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路遥—长征之行麦哲伦企鹅

发表于-2007年11月27日 晚上9:51评论-0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历时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长驱二万五千里,攀越终年积雪的山脉,走入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这次大规模战略转移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象征,是一部有特殊魅力的最完美神话,更是东方的一部史无前例的用铁骨精魂铸就的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 

而今伫足回望,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最扣人心弦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雄壮场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铮铮战士,铁骨精魂,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凌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斩为三两截的浩气冲天。在红军长征的宏图上,雄兵漫道,四支鲜红色的红线条,如同四条飘逸飞舞的巨龙,在中国西部的山峦原野盘旋蜿蜒,最后在黄土高原紧紧汇集在一起,汇成了一枚鲜艳的熠熠生辉的红星。 

青春生命演绎 

在红军长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过草地时就有这样简单而又令人感动的一幕。他是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加入中国共[chan*]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重要文件,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的身体渐渐陷下泥沼的时候,手里仍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党费。这样的事实,这样的场面,在长征的道路上几乎每天都有发生,这样的事例是不枚胜举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用自己的热血,青春和生命,洒播在祖国的疆域。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些正是红军长征的写照。他们用年轻的“资本”演绎了一部引以为中华民族自豪的英雄史诗。 

自然民族精魂 

长空雁叫霜晨月,苍山如海夕阳如血。美国革命女作家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勒了一幅“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图画。大漠广袤,遍地沼泽。看不到鸟影蝶飞,听不到雀语虫鸣,甚至连一块像样的石头都找不到。除了野草还是野草,野草下面是深达数英尺的泥沼。夏天任凭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永远乌云密布,把大地衬托成一个灰暗而阴沉的地狱。这是极其恶劣濒临绝地的环境,然而中国工农红军却胜利地完成历史使命,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奇迹呢?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称之为“东方魔力”。然而中国的历史却告诉全人类:正是头顶上那颗鲜红的红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束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这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固有的,具有强大凝集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 

军民鱼水情结 

花开吐芳菲,彝海含笑迎宾朋。五月,春意盎然的彝海,一派生机勃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陆军学院等主办的万人纪念长征过凉山暨“70周年庆祝大会”。追忆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舟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衣襟手足的千古佳话;追忆70周年弹指一挥间的红色诗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红军在长征中,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的财产秋毫无犯,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深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使得军民之间结下了深深的鱼水之情。忘不了红军在强渡大渡河时面临船毁人亡的紧急关头,四名当地的船工跳入滚滚的急流用身躯托着船底,把红军送到对岸;忘不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藏族通司带着红军四昼夜行走于茫茫草地,最终开辟了一条红军通过的生命线;忘不了苗寨人民对光荣牺牲的红军举行最隆重的“红军坟”仪式进行安葬。所有的这些,今天的历史告诉我们:人民是革命的母亲,人民是革命的群众,红军的一切又是为了人民。 

物到及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再回首波澜壮阔的历史,而今,已经迈入新世纪的中国,我们的民族又面临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虽然没有没有雪山和草地,没有炮火硝烟,但我们同样面临着时代和历史的挑战。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只要我们中国公民都具备长征的铁骨精魂,那么我们深信,我们的国家,民族将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麦哲伦企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天使点评:

长征的背后,是我们泱泱中国的全民精神。是我们的国家,我们人民的再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