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按照电视广告上说的地址,他同妻子来到本市一家不出名的商店。未进店门,先碰上了小喜。
他和小喜曾是再好不过的朋友,俩人一块从农村考入了县城的高中,星期天一块回家里背馍带咸菜。高中毕业,俩人又考入同一所大学,又一块分到矿上办的学校教书。五年前,小喜受不了当教师的清苦,下海当了生意人。这些年,俩人很少见面。
“成哥,和嫂子来买啥东西?”小喜先看见了他。
“昨天从咱市的频道上看到,这儿有卖瘫痪治疗仪,打算给我妈买一台。”
“回头我给你买,便宜。”
“那先谢谢你了。”妻子高兴地说。
“谢啥?又不是外人。”小喜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妻说:“小喜如今就是忙,听他老婆说,每天忙到半夜才回家。”
“生意人都忙。”他说。
既是到了店前,他和妻子还是进去看了看。老远,他就发现柜台上摆着一块牌子:全市独家经销,瘫痪治疗仪。牌子的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每台1900元。
这价格已经超过他一个月的工资了。半年前母亲住院,花了三万多元,眼下家里还背着一万多元的债。可为了母亲,该花的钱还得咬着牙花。
(二)
下午刚上班,小喜就打来了个电话,说是瘫痪治疗仪买好了。他原以为小喜只不过随口说一句,没想小喜真上心了,连“全市独家经销”的东西也这么快就弄到了手。他心里很感激小喜,虽说几年没在一起了,可朋友的情分一点也没变。
下班后,他骑车回家时拐了个弯儿,按照小喜在电话里说的,到了小喜干生意的地方。几年没见,小喜用上了老板台,老板台上摆着一台包装精美的瘫痪治疗仪。
“多少钱?”他拿起来问。
“坐坐,还没坐下先说钱。”小喜说着递上一支烟。
“等你混成百万千万大款,我夹上东西就走。说吧,多少钱?”他佩服小喜的慷慨,但他不愿沾朋友的光。
“1850块,比店里便宜50。”
他掏出从家里带来的1900元钱,从中抽出一张50元,把剩下的钱递了过去。小喜接过,连看都不看,扔进了抽斗。
回到家里,他把瘫痪治疗仪递给妻子说:“1850,小喜给买的。小喜真是块经商的料,混得不瓤。”
妻子也高兴地说:“那天幸亏碰上了小喜,要不,又得多花50块钱。小喜还真够朋友。”
他说:“那是,连介绍对象我们都让着。”
妻子说:“说着说着你就不照脸儿了。”
小喜下海前,有他们称作刘姨的老教导处主任给他们介绍对象,他和小喜都谦让着,小喜还说:“这事要先兄后弟,大我仨月也是哥,总不能先熟了小麦再熟大麦。”最后是他和现在的妻子见了面。他和现在的妻子认识不久,就让她给小喜介绍了对象。
(三)
三天后下班,刚进门妻子就对他说:“听说小喜被人打了。”
“咋会事?”他急切切地问。
“听说是和人合伙做了笔生意,发生了矛盾。据说打的不轻,住了医院。”
“我这就去看看,看到底咋会事。”
“饭已好了,吃了我和你一块去。”妻说。
“不了,你和妈先吃。”他急切切要见到小喜。
躺在床上的母亲朝这边说:“都去吧,饭等你们回来我再吃。”
他不想让母亲夜里还一个人呆在家里,接过妻子递给的50元钱,独自出了门。他先在夜市上买了些水果,又到烧鸡店买了只烧鸡。要不是小喜在医院,他会再掂上一瓶酒。他和小喜结婚前,俩人常常对着一瓶酒坐到半夜。
他在医院门前碰上了小喜的爱人,小喜的爱人诉说了小喜挨打的事。小喜从外地给那家商店进了30台瘫痪治疗仪,讲好是每台1700块钱,卖货后给钱,小喜还到电视台花一千多块钱做了广告。那批货进店三天就卖完了,却不付钱给小喜。店主是咱市有名的地痞无赖,他爹是农村的一个乡长。他们打听着了小喜进货的地方,用那笔钱到外地进了一批货。小喜找他们要钱,就打起来……
从“每台1700块钱”以后,他再也没有听清小喜的爱人说了些什么。原来那个店里的“全市独家经销”就是小喜给进的货,原来小喜给那家商店进货的价钱,比卖给自己的每台还便宜150块。他估计小喜在外地进货时,每台不会超过1500块,要不,那家商店咋会红了眼搁过他去外地直接进货哩。一时间,原有的好朋友小喜在他心中一点也不存在了,代之的是认识但并没有交情的商人小喜。
小喜的爱人走时,他只是下意识地说了句什么,脑子里仍旧在想着小喜。他提着那包东西呆呆地站在医院门前,心里在想,自己不是来看朋友吗,小喜还是自己的朋友吗?(完)
本文已被编辑[仅有余温]于2007-11-26 11:51:5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老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