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北宋的虚弱与衰弱甘泽

发表于-2007年11月17日 晚上11:22评论-11条

北宋的虚弱与衰弱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总是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美妙的图画、丰富的钱币、婉约的诗词,还有一个个民间的传奇和故事。什么《说岳全传》、《杨家将》、《呼家将》、似乎北宋是个有许多大英雄的时代。不错,北宋的确有许多大英雄,可是所有这些传奇故事中都多少有些悲凉气氛。所有这些英雄人物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北宋英雄和汉唐英雄最大的区别。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他们不能象卫青、霍去病、李靖、秦琼那样留芳千古、快意沙场、外加上封建时代最好的下场——封妻荫子?

没有,北宋的将军们从来都不会有好下场。不论是传奇中的还是历史上的,不论是杨业还是岳飞,都不会有好的归宿。即使如文人中稍微有一点血性和开拓精神的如冠准、王安石、范仲淹、包括南宋的文天祥都是这样。为什么?因为他们根本就生错了时代,不该生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的病态时代——宋。那不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中华文明中的开创精神和尚武精神到了北宋已经被扭曲和恶毒地贬低了。北宋,从一开始就陷入从虚弱到衰弱的过程中而再也没有自拔过。作为封建王朝从大唐的极盛到衰败的延续,北宋,是个错误的时代、失意的时代、英雄悲歌的时代。

也许有人会反对,但是细看那一段历史,就不难看出,北宋整个是个对英雄不遗余力地进行迫害的年代。

当然,这段历史的形成,还要从晚唐和五代十国说起。

从大唐因为“安史之乱”而进入衰败开始。中国也进入了一个“藩镇”时代,或者说是“节度使”的时代。皇帝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段时间持续了大约一百年。节度使们拥有自己的私家军队和势力范围。军队不再听从国家的调遣,而只听命于一个人——节度使,然后听命于后任的节度使,也就是节度使的儿子——当然是在他们战败以前。大的节度使拥有这样大的权力,可以掌管至少相当于今天一省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至于他们可以轻易地左右一个王朝的命运甚至皇帝的命运。只要拥有了节度使的支持或者自己就是节度使,就有了改朝换代的能力。所有“三纲五常”的作用都不如军队、强大的、更加强大的军队。实实在在的丛林法则统治着天下。难怪有一个藩镇将军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这条法则维持了一百年,直到公元九二七年,后唐禁军将领赵弘殷生下了长子——赵匡胤。一段新的历史开始了。

在他(权且称他为赵大,因为赵二也是个人物)还没长大的那段时间,节度使郭威建立了后汉,而后他的养子柴荣接替了他,建立后周,把势力范围扩大了一倍还多。赵匡胤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深知在这样的年代,只有军人才有荣华富贵。所以他从小就当兵打仗,一直凭父亲的关系和“战功”当到了后汉的禁军下级军官,和后周的领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并且和他的一帮野心勃勃的年轻军官朋友们结成了一个小集团:“义社十兄弟”。包括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赞、王政忠。对于军人来说,三十岁就当了军人们梦寐以求的节度使,赵匡胤已经非常成功了。可是他知道,世度使虽然可以世袭,终究不能留名千古。再加上那帮“义社”兄弟和幕府里野心家赵普的撺掇,赵匡胤终于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到来时毫不犹豫地出手了。

后周柴世宗深知百年来节度使兵变夺权的危害,在上任之后对可能威胁到他的皇帝位置的节度使一一加以铲除。在这个过程中,赵匡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而迅速升任开国侯、归德军节度使。而他掌管的殿前司虽然兵力和地位都不如侍卫亲军甚至不如侍卫亲军下属的马军司和步军司,可是却是皇帝身边最近的军队。再加上他的父亲多年来在侍卫亲军中培养的势力和他的义社兄弟大多在禁军中掌握军权,赵匡胤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发动兵变的能力。偏偏柴荣的目光只看到了京城以外统兵十万的大将,却没有注意到真正的威胁就在身边,他成功地削弱了各地大将的权利,却加强了身边野心勃勃的赵匡胤的权力。终于,在年仅柴荣三十八岁的柴荣一病不起,把江山丢给了不过七岁的儿子之后,赵匡胤动手了。他先是向太后和皇帝报告说契丹要南下入侵了,又把他的副手先一天调出了京城。京城就只剩下他的义社兄弟的军队了,下面的事就只剩下逼迫那一对苦命的孤儿寡母交出皇帝玉玺了。

这是百年来最后一场兵变,也是最成功的一次,甚至连人都没有死几个。和以前不同的只是没有发生抢劫行为,那是因为军人们已经知道江山和官印比几个小钱要实在多了。为了奖励这些跟随他的殿前司的弟兄们,当然,更多的是为了让后人写他的历史时把他写得高大一些,他提升了殿前司的地位,提到了和侍卫亲军同样的甚至更高的地位。所以后来才有了殿帅府太尉高

这样的兵变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北宋建立了,将军们建功立业的时代结束了。

将军们把赵匡胤拥上了皇帝的宝座,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赵匡胤对将军们比柴荣更加充满戒心。毕竟,柴荣是因为郭威的兵变而当的皇帝,而他赵大却是实实在在地依靠兵变上的台。他当然不希望他用过的方法被另一个将军所用。可是,战争,被历代皇帝视为可以一美遮百丑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将军们还有用处。战争没有用多大功夫就结束了,柴荣留给赵大的毕竟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和军队。

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写词的高手李煜写下了一首词“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然后,这位倒霉的皇帝就上了囚车。而比他更不济事的后蜀皇帝在成都升起了降旗。整个后蜀只有一个女人还有点血性,她是花蕊夫人,当时就写下一首诗:“君王城头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随后,这个国家也就和那位美丽的花蕊夫人一起香消玉殒了。再随着吴越钱王的投降,汉人故地大体上统一了起来。五代十国时代就在赵匡胤手中结束了。虽然用的是柴荣留下的军队,可是毕竟完成了,在史家的口中,赵大就成了开国皇帝,其合法性因为(大体上)统一而被强化。这时候,将军才真的没用处了。

后人只看到了杯酒释兵权这样很人性化的故事,却往往忽略了这个故事背后的刀斧之声。石守信、王审琦能够乖乖地交出兵权,不是那一杯酒的作用,而是在他们之前已经被武力消灭甚至屠城灭门的李筠、李重进和和被罢免了的慕容延钊和赵彦徽给出的教训。如果他们不在喝下那一杯酒之前就交出兵权的话,也许顷刻之间就会在一声瓷器破碎之后,就有刀斧手冲出来把他们斫为肉酱。赵大自己怎么上的台他当然清楚,这样的历史不能再重演了。所以,那些手握重兵的节度使,要么死,要么乖乖地滚蛋,只有那些小一点的节度使,可以以后慢慢地收拾。

对付这些人,可不能象对付李筠和李重进那样大军讨伐了。他们每一个都没有反叛的能力,可是他们人数众多,合起来是一支非常可怕的力量。要是下一纸诏书,让并没有反叛的节度使交出他们视为生命一般的军队,他们还不立马合起来拼命?赵大打仗虽然一般般,政治上可绝对是个高手。他下令让这些节度使选派出身高高于五尺八寸的士兵,派到京城来充入禁军,当然诏书是分别下的。各个节度使看看手下的兵,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并不多,而且这是一个向皇帝表达忠心的机会,于是一个个无条件地服从了这个命令。再后来皇帝向各地派出了文官来接管地方管理和刑事诉讼,再后来地方官员就开始接管节度使手中的地方财政,再后来节度使就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实际的权力了。要造反吗?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皇帝手中已经有了一支多达二十二万人的禁军。且不论人数,单是那高大齐整的军容,就够唬人的了。

节度使的时代结束了。

赵匡胤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再没有一个节度使可以象他那样兵变夺权了。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儿子却没有当上皇帝。他的亲弟弟,晋王赵光义,从小受到他哥哥的教育和熏陶,也做起了皇帝的美梦,在他哥哥临死时带了一把斧头进了赵匡胤的卧室。没有目击者,只有侍从看到烛光之中一个人举起了利斧,然后就听到斧头砍破什么东西的声音——那是他亲哥哥的头颅。这是一个典故——斧声烛影。

又一对孤儿寡母被强者逼迫,交出了那块传国玉玺。和当年赵大逼迫他嫂嫂时一模一样。

赵二当了新的皇帝,为了象他哥哥当年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一样,他要做点什么。可是天下已经统一了,他没有更大的功业可以建立。于是他想以了,象汉武帝那样北伐。因为就象他哥哥当年碰到的时机一样,曾经强大的辽国,因为学习了汉人的历史,一个个王爷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兵变夺权行动。结果在内耗中,辽国的军队已经不足二十万。更让赵二心动的是,辽国掌管权力的同样是一对孤儿寡母——辽圣宗和萧太后。更何况,在征伐北汉的战斗中,宋军曾经打败过支援北汉的辽军。

也许赵二的想法是,他哥哥可以用二十万人灭后蜀的十四万人,他就应当用更少的兵力消灭更多的敌人,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是契丹毕竟不是疲弱的后蜀,所以他要用四十万人,才能消灭。反正历史由他来写,只要打胜了就行。可是他忽略了,一、在历次的战争中,他都是留守后方,没有上过前线。二、能打仗的、能统军的大将都被他哥哥干掉了,他手下是一群能兵变却不能打仗的“大将”。更让他万没想到的是,辽军坚壁清野,看似节节败退,实际上在集中有限的兵力,对宋军分路伏击。这一战法后来被毛泽东用于江西苏区的反围剿,这是有据可查的。反正是赵二出了大笑话,四十万大军在辽国孤儿寡母面前打了大败仗,还丢了大将杨业和他作为皇帝的威信。甚至当高梁河兵败时,赵二和军队失散了才一天,就有大将要推举赵大的儿子当皇帝。这可了不得了。赵二再也顾不上战争和功业了,保住帝位才是重要的。幸好辽军经满城、高梁河、岐沟关之战后,也已经元气大伤、无力南下了。中间还有满城守将崔翰改变赵二独创的八阵法而合为二阵结果大败辽军(当然那个崔翰没有好下场),更让他威信扫地。赵二,也就是宋高宗便急急地回到汴梁,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清洗。不过这一次不是各个节度使,而是他哥哥的亲信大臣和他的弟弟、侄儿了。新一轮的清洗结束了,大宋朝能征善战的将军也不存在了,王室也成了互相猜疑的权力场。大臣们担心自己的脑袋比功业更为用心,也就再也没有人能真正做点事情了。

这就是北宋初年的故事。因为江山来得如些卑鄙无耻,所以北宋从一开始就底气不足。没有汉朝时那样的雄浑,也没有大唐那样的潇洒。有的只是小人的阴谋和心虚。虚弱的北宋从此走向衰弱。

走向衰弱也不是一下子的事。而是在赵二和他的子孙们们的不懈努力下才能完成的。首先,历代建国初期,都苛精兵简政,而宋朝是个反例。不但朝庭官员没有减少,反而更多。而且官制混乱,有官、职、差遣的区别。兴个例子来说吧:就比如军队的管理和调遣。国家要出兵,按说军队应该归兵部,可是兵部尚书是个虚职,他没有权力。兵马的管理权在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可是三衙也没有调动权,调动军队的权力在枢密院,那里有兵籍、虎符。而大军出动时,要由皇帝亲自委任主帅,主帅才有统兵打仗的权力。再如户部不能掌管财政,刑部不能掌管刑狱一样,反正是该管什么的不能管什么,就是让你任何一个官员都不能掌握权力,包括宰相。宰相也分为领侍中衔和领同平章事两等。还要看是兼集贤殿大学士还是兼监修国史。反正宋朝的官制就是一个字:乱。有人以为这是太祖和太宗都读书不多有关系,其实不正是他们的精明之处。让所有官员都不能独当一面,一件事至少要三个衙门同意才能办,任何一个官员都没有专权的可能,权力也就自然而然在集中在皇帝手中。当然所有这些有职无权或者有名无实的官员都要拿相应的俸禄。虽然这样一来国家的行政甚至军事效率要低那么“一点”,不过比起皇位的稳固来,这点小小的不足就算不了什么了。明白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王安石为什么会变法失败了。

再者,北宋对于军事说起来十分重视。从北宋初禁军二十二万到北宋末的一百一十七万,再加上七百万的厢军、土兵、团练,北宋的军队可谓空前庞大。可是这七百万的军队却不可能造反,因为所有军队都不用训练。你训练了,哪怕训练得不好,也会让皇帝认为你想重来一次陈桥兵变。而任何一个禁军将领,在他当将军十年之中,至少会带领超过他正常兵力三倍的人数。因为禁军最多三年就要调动一次,可是将领却不调动,这样一来,“将不知兵、兵不知战”就不可能再有人能发动兵变了。当然,国家要养三倍的官员,再给这些三年一调的百万大军供给给养,虽然多方筹措,甚至开拓海外贸易,但是财政状况还是每况愈下,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而无法改变。

有这两样,北宋的衰弱已经成了定局,但是更加严峻的是,为了防止兵变,北宋一再地贬低军人的社会地位。户籍分为十等,军人不入等。汉唐时大汉男儿以血染边疆、封侯觅相为荣,北宋时却从赵大口中说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话。禁军世袭军饷,不再操练,厢军纯粹就是杂役。以至于不过二百万人口的党项都能建立国家而宋朝大军四十万却总打败仗。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雪上加霜的是,北方崛起了一个新的民族——女真。辽人曾说:“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结果女真真的兵满万了,辽就灭亡了。宋却没有看到这种危险,还天真地以为能象对待辽和西夏那样用屈辱的岁币解决。甚至和女真结了“海上之盟”,一起灭辽。结果并不象贯中续写的《水浒传》那样一举灭辽,反而是金兵到了幽州,却不见宋军一兵一卒。才知道宋军是如此无能,竟然打不过辽军一支偏师。才下定决心,在灭辽后仅仅两年就南下灭宋而且一举成功。

北宋灭亡。

虽然在南宋大军的支撑下,赵构的江山又延续了一百五十二年。但是南宋更为可悲的是用封建理学来禁锢人心,使中国进入了更加封闭、更加黑暗的时代,把民族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更加坚决地打压下去——直到一九四九年。

本文已被编辑[文若书]于2007-11-17 23:44:38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甘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若书点评:

北宋是留下传奇最多的一个朝代,也是英雄和小人辈出的朝代.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对北宋朝廷的政治演变进行了论述,专业性很强,值得一读.

文章评论共[11]个
令羽-评论

文笔清晰,文章写得好!朋友欣赏了!好好!你也多关注一下我的作品哦!at:2007年11月18日 凌晨0:00

谢一民-评论

把民族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更加坚决地打压下去——直到一九四九年
学习问好了!at:2007年11月18日 清晨6:28

吴钩-评论

解剖的很有道理at:2007年11月18日 早上8:49

韶华秋-评论

都说南宋是一个屈辱的时代,可是真正的祸患从北宋就开始了。都说唐宗宋祖,可是宋太祖却难与唐太宗相提并论。重武轻文的宋朝廷固然少了内部的危机加强了中央集权,可是,男儿豪气也在此消亡。也许,宋朝的衰弱正是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的标志。at:2007年11月18日 早上9:42

金士渊子-评论

忠义之士,必须要遇到有肚量的老板,才能有所作为。也有例外,就是自己当老板。这就是唐与宋的不同。at:2007年11月18日 上午11:26

令羽-评论

朋友欣赏了!好好!你也多关注一下我的作品哦!at:2007年11月18日 中午12:18

饥渴的骆驼-评论

好文章,骆驼欣赏学习了。北宋、南宋两朝的军事,那是马尾栓豆腐——不值一提!从杨家将呼家将到岳家将,这些野史故事就可以看出人们对英雄的呼唤。在强敌面前,一个国家的军事荡然无存;在英雄的面前,一个国家的形象荡然无存,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的悲哀。原因何在?我认为首先是进取心的丧失,贪图安逸享乐,以致腐败横行,[已过滤**]佞当道,正义不升,英雄无望!从杨家和岳飞悲惨的命运就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个王朝的失望!at:2007年11月18日 下午5:57

邬海波-评论

这是中国儒道文化熏陶出来的软弱无能。at:2007年11月18日 晚上9:54

紫苈儿-评论

赏过,问好!at:2007年11月19日 下午4:11

南方夜雨-评论

宋南宋都是我国动荡的朝代,外扰内患危机四伏,外有匈奴屡屡进犯,内有[已过滤**]臣当道,岳飞、文天祥、李清照、苏轼的历史命运令人扼叹。问好作者。at:2007年11月19日 晚上10:22

云生云灭自在风-评论

不错,不错,确实不错,欣赏,顶一下下了。at:2007年11月30日 下午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