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兵谏亭记忆行者龙

发表于-2007年11月28日 晚上9:08评论-2条

迎着五光十色的彩霞,放眼望却,便是风光旖旎的巍巍骊山,不知平日里是琐事繁忙还是无暇眷顾,对近在咫尺的烽火骊山,总也抽不出时间去登峰欣赏。

一日闲来无事,信马由缰的走出家门,由华清池东边的林荫小道,沿阶徒步舒缓的攀垣,径奔骊山兵谏亭。

君所不知,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临潼,人文资源底蕴浑厚,文物古迹惊世骇俗,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给每位造访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虽然可供人们游玩、探究寻秘的景点数不胜数,可唯一免费的景点怕就是兵谏亭了。

伟岸雄奇的石亭虽然一眼可及,也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可从思想深处去探究它的文化底蕴,从来还没有涉及。

沿着人工修筑的石阶,步履悠然地向石亭走去,凝视那伟岸雄浑的石亭,肃然起敬地感喟慢慢地涌向心头,影视画面里重复演义的故事,和小说戏剧中描写的情节,仿佛波澜壮阔的潮水,激荡起脑海深处地涟漪,曾经在这里,在我漫步地石阶路上,书写着一个历史的传奇。

1936年12月12日那个凌晨,寒风呼啸,天地阴霾,随着清脆的几声枪响,和人声鼎沸的跑步声,惊慌失措的中华民国总统,爬出温馨的暖房,慌乱中衣衫不整,赤脚光身地翻越过高大的围墙,黑暗中沿着荆棘的草丛,惊魂落魄地向山顶逃遁,无奈中跌葳了脚,就地藏匿于半山腰那处狭窄的石缝,本想躲过一劫,哆嗦中还是被搜索的士兵擒获,历史的瞬间被凝固,山也从此天下扬名!

风云变幻,沧桑的历史早已走过七十个春秋,事件历史的意义,早已被载入历史史册。西安事变过后,当事人张学良、杨虎成二位将军、下野的下野,入狱的入狱,他们的部队体系也被拆分、调离,喟然长叹!后果不必赘述。

蒋介石的得意门生胡宗南,为了让人们记住恩师遇难之地,在石缝下修筑了一座石亭,赐名“遇难亭”,后改为“兵谏亭”,解放后又被改名“捉蒋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改回“兵谏亭”,可人们的记忆和习惯里还是叫它“捉蒋亭”,一是习惯成自然,二是这个名字不拐弯抹角、直奔主题,便于说明问题也便于人们记忆。

骊山是古代的皇家园林,温泉是皇帝休养生息之地,西安事变的捉将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早已成为游人如织的旅游圣地,每天来这里感受千年风采、寻根究底的海内外人士不下万人,来自区域,遍布五大洲四大洋的世界各地,每一个来访者,都会攀越到蒋介石曾经藏匿的石缝,亲自体验一番,感受一下历史,然后伫立于石亭前,默然地阅读石碑上雕刻的碑文,对照史籍,重新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长久地留驻于碑前,畅想地思索于脑海深处翻滚,平凡的人,平庸生活中的你,功名利碌、荣华富贵使你感觉荣耀无比,可一旦被历史的厚土掩埋,时过境迁,又有几人记得、又有几人评说。但张学良、杨虎成的英灵却名垂千秋、与日月同辉,因为他们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大义凛然地闪烁出了耀眼的光辉,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书写了自己生命辉煌的篇章。

你看那风霜洗礼的石亭,至今昭然若揭、风韵犹存,荡气回肠。石亭是前人树碑立传的纪念碑,是后人瞻仰的文物古迹。

于其说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修,实则是为张学良、杨虎成大无畏精神耸立的丰碑。

行者龙作于2007·11·30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行者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这个记载着西安事变历史的兵谏亭,
再现了当年的历史。
更是是张学良、杨虎成将军大无畏精神的丰碑。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问候晚上好!at:2007年11月28日 晚上10:25

小竹叶-评论

张学良、杨虎成的英灵却名垂千秋、与日月同辉,因为他们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大义凛然地闪烁出了耀眼的光辉,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书写了自己生命辉煌的篇章。
at:2007年11月28日 晚上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