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父亲生活在一个清贫的农家家庭。如今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在多年前偏僻的巴山腹地,父亲的生活清苦,那时人们很多时候除了想着生活就没有更多的奢望;缺少文化,远离我现在钟爱的各类小说,也远离唐诗宋词;更多的时候,侍弄土地就是填满思维和视线的主要内容。父亲是家里的长子,还有一个兄弟(唯一的同父异母的姐姐早已出嫁,不是家里的正式成员了),缘于此种原因,父亲在读完初小三年级后,就再也没有进入过学堂,把上学的机会留给了他唯一的兄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农村很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疼爱老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老大只是责任和义务的代名词。在父亲三年的学堂学习经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天穿着单薄的破衣和不及脚腕的单裤,以及一双自己学着编的草鞋在上学的路上往往返返。
我不清楚父亲的童年是怎样在属于他的乐趣中度过的,我后来只知道:父亲十六七岁的时候学了一点泥瓦匠的手艺,他当时没想到的是,这会成为他一生的钟爱和一生的生活依靠,当然,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主要也是被父亲的手艺养大的。十九岁那年,父亲去参了军,至今说起当年在兰州军区某部的经历依然很有激情,也缘与此,父亲这辈子最钟爱的电影就成了以战争或以士兵生活为题材的片子,而且收藏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战争影片。我现在很庆幸,当年属于父亲的文化生活终于显露了出来。父亲曾说过,在部队的几年里是他收获最大的时候:进入连队不久,上级要抽调一批会泥瓦工夫的士兵,父亲念着自己懂一点基础手艺,就忐忑地报了名,没想到正是这偶然的机遇,磨练了父亲的手艺,让他学会了自己琢磨,无师自通地悟出了很多窍门,后来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看图纸的学问。
打我懂事起,就看见父亲从工地回来,总是满身水泥和尘土,夏天最糟糕,膀子和后背更是太阳暴晒后留下的痕迹:红一层,掉一层皮,又红一层,又掉一层皮。很久以后我懂了:父亲之所以这样辛苦而没有太多怨言,除了要养活我们这个五口之家,给我们姐弟三个赚到足够的学杂费,更重要的是他喜欢他的工地,自豪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手艺。直到现在,无论走到哪里,父亲最先瞅的总是各种各样的大楼,而且不住地评价。每当我想到这里,总是欣慰:机遇成就了父亲的手艺,手艺成就了父亲的灵魂,让这个一生清贫的庄稼汉子在更多的时候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父亲的一生,我只能凭自己的一点所见所闻来简单纪录,当然是这寥寥的文字所不能概括的。在我想起要记录这些已经过去多年的往事时,父亲依然是一个喜欢沉默的庄稼汉子,侍弄着几块不大的菜地,春秋的时候忙着采茶。依然有不少人慕名来找他给修房造屋,但太多时候,父亲都以年龄大了操不了心而一口回绝。或许是因为我成家后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家,加之平时工作忙,又要照看三岁多的儿子,所以很少有时间跟他们像以前那样朝夕相处,加之妹妹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遥远的城市,弟弟服完兵役后也选择在外漂泊,昔日热闹的大家庭而今只剩下了父母常年在家,除了平日的活计外,更多的就是谈论或关心我们三姐弟的话题,留给他们的是回忆,而且他们更多时候愿意去回忆或交谈回忆的内容,不愿有太多的事情占据回忆的空间。
父亲放弃了他的工地。给他人修了一辈子的房,父亲如今依然住着多年前的几间瓦房,在冬暖夏凉中时不时看看他收藏的老电影。
我知道,父亲的往事并不如烟,我的回忆也不会像烟一般飘散。
-全文完-
▷ 进入一品深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