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当基督遇上释迦牟尼冰滨

发表于-2007年11月26日 早上9:54评论-0条

相爱的人要承受分离的苦,不爱的人却承担相伴的运。

当耶稣遇上释迦牟尼,那又是怎么样的一段爱情呢?

他,一个普通城市的普通人,拥有一个普通的家庭和一份不算很好也不算坏的工作,勉强的养活自己过着单身一族。

她,同一个城市的平凡人,平凡的家庭和一张大学文凭。虽然大学不是出名的,但有一纸文凭却也是比那些没有的强,凭它进了一家电器厂当文秘。虽然工作辛苦,工资不算高,但自给的生活总是要过下去的。

或许每个城市都有无数这样的他和她,平凡,普通,即使淹没在人群里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大家都一样,没有特殊的记号。但就是这样的人群,,每天却都在演绎着无数个不同的平凡故事。

他和她的认识,缘于网络,由那一种一抓一大把的聊友开始的。他们都聊着各自的故事,或高兴,或惆怅,只要一个愿意诉说,那另一个便愿意倾听。

网络的好处便是说谎可以不打草稿,欺骗可以不用报告;真心或许无人相信,加以或许有人领情。而它的坏处便是太容易让人沉沦。

他和她聊久了,便有了一定的依赖,不管对方的话是真是假,心灵的网络总是有一个死角。视频上早已看过了,但真实的感觉还是留在现实中。于是,他和她见面了。见面后,他和她都没有传说中的“见光死”。

依然是网络,他和她聊的更投机了。渐渐的,他和她也由网络走到了现实,由虚拟的网恋变成了现实的恋爱。他会送她上班,接她下班;她会为他洗衣,为他打扫他一个人住的房子。

没过多久,她便住进了他的家,一个星期总会住上三四天。他们都是普通人,自然身边的人和事也是平凡的。邻居们开始讨论由一个女孩经常出入他的家,甚至过夜,她是不是他的女朋友?

当各种各样的言论在四面八方传时,他的家人自然也知道了。家庭会议叫齐了家里的长辈,一致认为:一个女孩住在他家不好,对他的影响不好,即使是恋爱也一样,影响不好,除非有了结婚的念头。他承认自己有想过结婚的,因为他知道这是家人期盼已久的。于是,家人便要求仔细的见见女孩,了解女孩。

饭桌上,客套话一圈后,长辈们自然是进入了主题,她的家,北京,工作等等。一顿饭也就在边吃边聊中结束了。饭后讨论,基本满意。他的母亲说,唯一不好的是:女孩是吃教的。

平凡的人们都有着普通的想法。

在男方家长了解的女孩的同时,女孩的家长亦没有休息。他们也特地暗地里找了男孩附近的邻居了解男孩的情况。回去后,她的母亲唯一的要求是,要男孩放弃信佛,要改信基督教。

人类是一种有统制欲望的动物。古老的帝国制度就是一种统制的体现。在现在亦是如此,虽然没有了几千年的帝王专制,但骨子里却仍然具有统一和占有的欲望。

她每周都要回家做礼拜。所以他每周都会准时的把她送到家,载她去教堂,然后在教堂外等她。久而久之,在教堂外,你总会看到一个身穿休闲装的男子倚在摩托车旁,望着教堂的神态,似仰慕,似胆怯,似等待。

他的父母虽没有让她改信佛,但却也不希望她每周都回去做礼拜。而他也渐渐地厌倦了去送她。因为每次在教堂门口,她总是千说万说的让他进去,但他亦总是无条件的拒绝。这样的事发生的多了,他们之间就开始有了小小的别扭。

他和她之间的沟,就是信仰的不同。那是他们之间的禁忌,让他们彼此相望,却无法相互取暖。

就这样兜兜转转,半年时间就过了,两边的家长也都有些着急了。虽然有着不同的信仰,但是毕竟是为人父母的,总是挂念儿女的。那份心天下父母是相同的。于是,他们都先放下了自己的坚持,为了儿女的幸福,心平气和的谈判。结果是让他们先订婚,把两人的关系确定下来。

订婚日是在春节过后不久举行的,在男方佳丽办的,亲戚朋友,四五张大桌,好不热闹。

在中国,自古就有“男主外,女主内”四五传统思想,虽然现在社会讲究“男女平等”,但这种思想却不一定被完全接受。比如,大男子主义,一家之主之类的事。

订婚后,她便已是长住他家了,但每周还是往家里走,于是,这时的他便开始管制她,他觉得她若还如此频繁的往家赶,似是他对她不好一般。而她,却也不管,仍是要回家。

于是,渐渐的,争吵是不可避免的战争。他生气的摔门而去,留下她和她的眼泪。

到此时,似乎基督教和佛教的冲突终于爆发了,好象火星撞地球一般。但火星是否会撞地球,科学家在几十年前就告诉我们不可能了。那么在天上的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见面就会打架吗?

终于在一次争吵过后,她开门离去。留他在床头生气。

她回娘家,诉说了自己与他的争吵。她的家人气愤地说,信佛的人就是说的好听,现在还不准她回来做礼拜,他这算什么理……各种言论在她家说开了。

而他,虽然后悔自己出言过重,但却也不认为自己有错。他的家人便也开始劝他。虽然不喜欢她经常回家,但只要少回去就行了。他们现在闹成这样,他要回去把她接回来,既然已订婚了,那结婚就是比如的,所以要他去接她回来。

几天来,他的电话短信,她都不接,不回。他亦开始担心,再经家人的一番催促,他终于去了她家。她的父母对他的态度很是冷淡,而她在一旁,竟是一声不吭。他说了很多好话,并对自己对她的行为向她道歉,且提出了让她回家的要求。她竟是没有反应,而她的父母竟是强烈的反对。半天的无望结果,他起身告辞,在走出门口的那一刻,他突然转身对她说:“今晚,外婆做了年糕,让你回家吃个饭。”她听了,抬起了一直低着的头,目光竟有些柔和。

于是,那晚他们是一起回家的,一起在外婆家吃的年糕。吃完反后,他和几个儿时的朋友在外闲聊,而她则在屋里帮外婆一起整理饭后的残局。

外婆那布满褶皱的手在水里擦洗着一只只陶瓷碗,并向她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原来,外婆以前也是一个基督教徒,那还是外婆未嫁时的事。十六岁时,外婆的母亲把外婆嫁给了从未谋面的外公。那时的外公一贫如洗,亦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但他却与外婆有着截然相反的信仰,外公信佛,每逢初一,十五便要去庙里拜佛。外婆嫁给外公后,亦是不能接受让她放弃十几年坚信的耶稣。她不愿进庙里拜佛,她觉得那与她无关。为此,外公,外婆没少过争吵。最后,外公对外婆说,他也没有办法接受外婆的礼拜,这样下去,日子是没有办法过的。外婆转过头看着她,眼里尽是温柔。然后缓缓的问她,你知道外公说了什么吗?不等她回答。外婆便自顾的说了下去。他说,既然外婆已嫁给了他,便是他们家的人了,即便是死后,亦是入他家的坟,便应从了他家的信仰。外婆那时亦是觉得外公这般话是没错的,毕竟嫁夫从夫是古老的传统,再者,外公是把她当成自家人的。难道为了着信仰的劳什子,竟要硬生生回娘家吗,这自然是不成的。外婆虽没有上过学,却也知回娘家就是休了她的,她自是不愿的。所以她沉思后,便对外公说,他说的对,自己既已进了他家的门,便应从了他家的规矩,做他家的人。于是,外婆便信了佛。

一切似乎都变得安静了。他们一起回家,一路竟是那样的和谐。他没有提那些争吵争吵的日子的事,她自然也不会说。

风,吹拂过树梢,树影憧憧。

她是知道的。那顿饭,外婆是为她做的。在与他一起的日子,其实,她早已习惯了他的生活。吃的,用的,有时是经过了信佛者繁杂程序的,只是他们不说,她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那些的,只是不知道该然后去接受而已。

那之后的日子,他和她倒也相安无事。只是她少了常回家的话语。有时两周回去,有时甚至一个月才回去一次。因为她明白,已为人妇的她,是他的家人,而不是一个人的信仰,而那些她的信仰,是她未嫁之前的事了。

耶稣见了释迦牟尼,他们是和平相处的。

外婆说,信仰基督,那是她未嫁之时的事;而改变她信仰的,是她嫁的哪个人,那个陪她走一辈子的人。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冰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峦峰
☆ 编辑点评 ☆
峦峰点评:

相爱是情缘的和谐,婚姻则是相处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