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过道杭州·住在蒋村的表弟说陪我到西溪走走·也好,有年头没去了·二十几年前去过,还为此写过一篇散文诗《梦中的南江》被老师做范文呢。
二十几年前来西溪,这里湖网交叉,岸边桑树成林,家家户户因水而相通。记得有一天傍晚,姑夫带我去串门,他慢悠悠的摇着橹,一叶小舟行于水道。远远望去,一抹夕阳倒悬西天,沐浴着劳作的人们。岸边农妇采桑正忙,水中人人一叶小舟,清理湖道的,撒网捕鱼的,两舟相会时一声爽朗的招呼,更有放学晚归的儿童一串雅嫩的《读书郎》。无不涂抹在这水乡水墨画里。
现在是西溪公园了,其实也就是表弟他们这一带的居民退耕还原的一个生态公园。现在很时尚,叫湿地。尚在建设中。中午,我,表弟和他的两个小女孩出了家门,信步走向公园的入口。两个小孩转眼跑的没影了。等到我们走到公园入口,小的哭,大的在和保安吵。原来这里从今天起禁止村民过道了,要进入也要40元的门票。我说:算了,二十年前就在你家老屋后的湖叉里捕鱼摸虾了,不看也罢,至少那时的水比现在的清。可表弟不干了,他说:他们封了这条路,村里的小孩上学不是要绕半个公园呀。他们配套工程又跟不上,这头可是不能让他们开。几声呼喊,跑来半个村的村民,七嘴八舌的。门终是开了,可游园的兴致大败。
出的蒋村,也就进了公园。迎面耸立的叁棵古樟树,枝繁叶茂,树冠几乎倒挂在水面上,依稀间觉得来过这里。便问表弟:这是龙潭口吗?
他的大女抢答道“是呀,这里是蒋村村民保护的最好的一个地方了,以前每年端午的赛龙舟是热闹的地方”。
“现在还有吗?”
“有呀天天有”
“嘻嘻,这哪是赛龙舟,就请了一帮武警划划样子,给游人看的,没劲”。表弟笑道。
记得姑夫以前对我说起过龙舟赛的事。每年的端午节的那天龙潭口是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的四乡八邻每个生产小队都有龙舟参赛,龙潭口彩台高搭,红旗招展,鼓乐喧天。几十条龙舟从各湖叉驶来,云集这里,赛舟手蓝裤白褂、腰扎红带、头裹红巾可谓威风飒爽。赛舟时,赛舟者的呐喊声,夹岸观舟的村民的助威声是震天动地。即便人仰舟翻,那股豪气依然可以冲天。
随着一阵鼓点,远处有两舟划来,真的象姑夫说过的那样的装束,那样的龙舟,也有奋力的呐喊。我说 “这不很好么。”
表弟怪笑道:“在是那跟那呀,没精打彩的。看他们用力没有,懂的人一看便知了。”
“怎看呀,他们不是很用力了?”
“你看到那龙头上的龙口了吗,心齐,上力,龙舟快速行驶时,湖水倒灌,从龙口里喷出,那才是精彩呢。”
我一时语塞,一行自然的走向他的老屋,湖道里到处是清理湖道的的工程船,还有游艇,公园用以表演的小舟汇织一起,倒是一派忙碌的光景。与路,游人如织,熙熙攘攘。他家的老屋还在,不过公园以经过翻修了,金碧辉煌,也有了个好听的名字,就象“荷香居”之类。改成了一家卖工艺品的商店。星期天真是人满为患。表弟说:这样好一点的房子都被装修了,都是一些商家租赁的,听说生意好的不得了。其间还兴建了许多人文景观,就是越剧的起源也搬到这里了。越剧不是嵊县的文化吗?天呀,难到我们的文化就真的失落到今天的地步吗?这里的文化不就是每年的赛龙舟吗?端午吃黑米饭(一种用树叶汁做的米饭)吗?其实它对这一方水土的民众来说足够了。我们中华的文化就是这样点滴而成的。
回到龙潭口,龙舟表演刚结束,划舟的军人叔叔排着整齐的队列回营了,不过一条小径来去,他们也不得不有很整齐的样子了。
杭州人倍加推崇的西溪公园就这样看过了,其实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地区早就有九湾十八叉之说,天姿独厚。不过这些年来工业发展,污染不堪,加上居民不维护自己的养生之地。不见了当年渔歌唱晚的景象。兴立西溪公园,不过是回归自然而已。公园的建设者们大可不必钱眼放的那么的大。我们回归自然,我们宏扬中华文化,不是这样就能达到目的的。
就象我表弟说的,赛龙舟不是表演,这有他深刻的内涵,每年端午是播种的季节,赛舟是为了为民祈褔,祝愿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我们中国人五千年来一致不变的虔诚。
是呀,但愿我们青山更美,江河长绿,我们的古朴民俗泱泱连绵。均不为钱动。
-全文完-
▷ 进入无名可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