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艾米写的《山楂林之恋》,忍不住想写点东西。这是一段很唯美的故事,但同时也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它的悲剧性不仅在于故事发生在一个悲剧性的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因为故事里的男主人公不幸地得了白血病去世了。我在这里说这是一个故事其实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是一段真实的事情,它同时也是一段历史的再现,真实的事情是不应该称之为故事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故事意味着杜撰,意味着某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一段情节跌宕起伏的或悲惨或喜悦的事情。
作者在书的扉页里就说明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山楂林之恋》是以书中的女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于回忆录的东西的基础上写成的,叙事诗作者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数是静秋原文中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静秋也报名参加了高考。现在的她早已经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执教于美国的一所大学。当然现在的生活也很好了。虽然那段曾经的恋情早已经过去很多年,可是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却留在了她的生命里。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三十年了,可是他的样子还能清晰记得。
我不知道在当今这个物质社会的时代,还有没有纯真的爱,还有没有人会执着地去爱一个人。书中所描绘的那种爱是很多人都想拥有的,可是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老三那样,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静秋那样。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的人,不仅感动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长辈们,也感动了我们这一代人。最让人感动的老三的那种执着,那种细心,那种理解,那种关怀,那种默默的照顾。不管静秋说什么,他都会细心地记在心里。不能在众人面前和她走在一起,他就默默地在很远的身后跟着;不能去学校里面见她,他就在学校的围墙外面看着她,只要能够看到她的身影,他就会感到幸福;她不能去西坪村看山楂树开的花,他就把花摘了,跑很远的路给她送来;她打零工做地坪,没有胶鞋穿,光着脚,他就悄悄买来胶鞋;他知道她的脚被石灰水烧坏了,脚底烂了一些小洞,很深,煤渣都掉进去了,脚也肿了,他心疼得哭了,为了带她去看医生,他把自己的手弄伤了。
她的所有事情他似乎都知道,他一直在她身边默默地注视着她。很多时候为了不被别人看到,他就在某个地点默默地注视着她,守候着她。那种细心的关怀,那种真挚的爱恋实在让人感动。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美丽的心灵,相信很多的男子都愿意爱上这样的女子。因为家庭成分不好,爸爸下农村劳动改造去了,哥哥也下乡了,妹妹还小,妈妈一个人靠当小学老师得来的工资支撑着一个家,生活很困难,家里也很穷,很小的一间房子隔成了两个房间,妈妈和妹妹住一间,自己住的那间同时也是吃饭的饭厅,家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桌子是学校的旧课桌,凳子是学生用过的旧凳子,床是学校的长板凳上架着的几块木板,床上的床单和被子夜都是补过了的。可是越是穷困的家,他们越是勤劳,心越是善良。静秋每到放假的时候都会去打零工,补贴家里,不管是再苦再累的活她都愿意干,虽然工资很低,但是一个月也能挣十来块钱。她从来没有随意地花过一分钱,做工的时候,她都是穿着哥哥留下来的不能再穿了的旧衣服,没有鞋穿,就光着脚。有了好的东西,总是想着妈妈和妹妹,妈妈身体不好,不能太辛苦,她只能自己多辛苦些,多挣点钱。
她没有什么像样的衣服,她唯一的一条深色的裙子也是用一种很便宜的减票布做的,有点坠性,做裙子很合适。那布本来是白色的,她自己用燃料把布染成了红色,做成裙子。穿一段时间就会掉色,她又把它染成深蓝色的,仿佛又是一条新裙子。她的手很巧,会打毛线,替家人和别人打毛衣,后来她学会了使用缝纫机,也学会了做衣服,而且做得很好,很多的人来找她帮他们做衣服,而她不收取劳动费,找她做衣服的人感激她,就送些东西给她表达他们的谢意。她的热心和善良感动了她身边的人,很多人都喜欢与她相处。在学校,她是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姐姐也是一个好妹妹;在外人眼里,她是一个好女孩。
这个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人的悲剧时期,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无法逃脱这个悲剧时期的悲惨命运。人们做什么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说话,做事,就连谈恋爱这种事也不能正大光明,本来是很美好的事情,可是却被人说成是资产阶级情调,被说成是其他的乱其八糟的东西。在今天看来,文化大革命本身是一个笑话,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笑话在那个时代却摧残着很多人的命运,许许多多的人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他们很多人以悲剧的命运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最后的生命终结在牢狱里,终结在痛苦的生活边缘。我想他们是会死不瞑目的,不知道他们在九泉之下会作何感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很多的人离开了中国,定居国外,他们再也不愿意生活在那个曾经受到伤害的地方,他们再也不愿意回忆起那段辛酸的往事,再也不愿回想那个时候的政治阴影和社会阴影。
下面是一段文化大革命的资料。
“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中国共[chan*]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摧毁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目的是所谓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运动表现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第二阶段:从1969年4月中共九大的召开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的召开。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政变被粉碎。这一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失败。此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项工作有了转机。第三阶段:从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3年7月,毛泽东提倡批林批孔,以维护“文化大革命”。1974年1月初,江青、王洪文提出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得到毛泽东的批准。江青一伙借机把矛头指向周恩来,以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阴谋。毛泽东及时发现江青等人的阴谋,对他们作了严厉批评,宣布他们是“四人帮”,并指出江青有当党中央主[xi]和“组阁”的野心,使其阴谋受挫。
我想不管是谁只要听说或者看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事情,都会感到心痛。那个时候,中国刚刚建国,国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人民的生活还很困难,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人民想的首先是如何过上好的生活,如何解决衣食问题,可是却在这个时候掀起一场政治运动。说实话,可能当时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这场运动的初衷是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即使是很多搞了一辈子政治思想工作的老革命不明白这样的运动究竟要干什么。或许这场政治运动的初衷是好的,只是想摧毁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目的是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可是这场运动却被林彪反革命集团和“四人帮”阴谋夺取了权力,他们控制和操纵了一切,运动表现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许多多的老前辈,老革命家卷进了这场阴谋的运动之中,他们被人羞辱,被人批斗,被人关进监狱,过着屈辱的生活。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只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也被批斗,其实他们所说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也只因为他们有那么一点所谓的“资产阶级”情调,就被人说成是资产阶级的“走狗”。还有很多的人因为饥饿的原因,偷拿了一点吃的东西,抓住了就会有一顿暴打,然后被当作阶级敌人一样的进行批斗。有时候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胡乱写了几个字,就有可能被认为是反动标语,这就会给孩子和他的父母亲招来横祸。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许许多多的辛苦痛苦的经历,还有许许多多的提心吊胆的灵魂,他们经历着一次次的冤屈和悲伤,可是那样的一个黑暗的时代,是没有理由可讲的,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别说话,尽量别做不需要自己做的事,努力避免灾祸发生的可能性。
《山楂林之恋》以老三的去世这样一个悲剧收场,让人感到痛心,可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时代更让人感到痛心。特定的时代发生特定的事情,特殊的时代才会发生特殊感情的爱恋。或许也只有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才能发生这样感人的爱。曾经的青春,曾经的风采直到今天还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让人怀念。
(2007·11·21)
本文已被编辑[鲁速]于2007-11-28 16:07:3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雪雨昭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