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从品味艺术开始,写作从品读经典起航。
本期开始,寒鸦(作者注:本文曾发表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06年11月号上,寒鸦乃作者笔名)将与你们一同走进诗歌,走进小说,探询那些隐秘于文字中的思想火化与智慧情感,将那些扑朔迷离的文理梳理开来,得其真味。赶紧打点行囊,写作与人生之旅将由此展开。今后单月品诗,双月说文,旨在跟大家欣赏经典之余了解和掌握写作秘诀,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今天,我们品诗,先看诗歌:
列宁格勒
●(俄国)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
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
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
你回到这里,快点儿吞下
列宁格勒河边路灯的鱼肝油。
你认出十二月短暂的白昼:
蛋黄搅入那不祥的沥青。
彼得堡,我还不愿意死:
你有我的电话号码。
彼得堡,我还有那些地址
我可以召回死者的声音。
我住在后楼梯,被拽响的门铃
敲打我的太阳穴。
我整夜等待可爱的客人,
门链像镣铐哐当作响。
◆脉络的梳理
诗歌以强烈的乡愁开端: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请注意,“我”回到“我”的城市一句,两个“我”字尤为重要,此处留下空白,从哪里回来?外面怎样?单这一句便透出一种漂泊感。诗人对这三个细节的捕捉传神之极,把个人和城市,把身体和乡愁连在一起:眼泪——人类最原始的悲哀;静脉——生命之源以及对熟悉的街道的暗示;童年的腮腺炎——最具个人化的记忆。而这乡愁伴随着某种紧迫感:你回到这里,快点儿吞下/列宁格勒河边路灯的鱼肝油。“吞下”这个动词用得精准,跟河边路灯的鱼肝油相呼应,运用暗喻和色彩的渲染,展示了漂泊者迫不及待的复杂心情。这里,味觉成为乡愁更深层的记忆。
这是还乡之旅,之所以说“旅”,意在增强诗人的悲情,通常回家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事情,但对诗人来说未必如此。不祥之兆马上出现:你认出十二月短暂的白昼:/蛋黄搅入那不祥的沥青。蛋黄即落日,暗指傍晚将近;沥青是现代都市的象征物。落日往往让人想到伤感,联想到愁苦和凄凉。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正是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惆怅和无能为力的哀叹。
在前三段的层层铺垫下,音调突然骤变:彼得堡,我还不愿意死:/你有我的电话号码。/彼得堡,我还有那些地址/我可以召回死者的声音。在这里,直白代替了意象。诗人用呼喊将全诗推向高[chao]——那种绝望与抗争凸现了出来。电话号码和地址成为他和这城市最后的联系,成为他还不愿意死去的唯一理由,甚至不仅仅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些死者,或者诗人认为自己已心死?因为他还对这城市充满幻想。
接下来:我住在后楼梯,被拽响的门铃/敲打我的太阳穴。/我整夜等待可爱的客人,/门链像镣铐哐当作响。注意:被拽响的门铃在这里是虚拟状态。表明诗人的现实处境和对未来的不祥预感,这里写诗人回到了自己家中,但仍然无法安宁,诗人的精神跟灵魂仍在备受摧残,那颗敏感脆弱的心灵在受什么摧残呢?像镣铐哐当作响的被敲响的门铃。这里出现了“镣铐”一词,说明诗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刑,精神的刑罚比身体的受刑更让人绝望,更使人无法忍受。那可爱的客人让人想到厄运和陷阱——那些命中注定的不速之客。把门链与镣铐并置,进一步强化了可怕的结局。
◆本诗的完成
根据上面的梳理,我们已经对本诗的脉络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现在再来分析诗人创作本诗的过程也就容易了。诗人从外漂泊归来,在下午太阳西下之际抵达故乡,熟悉的一切让诗人落泪,甚至可以说是涕泗横流。诗人正是将这情感的洪流喷发而出,如大海决堤一般喊出:你回到这里,快点儿吞下\列宁格勒河边路灯的鱼肝油。\你认出十二月短暂的白昼:\蛋黄搅入那不祥的沥青。把故乡的一切装进心底。紧接着,诗人将情感继续往上推,语气强烈得几乎让读者窒息。无论身在何方,心依然系在故乡的桩上。但这美丽的凄伤还只是暂时的幸福,等待着诗人的却是故乡对自己的漠然,即便在这里,诗人也无法安宁,时刻受到灵魂的拷打,被拽响的门铃敲打着太阳穴――人最脆弱的地方。
◆整体上把握
《列宁格勒》是现代主义诗歌,完成于1930年12月。本诗意象精确、结构完整,情感一路直上。它有一种建筑的稳定感,音调丰富转换自如,节奏紧凑,句与句之间充满了张力。童年往事与乡愁、都市变迁与旧址、不祥之兆,对死亡的否认和面对厄运的勇气,以及对感情的爆发力与控制力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反复阅读,阖眼揣摩,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幅绝妙的带血的图景。
◆诗人二三事
1891年1月3日,曼德尔施塔姆生于华沙的一个犹太家庭。一生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只能靠翻译和朋友的接济。曾被不同阵营抓获,被流放。1938年12月37日,曼德尔施塔姆死于海参崴。
◆知识小金库
诗歌有它自己的语言,而非叙述的语言折断堆砌成诗歌的形式就是诗歌。其特点是含蓄隽永、简洁精准、张驰有度。它往往跟绘画和音乐结合得比较紧密,画面色彩浓厚,诗句间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句子之间靠张力来维系。这种张力往往喻动于静,就像拉满的弓一样静止着但保持着将箭射出的能量。读者阅读,就是要让这支箭射出,感受其冲击力。诗人在创作时,则需营造这种能量。比如,本诗第一、二小节的情感蓄势,就是为了第三、四、五小节的冲破堤坝喷涌而出。因此,阅读和创作既统一又背道而驰。
其次,诗歌更注重意象的营造,讲求空间性和个体感受。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诗人)独特的审美活动(个人体验)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是“意”与“象”的完美结合。“意”是指诗人对事物独特的体验和看法,“象”是具体可感的事物(如石头、泥土等)。本诗中,对城市的熟悉用眼泪、静脉跟腮腺炎来代替,对路灯在河水中的晃荡用鱼肝油来比拟,对被敲响的门铃用镣铐来表达都是准确的几组意象。
-全文完-
▷ 进入方东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