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振动的灵魂找到片刻的休憩与释放,于是开始看佛经,细碎,平静,柔和,暖暖的又充溢着睿智的文字。
这来源于古印度的智慧,经由时间的洗涤更进一步的提炼出精华,既而渊源流长。自古佛教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便广为流传,作为一种文化其内涵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在精神层面对发源后的各朝代亦是影响深远。
宽容、忍耐、珍惜、恩慈、爱心、舍弃、放下、坚守、真诚等诸如此类可以让人内心平和、安稳的心境正是此间的主题,现时的人们为着盲目的寻觅与获得已然丢失的心绪。诸多的尘事已被蒙上了纱层让人看不出真实,亦是难辩真伪。罪孽与邪恶似乎早已被冠上了不同的含义,每个人都只为着现实的利益盲目的追逐,忽视着内心,然只是存活的身体根本与死去无异。
放下即是拥有。放下的是愁绪、怨念、忧伤,拥有的便是心情、豁达、开朗,我们难得寻求的只是一种平静,内心的安宁。
只因内心对着这个世界并无欲望,所以可以平和的相对,没有需索毫无要求才会在有些许的获得时便高兴异常,把一切当做上天的额外恩赐。自此学会感恩,对每件事,每个人都抱着慈善之心,微小的相助就牢记在心,感激所有的上苍的赐予与人澄澈的内心。
这个世上也并无圆满,人生亦不过是一场轮回,何许强求诸多?世上太多的怨恨只因着内心无法满足,无法达到预期,然人们常忘却了活着的真谛,简单、愉悦,知足才可以抵达快乐的根本。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的东西,他也只能在一张床上睡觉,吃固定的食物,除此之外的一切便是多余。只因贪念才会有患得患失之心。
经常的会有人无法转换着思维,一味的钻牛角尖,以至于苦闷不堪,甚至酿成大祸。然真的有必要抱残守缺?对于曾经拥有的东西即使在你心里原来是多么的美好,只是一旦你发现这些所谓的美好的事物在岁月的烟尘的打磨下失去了原来的光泽,那么你也就无须再抱残守缺了。即使守住,也只是守着一个过去的遗憾、守着一段无法挽回的记忆、守着一个对自己毫无用处的物品。这样的坚持是一种残忍,对自己对他人。只有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才可以得到解脱,才可以卸下灵魂的枷锁,抵达自由的境地。我们的心是一个容器,放下这样的事物太多也就容不下其他,我们得为这个容器做好清减才可以容纳更多。亡故方可纳新。
许多的时候我们不舍得施,抱住手心假意的拥有,许多的人亦是只欲攫取。然人们不懂得施是比受更有福,因着能付出的人都是富足的,无论何方面的付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经常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内心的富足,施与的富足。
人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何苦经常的记忆那些琐碎的仇恨?以牙还牙不如以善化恶。我们要学会宽容他人,珍惜自己。人为善纵使福还未至祸却已远离。只有遗忘才可以记住,遗忘仇恨化解怨念记住美好。
所有的人都应是希望自己幸福的,然而人的幸福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和感觉所赋予的。每个人的幸福标准并不尽相同,如若觉察不到幸福,何不将幸福的标准降低?人生苦短,欢乐何其难得。
无上的喜悦,无底的孤独。只因内心的无欲才可以在面临灵魂之所属时达到无上喜悦的高度,只因着在寻找的途中定然无伴、不被理解、更甚的便是对这样追逐之信心与意义的迷失与困惑才有可能陷入无尽的孤独,然大约是灵魂在推动,那种困难在这样巨大的力量中会逐渐的被消弭。内心在坚定,意义在明确,是为着我们的灵魂,为它寻求安宁与归宿。即使渴求这样的美妙只是如同对海市蜃楼的追逐亦是不愿意舍弃。昙花一现的美丽是因着它的奇异非凡,对着此样物质的追寻是我穷尽一生也要坚持的梦想。
韵味与悟性、尊重与敬畏。
善、美,自我的调节。
-全文完-
▷ 进入蓝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