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候,人们都怀揣梦想,其中,有一种梦想是因为文学引发的,因为有了文学,所以爱上读书,因为有了文学,所以爱上写作。少年就在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日子里度过,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在文学这条路上走下去?成名成家的少之甚少!可是,一旦爱上,就不忍放弃,一旦爱上就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对于喜欢的人来说,文学只是一种阅读的愉悦。下班后,休息日,沏一杯甘露,看看小说,读读诗歌,也不失一种高雅的享受。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如此之大,有人利用休息时间,奔波于宴会酒席,忙碌在推杯换盏之间,三五成群,呼朋唤友,真正的目的就是搞一个人际圈,同学会、同乡会、战友会、……,包括有些笔友会,说白了就是实惠!相互帮忙,相互利用,如果那一段时间,不出现在圈里,感情就淡漠了,距离就出现了;所以能够在静下心来,闲时呆在家里阅读的人也就少了。喜欢在家里静静地阅读,独自享受阅读的快感,这样的习惯养成了,也就像抽烟、喝茶一样的上瘾,明明知道不出去参与这样那样的会或聚,与己不利,可是,还是不由自主地把时间花在了这上面,在安静时分让目光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聆听大师文字的声音,把在工作烟尘里熏染的心灵做一次洗涤,受一次震撼,让自己的灵魂依托在高尚与善良的土地,还知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除了爱惜自己,还要懂得悲悯,让自己不至于丧失良知!
因为爱,所以爱。爱上文学,当它成为一种方式,就会成为挥之不去的情节。于是,写作也会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少年时的写作是对成功的追求,即使幼稚痴狂,但充满向往,充满激情,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嘲笑少年人的写作冲动,而是应该感动,因为,在这个实利主义的社会,少年人也充满了对金钱、权利的崇拜,能够抒发对生活向往的少年,可能还保持了对生活的热情。对于中年人来说,如果你还在写作,尤其是写作散文、诗歌,不管你发没发表,你的心中可能还有几许温柔、几许向往,若果你能写出锐利的杂文,你的心里还有几分愤怒、几分感慨,你还在对生命的意义不断追求。因为,中年无梦,中年不惑,有梦的中年,生活不会显得苍白。因为善于思考,你也许在单位就时时显出你的锋芒,在情感上也有过度的敏感,特别是,当你发现你的笔不能真实记录社会发生的不平不公,不能表诉你胸中澎湃的激情,那时,你会发觉不断地追问生命的意义是一种痛苦,而文学也成了你痛并快乐的根源。对于意志不坚定的人来说,放弃文学,就是选择快乐,放弃文学就可以融入世俗的大众的生活。
对于久居权利阶层的人来说,真正以文学为生活是不能想象的。作为文学的人,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对世俗总是精求完美,但是,周旋在官场之上的人,被求服从上级,追求权利的迁升,为了彰显政绩往往忘记做人的良知,做出有损于百姓的举措,行为上的龌龊,思想的改变,必定影响到看问题的方式,审美的追求,即使他曾经热爱过文学,即使他的文子功夫了得,他也只能写出歌功颂德的东西,写出一篇篇官文,因为,做惯了报告的人,写文章也像写那些公文一样,只要说明问题,不需他发挥感情!没有一个把文学作为生活方式的人能够生存于官场,李白、柳宗源、韩愈……以文学进入权利,最后,因为文学而远离权利,远离权利让他们千古流芳!郭沫若因为文学而进入权利,而权利让郭沫若文采怠尽,据说,郭老的晚年,作为一个身居要职的文学家,他的心灵被受煎熬,想想就可以知道,一个作为大师级的老人眼看自己的儿子死去,却不敢用文字表明自己的心迹,这是何等的悲哀,凄凉!所以,从古到今,中国的文人,以文学为梦想,以文学为阶梯,进入权利而放弃文学的不计其数。所以,那些能够挥舞几下笔墨的人,只是把文学作为求生技能罢了,就像我们能够缝纫、修鞋、理发、烹饪一样,大可不必把文学说得那样高不可攀,把自己装扮得神神秘秘,给人装神弄鬼的感觉。
只有把文学当成了生活方式,举手投足中体现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追慕灵静而又充溢着焦灼,力求圆通却又处处分裂,容易陷入寂寞伤感,也时常愤世不平,但是,内心决不会空虚,故而成为一种难得的品位。少年时的梦想,已经成为生命的基因,即使不能成就梦想,但是,能让梦想延续,这因该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吧?即使梦想在生存的挤压下破碎,能够将它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未尝不可!
-全文完-
▷ 进入梅香如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