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一个毛头毛脑的小青年问我:“老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学者?”我说:“学者,你去看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那些正在讲课的老师,他们就是学者,他们都是著名的重点大学的教授或副教授,都是些饱学之士,很有学问的人,他们就学者,是很有名望的响当当的学者。”
这二三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上,净是些讲历史的学者,在那里登台亮相,正襟危坐,喋喋不休无休无止唾沫横飞的开设讲座,少则十几集,多则几十集上百集,讲得耐人寻味意犹未尽意味深长,久久不肯离去,大赚电视和媒体的人民币。
历史学者终于离开了自己枯燥的大学讲台,离开了没有半点油水的大学讲台,离开了莘莘学子的大学讲台,终于实现了自己知识和金钱的转换,把一文不值带进棺材还嫌脏的书籍,换成了现金,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易中天先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脸上有个迷人酒窝的记者主持人问:“您觉得在中央电视台,在《百家讲坛》讲课,利大,还是弊大?”
易中天答:“我觉得应该是,利大于弊。有钱赚嘛,又可以出出名,这是有利的方面;当然,也有一些不利的方面,比如……出行,会被人认出来,有时在大街上,也会被人认出来,因此我只好戴个墨镜。”
你看看易中天先生,说的多么的实在,得了便宜还卖乖,“当了b*子还要立牌坊”,跟主持人扭扭捏捏的,矜持的像个大姑娘,还要保持他处世不惊临阵不乱斯斯文文的大学者风范,一双眼睛锐利得要把人吞了,吃了。
主持人的发问尽管有些尖酸刁刻,但句句命中靶心,不给受采访者半点空子。但在老辣的大学者易中天先生面前,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终于,记者主持人的语言由锐利逐渐变成苍白,最后终于束手无策,招架不住了。但是,节目也就结束,不让我们观众看了。
这就是易中天先生大学者的风范。
易中天先生品三国,倒是没有品出多大的味来。我们不知道的,现在仍然不知道。只增加知道了几点易中天先生的“我猜”,“我想”,“我推测”,“我判断”的内容。
这些内容,拿去骗骗社会上的那些小混混,世俗小民,不读书的老百姓……总而言之,拿去骗骗知识层面较低的人员,还是蛮有价值的,蛮让人入味的;想骗我,把我拉倒,把我给蒙蔽,恐怕没那么容易,我才不会轻易上易氏的当呢。易氏心里的那点小九九,我还是看的明白的。
他引用得最多的,还是陈寿的招牌著作《三国志》,吕思勉教授的大作《三国之研究》。他自己呢,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设讲座之前,有不有什么大著作问世?有没有出版过有名气有说服力拿得出手的文献巨著?没有吧,一本也没有吧,至少我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过。(但据他自己说,有一些。但是,很遗憾,即或有,也是不太有名的吧,而我,却的确不曾看到过。)
易中天先生现在好了,把讲稿润色一下,整理一下,出书了,著书立说了,书名就叫《易中天〈品三国〉》,而且是一出版就是好几部。这才是响当当的著作呐!好家伙,把讲台搬到书籍里来了,又出一次大名,又大赚一次人民币。我说啊,人的运气来了的时候,你想挡都挡不住。你说是不是啊,可爱的易先生?
与其听易先生的《品三国》的讲座,还不如看他在《面对面》栏目中的精彩表现。他讲的话,来的多实在,多现实。这才是真实的易中天呐!
《品三国》里的易中天,是冒牌货,是“二脚书橱+简单分析+主观猜测+凭空想像=真实历史”的易中天,是混饭吃的形像。
而《面对面》中的形像呢,才是可靠的形像,实在的形像,食人间烟火的形像,才是最贴近现实中真正的易中天的形像。
如果说易中天先生《品三国》没有品出多大味的话,那么有些学者教授的讲座,就不可理喻了。
你去看看现在每天中午正在热播的《武则天》,那位中央民族大学的女学者副教授蒙曼女士的讲座:戴一副近视眼镜,斯斯文文的,一本正经的,清雅脱俗的,冰清玉洁的,樱桃小口的,咿咿呀呀的,伶牙俐齿的,小手挥舞的,有些性感的,想像丰富的,分析粗浅的,主观臆测的,说儿戏般的,津津有味的,你去看看,她怎么讲武则天的发迹史的。
你去看一下,你去听一下,你去分析一下,在她儿戏般的演讲下,在她小手的挥舞下,在她伶牙俐齿的描述下,在她笑吟吟的口舌下,在她想像丰富的故事下,武则天,我国唐初著名的女皇帝,变成什么模样了?
我是一集都听不下去的。我都不知道她到底要讲些什么?她想带给我们这些历史盲人一点什么?
她的讲座,到底是要对历史如实反映,还是要去蹂躏、践踏、戏说、出卖甚至于强j*历史?
如果连历史学家都要蹂躏、践踏、强j*、出卖历史,大开历史的玩笑,一点也不严肃,不去严谨治学的话,那么作为我们不研究历史的人,作为历史盲人,是不是可以把历史颠倒黑白颠鸾倒凤?是不是可以去信口开河信口雌黄信口胡言说历史?
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是不是会毁于我们这一代?
真的是不负责任啊。
我在想,她到底是不是研究历史的?她到底是不是历史学者?她的历史观到底怎么了?她到底是怀着何种心态去解析历史的?她的治学态度到底怎么了?
我感到迷茫。
我想,她不会是苦读了十年寒窗,教书教了十几二十年,耐不住寂寞,浮躁骄满吧,她的治学风格,该不会是随人起舞吧?(因为前面有些讲座,就有些学者是儿戏般的讲演过。现在轮上她了,她也就依了葫芦乱画瓢。)
难道,她就不怕受到批评,受到抨击?
或许我的批评,我的抨击,还正中她的下怀呢!她正需要别人给她闹一闹呢,她正高兴别人给她闹一闹呢,这么一搅和,她就可以籍此借题发挥,把自己炒得更火呢。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写这篇杂文的初衷,又被她给利用了,我想要的目的,又被她给变化掉了。
历史学者蒙曼女士在讲座上的种种作为,不容我不怀疑。
我想,现在应该的确有一部分学者专家教授什么的,除了学位较高,知识较高外,脑袋却还只是两脚书柜。他们的文学修养,思想修养,意识修养,文化涵养,写作功底,语言功底,等等,还是十分一般的。
但他们心情浮躁,安耐不住寂寞,为了名利,于是就来戏说历史了,把历史给强j*了,蹂躏了,践踏了,出卖了。
这些不要脸的历史学者,为了达到自己一已之私的目的,什么都顾不得了。尽干些丧尽天良丧心病狂搬弄是非张冠李戴狗苟蝇营子虚乌有的肮脏事。
别以为我们是喝马尿长大的,我们也有眼睛,也有思想,也有分析能力,也有判断能力,我们也会去购买一些历史著述来看看的,我们并不是傻瓜笨蛋。
历史学者们,你们的讲座,如果真的讲得好(像阎崇年老师的讲座,康教授的讲座,就很不错),你们肯去尊重历史,如实的、严谨的、严肃的、有分寸的讲解,引经据典,资料详实可靠,丁是丁卯是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一句说一句,没有的事,就不要添油加醋,凭空捏造,凭空想像,凭空推测,令人信服的,令人相信的,把话爽到听众心里去,让听众心服口服,我立马给你鼓掌,掌声雷动的给你鼓掌。
但如果你们是这样戏说历史,作贱历史,蹂躏历史,践踏历史,出卖历史,强j*历史,把历史当儿戏,把历史当赚钱图名的工具,拿来作混碗饭吃的道具,看我怎么收拾你!我绝不会买你们的狗屁帐!
-全文完-
▷ 进入焉昂首阔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