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也从《色戒》说开去涛涛情深

发表于-2007年11月23日 上午11:25评论-1条

《色戒》的作者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作家,获得如此殊荣是在九十年代,国人在美国学者夏志清的介绍下,张爱玲才被重新“出土”。九十年代的张爱玲热盛极一时,是死去的张大作家从没想过的情景。

进入新世纪,张爱玲正在淡出大家视野之际,李安,一个台湾人,利用媒介和叫床声,重新唤起国人对张爱玲、对《色戒》的关注。但潜意识里,这次似乎和九十年代的“热”有明显不同,这次带有很浓重的色情味。国人却谈论纷纷,热情如火。乍一看还以为是因为爱国热情高涨,同情和支持戏中女主人公,但浏览网页和各种媒介,发现大伙更多的是关注《色戒》中的床戏部分。正如有的网友所说,大多数人借此机会也只狠狠意淫了一把。难道张爱玲在书中有如此露骨大胆的情爱描写?笔者匆匆赶往图书馆,把个《色戒》原文细细品读一遍,没发现有如此吸引人心的情节啊!只不过就是写一个名叫郑苹如的,曾经怀揣一个爱国之心的,并为此而死于华年的女子,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我们来看待郑苹如,我们是应该怀着一个肃然起敬的心情。多看几遍后,终于看到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通往女人灵魂的通道是阴d**”。聪明的李安借题发挥,用色情方式来表现这个故事:这个因抗日需要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被“纳粹”军官强j*了,强j*得叫床声声。强j*完以后,这个女子又爱上了强j*她的那个人。产生的巨大社会经济效应,恐怕李安也没预料到会有如此程度的吧。

由此想到我们当下的文学,记得德国波恩大学教授、汉学家顾彬一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在文坛引发轩然大波。就在德国汉学家顾彬“炮轰”中国文坛的同时,中国文学评论家朱大可批评中国文坛空心化,荣升成为“庞大的垃圾厂”。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是这些人为了出名,故意标新立异?或是仇视中国,恰巧又是搞文学的,因而就拿文学开火?或是神经失常,闭眼大放厥词?假如不是,那么究竟是文学有问题还是他们这些人有问题?

鲁迅先生在《青年必读书》(1925)中,他这样说:“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人生离开;读外国书--除了印度――时,时时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趣观,外国书即使时颓废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废与厌世,所以主张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今日读来,颇有警醒之意。虽鲁迅先生言辞激烈,话说得很绝。但因他的地位很高,大家很崇拜,所以除了个别想出名的“文学爱国青年”外,现今很少有攻击性的言语。但顾彬、朱大可虽有薄名,但与鲁迅可比不得。所以攻击声不绝于耳。其激愤程度不亚于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何也?我们接受鲁迅的批评,并且从合理的角度给予解释,的确是正确的处理方式。但顾彬、朱大可的批评难道就完全不同于鲁迅?大家在对他们的批评大加鞑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言语背后隐含的那种失望和无奈?顾彬是德国人,我不知道他对于中国的态度和感情。但对于朱大可,一个在中国文化批评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几年前,作为文学评论家的朱大可宣布“与文学离婚”,因为“文学一而再,再而三地辜负了我的期望。”,称自己是“为下个世纪写作,因为历史是最好的评判者。”这样一个人会是民族败类?会是一个崇洋媚外者?更可能会是一个民族虚无主义者?抑或一个十足的疯子??

今天的文学除了地位大不如前外,为什么遭受的批评越来越多?难道都是读者或批评家的错?文学除了搔首弄姿,倡淫倡娼外,还能不能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现在由于经济发展,西方各种文学思潮大量涌入国内,作家在文学边缘化后,躲在阴暗一隅独自接受和尝试。此种精神,的确是值得赞扬的,但最关键的,要搞懂自己姓甚名谁,在试验中将国外各种文学理论消化,巧妙和国内传统的技巧结合起来。相信信服和赞美的人会远比批评的人多!只可惜我的这种观点已经早已过时背气,作家们在写作时又有几人这样呢?为什么不这样呢?顾彬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没有批判精神,像鲁迅这样有代表性的作家已经绝迹。”顾彬认为,优秀的作家首先应该是翻译家,恰恰中国当代作家不懂外语,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和了解非常差,阻碍了自身发展;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顾彬还表示,中国作家不能把自身的问题归咎于意识形态控制。他说:“不要老说是外在的条件不允许我。如果一个作家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的话,他不要考虑他将来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应该和以前的林语堂和鲁迅一样说话。”

我是一个无名小子,无意也无法对某些作家造成影响。在大家眼里,这样一个名不经传的人批评他们无非就是为了出名。对于这样的评论,我拒绝回答。我是一个文学研究者,在不得不接触这些文学作品时,我就不得不发出自己的感概。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又有资格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可以用一个读者的眼光来评判作家的得失,可以大声说“不”。中国的文学究竟是怎么了?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作家接受国外文艺思潮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应该进行应有的理解消化的过程。现在虽是一个出“家”的时代,但应该也是一个出“大家”的时代。躲起来炮制作品,制造精神鸦片,不如下到基层,或游山玩水,或用劳动体验生活。在大自然里做梦的同时,带给读者别样的感受,作品应该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可惜这样会耗费太多的时间,根本就跟不上这个浮躁社会的要求。每一年,我们的作品特别多,尤其长篇小说一年比一年丰富。可谓是蔚为大观。但细观之,有品位、大气和有震憾力的作品又有多少呢?大部分作品粗制滥造、短线制作。纯为炒作噱头的不少!他们的思想开放,就是在作品中将男男女女的裤子开放,将性、二奶、婚外情、三角恋、四角恋甚至淫乱作为卖点,似乎作品中不写偷情、做爱,作家就会自绝于人民。《色戒》一出,国人议论纷纷,怪当局不该将床戏剪掉。难不成我们的戏剧、电影,都已经到了非脱裤不可的地步了?不脱就没有观众、没有票房,也就没有噱头、没人捧场,更无法拉到赞助。这剧才是当今社会应该有的文学的本来面目?或许本人看上去年轻,其实早就老气横秋、古板。我无法认同文学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为满足那些有意淫癖好的要求的意识形态。过去几十年,文学成为政治的工具,让政治狠狠爽了几把,在政治的漩涡中迷失自我。现在文学又是为孔方兄服务,又在金钱的洪流中左右摇摆。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啊。只是在每次诺贝尔文学奖颁发时,恨铁不成钢的数落作家的国人却大把大把的涌出来了。文学今日的惨状,国人要负一半责任。

社会在发展,经济飞速猛进的时候,我们经常发现我们原本很纯粹的传统文化慢慢消失了,现在不是有很多学者在说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的传统习俗,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学西方的同时,得保住我们中国人的本色。别在温饱中就开始做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意淫梦。希望我们的国人,在国家越发像个大国的时候,得有点大国人民的姿态。难不成让外国人来学我们的意淫啊?对于作家,我只想说,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作品成为未来的垃圾,让自己被后人当垃圾的话,还是多一份真诚和责任,少些世故和功利。文学的明天才会出现新的红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涛涛情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那片红帆点评:

从《色戒》说开的,是对中国文学的深深思索,作者透过《色戒》所隐含的表象,对社会浮华、文学功利等深层次方面作了深入分析,观点鲜明,主旨深厚,文笔亦较老到,其中较为突出的观点是文学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必须摒弃功利主义,觉来切中时弊。只稍憾全文略流于分析,少有实质上的建设性见解,故未脱出牢骚的巢臼。个见,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1]个
梅香如故-评论

《色戒》之所以红,窃以为名字正迎合了中国人隐藏在灵魂中的一种劣根:窥视“性”的欲望。李安正是深谙国人的这一点才将次作为扣开大陆电影市场的大门,但是,奇怪的是,现在色是不避讳的,因为这是可以[**]认知的。
  【涛涛情深 回复】:颇有同感,谢谢点评! [2007-11-23 21:17:12]at:2007年11月23日 晚上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