨翔一个梦要像章回小说般一段接一段做”。 

韩寒的写作闪耀着智慧的光泽,这种智慧来源于自由的阅读和思考,同时也是和教科书上平淡枯燥一成不变的教条明显冲突的,事实上,韩寒或者林雨翔的形状都不适合高考这个现成的模子,他们很可能被拒绝在大学校门之外。韩寒作为“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反对现在教育制度的小混混(韩寒语)”指出了矛盾的存在,书名“三重门”在古书上指统治天下的必经阶段:礼仪、度、考文;放在今天,“三重门”的隐喻就统括了作为学生必须经历的无穷无尽反反复复的测验和考试。然而有些人的智慧往往与考试无关,韩寒或者林雨翔就属于此类个案。韩寒身陷其中,以他个人的力量已经没有办法解决,因而关于林雨翔,韩寒在小说的最末一句这样写:“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这句话在书中出现了两次。相比于贯穿全篇的幽默和字字锋芒的尖刻老练,这两次近似无限透明的“落寞”才真正有了欲说还休的涩涩的青春意味。 

最后,关于韩寒还有一句话是可以说的: 

他“让热爱小说的人感到欣喜,让以写小说为生的人感到恐惧”,过去这话是有人评价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现在用在韩寒身上,正好合适! 

看了韩寒和那位学生我真的好想笑.

但是我还是相信那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闫亚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止乙醚点评:

介绍韩寒比较详细,但标题与内容有脱节之嫌。

文章评论共[4]个
谢一民-评论

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欣赏了问好
  【闫亚飞 回复】:xiexie  [2007-11-30 13:42:02]at:2007年11月30日 凌晨0:22

落叶满江-评论

向您学习!at:2007年11月30日 晚上9:48

忆殇-评论

韩寒的出现是现代教育体制的幸运,也是时代的幸运。只是我们并不应当提倡韩寒式的成长方式,当然,这与他的背叛应试教育无关。而是,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无论他多么有才,也仍然缺乏充分的锻炼,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历,这样的写作容易干瘪。另外,过早的成熟会消磨一个孩子的童真,结局往往得不偿失。at:2007年12月01日 凌晨2:04

二休-评论

不是什么背叛应试教育啊  那小子只不过是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中国的应试教育完全将学生变成机器了 上高中考大学分配工作别人介绍老婆一辈子  那小子只不过想开车  自己玩去了 at:2007年12月01日 早上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