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教化天下,上策是使其安守本份,止息欲念,拒绝小智,在其貌似愚到极处之时,骤然开启宏大的智慧,洞见莫测的天机。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尚贤[1],使民不争[2];不贵[3]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4],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5],实其腹[6],弱其志[7],强其骨[8]。常使民无知[9]无欲,使夫[10]智者[11]不敢为也。为[12]无为,则无不治[13]。
【简 注】
[1]尚贤:崇尚贤才。尚:崇尚、标榜。
[2]不争:不争功名。
[3]贵:使之贵重。
[4]可欲:所引发的欲望,所贪图的(事物)。
[5]虚其心:使百姓的心思清净淳厚。
[6]实其腹:使百姓都吃饱肚子。
[7]弱其志:使百姓的意志减损。
[8]强其骨:使百姓的筋骨强健。
[9]知:通“智”。
[10]夫:那些。
[11]智者:指自作聪明的乖巧之人。
[12]为:做。
[13]治:治理。
【引 发】
——道为宁静淡泊的心灵显现
人世间的任何行业、技艺与追求,都能够让人产生执著。执著到一定程度,人便容易忘记他物,忘记自我,当然也会忘记天道与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只有游离万物,跳出尘外,以清净、无为之心观照天地与生命,人才足以摆脱陷身尘埃的束缚,寻得返本归真的道路。
圣人明白这一点,常人却不明白。所以圣人教化天下,上策是使其安守本份,止息欲念,拒绝小智,在其貌似愚到极处之时,骤然开启宏大的智慧,洞见莫测的天机。倘若俗人治国,必定制订所谓宏图大略,妄图以一己之私,倾举国之力,来从头收拾旧山河,借以笼络或驭使百姓。
俗人如此,俱因其目短浅、其心狭隘、其智低俗,全不知人与人类的来龙去脉,更不知自我究竟因何存在。圣人的无为之道,是从天道而来,是以顺应宇宙的真理为根本。俗人的有为之道,是从人欲而来,是逆天叛道之后的错误选择。刺激与满足人欲的后果,是将人的识见、本能与智慧,都死死局限到了衣食住行、功名利禄、生老病死与就此一生的行动及思考范围。
天道含蕴于万物,且在层层时空展现。天道一以贯之,却又因层层时空的境界大异,故而层层表现不同。超越人体所在的时空,可以看见天道在尘世的真实体现;超越六道轮回的时空,可以看见天道在三界的真实体现;再往更高时空超越,可以看见天道在如来层面的真实体现。人如何能够层层超越?当你逐渐淡泊于外物,且使心灵越来越宁静、越来越纯正的时候,天道的真相终将大显。
【反 思】
——遍身铜臭,无处体察天机
老子的人生不可谓不得意。从人而言,他想做官就应该能够做官,想发财就应该能够发财,想波及天下就应该能够波及天下;即使他不求名重一时,他也依旧留名千古,而且迷倒几千年来的无数后学;甚至博学多闻的孔子,也得恭恭敬敬在他面前请教。
但他毫不在意。他活在自足、惬意、殊胜、高远的世界里,远远超越当时人和今世人的理解所及。他真正的得意之处在于:尘世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将他约束,也没有任何一种现象可以令他困惑;他是来去自如的游龙,想来就来,想去就去;人人以为他必老死于茫茫沙漠之中,他却在他真切不过的世界安坐,至今还在面对芸芸众生微笑;他讲出的每一句话都不容置疑,都不用引经据典,都不必左右论证;他留下被人视为真理的文字,也确曾是某一浩翰时空的真理性表达。
为什么老子能够如此?唯因他不对身外之物生趣,不对人中的欲望动心,且对人人自以为是的学问、志气、贤能、小聪明等等嗤之以鼻。所以,老子所获,是大成就的人生:不仅无碍无挂于人世,而且如来如去于他自身造就的时空,从远古走向永远。
今人也都想要追求幸福与真理,却把幸福界定为健康、美貌、名利或自由等等,把真理界定为为私、为我、为国或为民等等。但无论他们怎样折腾,他都无法回避:为什么运动、医药、饮食之类最终保证不了健康与长寿;为什么总有莫名阴影、意外变故或飞来横祸在关键时刻击碎心中所想;为什么临生之时人要哀哭,临死之时人要恐惧;为什么物质越是丰厚心灵越是空虚,科学越是进步天灾越是频仍。
因此,如果仅以物质的多少与感觉的悲喜来衡量人生,人就大错特错。他就永远不会懂得:他到底是从哪里,最后将到何处去;他此生积下的恶业,将会如何轮报。不懂虽是不懂,他却必须在此生之后,以别样的生命形式与尤其清醒的意识,去经历无穷无尽的炼狱生涯。
好在我们还有孔子,讲出“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标准,可保道德不败,地狱无门。还有老子,讲出真理大道,虽然恍惚迷离,却依旧给人以入道得法、圆满功成的希望。还有佛陀,有过普度众生的宏旨,想要度人到涅槃的彼岸。有过上帝,在人类面临最后审判的时刻,所有信他的子民可以得到护佑。同时,人类诸如此类的圣人与文化传统,早为今人明辨科学、区分正邪与归皈真理,提供了明确无误的参照。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重新确定人生的坐标,从利欲熏心的漩涡脱出。铜臭不仅仅是一种气味,它是确切不疑的大墙或鸿沟,在人的天性与天道的真相之间,死死阻隔。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