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读的多了,从简易单纯的欣赏,不由自主地上升到一种思考,而这种思考又基于是普通读者的心绪去解问诗歌深奥的理论,恰恰又是自己不能自圆其思的问题。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你可体会烟雨江南,小桥流水,也可带你走进大山,或是驰骋草原……所有世间有形的物体,风花雪夜,江海湖汊,日月四季,浩瀚星际,无形的思想,喜乐苦悲,爱合恨离,都化做诗人笔下活的景,活的魂。让人美在其间,泪在其中,感在其叹。
然而,当你认认真真读过二百位作者的诗集后,最大感悟的就是都在写一样的景物情,只不过文词有别,风格各异罢了。写不同时代身边现实生活的很少,非常少,有时一本诗集竟找不出一篇。这是为什么?难道非要读者细细品味,作者咏叹自然景物及无形思想的拟化下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的探求?未免太拐弯曲径,让人进入八卦阵中?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写写身边最现实,最受大众关助的事情?写现实莫非能降低了诗歌的身份,莫非就稀释了诗歌的神韵?
环境污染,城市躁音,婚姻迷惘,就业压力,教育子女,人性道德,民族正气……等等,能写的东西实在数不胜数,可就是没人喜欢写,这是什么原因?大众需要的,而且喜欢的作品没人写,作者本人喜欢写的东西大众却不喜欢,为什么是如此的离经叛道,反向行驶?真就是应了那句话:诗歌是越少人读懂才越好。
诗歌是最优秀的文学工作者写的,诗歌评论又是最有知识的专家写的,相互研究探讨在非一般的层次水平,从不探讨为大众写点什么。真正成了写诗歌就是为诗歌这么一个简单的让人摸不着头绪的问题。写诗歌成了作者灵魂咏叹调,透过作品摸诗人,再透过诗人看社会,就不能让读者直接从作品中感悟社会,理顺人生,最后去想作者是谁!
现代生活,更需要现代现实的诗歌,最少的文字,最短的时间,就能展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就能给人一种启示,又能教人向善慈爱,这有什么不好?不要总认为诗歌是高雅文学,是为极少部分人欣赏的,大众已不是四十年前的水平,大众也接纳诗歌,恰恰是诗歌瞧不起大众!
我最要好的战友就是诗歌作者,写了很多诗歌,现在不写了,做了编辑。一篇也不写了,而且还恨诗歌。一拿起笔就有一种伤愤,大量作品以悲苦之愤写社会写人生,所有的作品必须先打上自己的烙印。读者也必须先跟着你伤感掉泪然后在去思考所以然。真不明白诗人们怎么想,读者又不是傻的连三多二少都数不见,花二十多元买本诗集看了心情沉重三天。
因此,现实的诗歌,快乐的诗歌,是大众最需要的精神食粮,怎么样为大众去写他们喜欢的作品是作者最应该想到的,而决不是牵着读者的鼻子兜圈子。那样的话,诗歌与现实,诗歌与大众会越来越远!
另外,多个诗歌作者曾告诉我:诗歌是严肃静穆的文学,就是让你在伤情中赏美,悲愤中悟理,是不可以笑的!我到今天,读了几百本诗集仍是想不通,为什么诗歌作品就不能让人在欣赏中开心露笑?就不能在欢畅欣喜中体验美的境界?!
-全文完-
▷ 进入林峰山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