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太平扑在四娘的身上,撕心裂肺地痛哭着。“四娘,是平儿害了您。平儿要是早出手,四娘您怎么会着了鬼子的道。是平儿害死您的。”祝太平的哭声,呼声,在山谷中回荡。他稚嫩的童音,穿过漆黑的夜空,飘向四方。飞入四邻山民的心里。他们的心也在被撕裂,在流血,在哭泣。孟四娘的死,让祝太平悔恨了一辈子。也使他加深了对张国华“稳,准,狠,快”四字诀的体会。
祝太平没有回找儿村。他请乡民一起,掩埋了四娘。也埋了鬼子汉奸。他让乡民把枪藏起来,今后交给中原抗日军。“孩子,你家还有人吗?”乡民问。“娘走了,就我一人了。”“那你到我家去,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谢谢叔,我到孟庄找我舅去。”“那也好,我送你到孟庄。”“不用,谢谢叔。”乡民心里明白,小孩本事大,鬼子杀了他娘,要不他怎么能把鬼子全杀了。祝太平告别了乡邻。消失在黑夜中。
祝太平在子时赶到孟庄。他敲响了孟二哥的门。“谁呀!”“二伯是我,平儿。”孟二哥把祝太平让进屋里。见他双眼通红,心里格噔一声。“平儿,出甚么事了。”“娘被鬼子杀了。”说完,祝太平的眼泪唰唰地往下掉。叔侄俩伤心的痛哭了一场。祝太平讲了四娘被害的经过。“她还是死在那个无赖手里。”孟二哥叹了口气说:“柳三是个无赖。孟四男人去世后,他天天去缠她。柳三是个好吃懒做,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二流子。四娘正眼都不看他一眼。鬼子来了,柳三就投靠了鬼子。”
第二天一大早,孟二哥就将祝太平叫起,让他上路。十多个鬼子不见了。鬼子必然要大举搜査。孟二哥怕祝太平路上有麻烦。所以让他早点上路。天还没亮,祝太平就背着孟二哥为他准备行囊,离开了孟庄。行囊中装的是大葱烤饼。这是他几天的口粮。出了这个行囊,他就只有俩个贴身收藏的乾隆年间的铜钱。这是他到王庄与王金娥大娘接头的凭证。所以他贴身收藏着。他又记了一遍孟二伯跟他说的接头暗语。这是最要紧的,否则,就见不到张国华大叔了。
祝太平按照孟二伯指的路,经合涧,走东姚,过鹤壁,直奔汤阴县城。
这天黄昏,天灰蒙蒙的,细雨夹着冰雪,飘撒下来。官道上人迹稀少,但个个行疾匆匆。祝太平就走在这人迹稀少的官道上。这里离汤阴有二十多里地。祝天平双脚生风。他想竟快地赶到汤阴,找个避风的地方过夜。突然,他听到叽哩咕噜的鬼子说话声。祝太平放慢了脚步。因为再快走会引起鬼子怀懝。他前面三丈开外,走着五个鬼子。他怕惹麻烦,就放慢脚步跟在鬼子后面走。与鬼子保持俩丈距离。
一个鬼子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东亚病夫,撕拉撕拉的。”鬼子端起三八大盖,刺刀就向路旁的一个白发老人刺去。祝太平抓起俩块小土疙塔,打了出去。一打刺刀,二打鬼子的太阳穴。祝太平意在救人,这一击他是用了全力。鬼子的长枪掉地。土块也打进了鬼子的脑内。祝太平打出土块的同时,人也跟进。一闪就到了鬼子跟前。双掌轻轻地拍在其余四个鬼子的头顶。又反手拍在要杀老人的鬼子头上。
路边的白发老人,又瘦又小。身高不过四尺。瘦得风轻轻一吹,就要飘起来。他脸如白纸,大口大口地喘着。老人病得很利害。要不,他不会一个人留在这雨雪交加的官道旁。“老伯,您家在哪里,我送您回去。”“我四海为家,西去十里有座关帝庙,我在那里落脚。”祝太平背起老人,飞脚将鬼子的尸体踢下官道。快步向西奔去。
关帝庙不大。但很完好,能遮风避雨。在风雪交加之夜,的确是个好地方。祝太平把老人放在铺了厚厚秸秆的地上。扶老人坐正。将自己双掌贴在老人的肺腧穴上。用他的真气帮老人减轻病痛。老人为这个萍水相逢的后生的行为所感动。他知道自己不久人世。他不想让祝太平为他浪费真力。“孩子别忙活了。快去把火生起来,咱爷儿俩说说话。”老人不配合,祝太平也没法将真气输给他。
祝太平燃起了篝火。扶老人坐在火堆旁。“你的棉掌出神如化,是武当弟子吗?”“不是,是万叔教的。”“你怎么又练成了凌波漫步?”“也是万叔教的。”“教了你多久?”“俩个多月,当时我十二岁。”你还会甚么?”“七十二路擒拿手,大力金刚掌,伏虎拳。”“这是少林功夫。”“我爸是少林弟子。”“你的武功很不错了,但你要记住,任何功夫都有破绽。你要把你所学的融会贯通,练气练功,以增加内力为本。变有招为无招。作到身随心走,心到劲到,随心所欲。对手摸不清你的套路,你就会少落败了。”“多谢老伯指点。”
“咱爷儿俩相见,算是有缘,我传你一套拳,你看仔细了。”老人起身,一招一式的比划起来。开始很慢,后来很快,快得只看见一团黑风在滚动。“看清了吗?”祝太平点点头。“那你练给我看看。”“那您老先歇着。”他向火堆里添了些柴,扶老人坐下。祝太平打了一遍。竟一招不拉的记住了。
“你悟性极高,是练武的料。我再传你一套刀法。算是报答你的救命之恩。”“老伯言重了,小侄不出手,小鬼子也不在您的话下。”老人笑笑,起身走进耳房,取出一个印花包袱。从中拿出一把小刀,去掉牛皮刀鞘。挥动起来,先还看得见刀和人,后来只看见一道寒光在殿中闪烁。“你来使使。”祝太平练了一遍。将刀双手递给老人。
老人捡起一根手臂粗的树枝,向空中一抛,挥刀劈去,树枝断为俩节。好一把锋利的小刀。老人还刀入鞘。“这刀归你了。”他把刀递给祝太平。“这刀太贵重了,小侄不敢领受”“有招无刀怎么行。”老人板着脸说:“拿着,不要象个娘们。”
“我再把内功心法传给你。”祝太平照着练了一遍。顿覚心如明镜,功力大增。老人与祝太平坐在火堆旁。老人讲起了他自己。
老人姓燕,名百川,是梁山好汉燕青的三十代孙。他传给祝太平的是燕青拳和燕青八法。燕青八法是一套小刀套路。她有八式六十招。燕百川是丐邦长老。他得了痨病,而且病得很重。怕把病传给了小叫花子,他就独自生活。他不想祖传武功失传,就倾囊传给祝太平。
燕百川从包袱里取出一个油纸包。打开油纸包,取出一本拳谱。“你今晚好好看读,明天你将拳谱送到白莲寺,交给悟缘师太。”“白莲寺在哪里?”“出了汤阴城。北行六十里。”“您老为何不亲自送去?”“我要能去,就不劳鴐你了。”燕百川的语气很重。“老伯不要多心,平儿去就是了。”“我老汉要睡了,你用心看吧。”老人颤颤悠悠地往耳房走去。这与打拳舞刀的他判若俩人。祝太平赶紧起身,扶送老人进耳房,给他盖上破被。祝太平哪里知,燕百川是拼尽真力传他武功。
祝太平借着火光,认真地读着拳谱。不到一个时辰,招招式式了然于心。比看燕百川打拳,又有了进一步提高。他起身又凭着自己的记忆理解,打了一遍拳,舞了一遍刀。再看看拳谱。他看看谱,又练练拳。往复三遍。深得精要。他向火堆里添了些柴。就坐下练起内功。渐渐进入忘我境界。
乌鴉的啼鸣,吵醒祝太平。睁眼一看,天已大亮。阳光从东窗斜照进庙里。他走出庙外,深深地吸了一口请新的空气。雪过天晴,万里无云。太阳照着这银白世界,让人心旷神溢。“要是小鬼子不来,就可以与万景华一块玩,一起上学。那该多好。”祝太平想。他迎着朝阳,在庙前打了一遍燕家拳。又练了一遍燕青八法。“老伯也该起来了,我去看看他。”
祝太平走进耳房,对燕百川说:“老伯,起来吃点饼吧。”燕百川没理他。他以为燕百川还要睡,就又出去练了一遍功。他第二次去叫燕百川,还是不理他。祝太平覚得不太对劲。用手一探,已没了呼吸。身体已经僵硬。不知何时过世的。虽然是萍水相逢,他传了自己武功,有师徒情份。祝太平伤心欲绝。祝太平请来乡民,在庙后找了一块空地将燕百川安葬。
祝太平经过一天的跋涉。披着晚霞,迎着黄昏,来到白莲寺前。白莲寺高大宏伟。座落在佔地数十亩的古松林中。古松参天,树围三尺。除了咚咚暮鼓,就是徐徐轻风。仅管是战乱时期,这里还是那麼祥和安宁。不知鬼子为何留下这块净土。大慨是为了标榜他们的大东亚共荣吧。
祝太平敲响寺门。一个年轻美貌的尼姑探出头来。她看见门外一个与自己年零相仿的英俊小孩,就笑着说:“施主敲门何事?”“我想见悟缘师太。”祝太平说。“那你跟我来。”小尼姑轻轻地敲响一间禅房的门。“谁呀!”“师伯,有人要见您。”
禅房门开。一个眉青目秀,矫小玲珑,五十上下的老尼站在门前。她一脸盲然地看着祝太平。“恕老身眼絀,不曾与施主蒙面,找贫尼何事?”“是师傅让我来见您的。”“你师傅是谁?”“燕百川。”“那你进来吧。”小尼姑与悟缘师太告辞离去了。祝太平进了禅房。与悟缘师太交谈起来。
祝太平向悟缘师太讲了他与燕百川相识和传他武功的经过。又将燕百川过世的消息告诉师太。仅管师太出家二十多年。她也为兄长的去世落泪。祝太平将燕百川的遗物交给悟缘师后。就要告辞。悟缘师太说:“天色已晚,明天再走。我到悟明师兄那里去。你就住我的禅房。”
第二天,祝太平问明去王庄的路。就告辞悟缘师太起程。悟缘师太将他送出寺门,又告诉他有个师兄,叫燕子道,参加了八路军,在许世友的部队里。
本文已被编辑[湘西南箫剑]于2007-11-26 22:21:42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醒二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