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把“秀才”瘾
——闲话烟雨中的会员身份
小时候,常听父亲讲东庄的王秀才长李庄的张秀才短,因此在我幼小的心里“秀才”就长了根。父亲常问我:“长大当什么?”“当秀才!”我回答。父亲听了,总是咧着嘴笑,也许是他老人家的期盼吧。
其实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秀才。后来上学了,听同学讲老师就是秀才,还听说教我的黄老师是秀才中的秀才。黄老师是秀才中的秀才,我幼小的心里对黄老师崇拜赛过父亲,我把对父亲的亲情和崇敬渐渐移化到了黄老师的身上,原因很简单就是黄老师是秀才中的秀才,我长大也要当秀才。
后来,学问渐进,对秀才的理解也有了一个混沌的概念。认为秀才有文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风度,斯斯文文说话文雅;有素养,孝顺父母友邻亲朋;有名望,人们大老远就给秀才让路打招呼。不过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都是老皇历了,世道不兴这个了,也别做那“秀才”的白日梦了。
人生短暂,转眼父亲成了姥爷了,我也成了爷爷了。
这世界上的事情也真怪,神差鬼使在梦境中,上帝把我的魂魂引进了另一个天地,引到了当秀才天地!到了那里,烟雨老师说:“你不是想当秀才吗?”我不解的问:“眼下不是不兴这个吗?”烟雨老师说:“我们这里是继承传统文化,兴这个吗。”我又问:“我都年近花甲,能行吗?”旁边的红尘老师说:“我们这里不分年龄大小,不论你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不管你是白领族还是红领族,不问你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都能行。欢迎您登录。”
这是真得吗?这不是梦吧?这是梦吗?
在梦幻中我又听红尘老师讲:“我们这个学校,实行科举制。每个会员一般被称为‘赶考者’,都必须要跨过四大步,极少数才能到达顶峰——考取‘状元’。每个会员先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再经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考中考称举人;再经过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称贡士;贡士再经皇上亲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鼎贡三元,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
红尘老师接着讲:“我们这里设学童、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
我一听“学童”几个字就感觉到有些不对呀,因为据我所知,古代称呼秀才以下的叫“儒童”和“童生”,没有“学童”这一说呀。
就小声提问:“老师说,我说学童就学童,再说学童和儒童不是一样吗?”
我小声说,还是叫“儒童”好。
就这样,我就做起了秀才梦,满足自己当当秀才的欲望,过把“秀才”瘾。从丁亥年的10月15日至11月15日,我突围成功,发表文章94篇,精华一篇,荐牌29篇,积分也达到2012分。身份:秀才。
“我当上了秀才。”我梦里对老婆说。
我梦里把老婆叫到电脑前,指给她看,她笑了笑说:“当了秀才,长个头颅?还不是照样早晨给我去市场买菜,还不是买菜回来照样送孙孙上学,还不是照样11点多给我把孙子接回来,还不是照样14点多给我把孙孙送去,还不是照样17点给我把孙孙再接回来。你当了秀才,还不够我电费哩,你说你这秀才当的……”
这事不知怎的让另一位原创老师知道了,就对我说:“别听老婆的。她就知道柴米油盐!”他接着说:“你当上了秀才就要弄懂秀才是个什么东西?秀才别称茂才,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下诏求贤,曰:‘其令州群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茂’本作‘秀’,东汉人避光武讳,改作‘茂’。举秀才始此。南北朝最重此科。当时虽出自荐举,也有策问。《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隋、唐科举制亦有秀才科。唐初,秀才科第最高,从武德到永徽,每年秀才不过一两人。高宗永徽二年(651),停秀才科。后玄宗、代宗时,几次恢复,旋即停止,所得之人极少。明清时代,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生员除了经常到学校、学官的监督考核外,还要经过科考选拔(未取者有录科、录遗两次补考机会),方可参加本届乡试(各省举行的考试,取中者为举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公开公正公平考试的途径选拔官吏的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长达1300年。在这漫长的科举制度下出现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秀才就多如牛毛了。因此说秀才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就像今天的中级职称一样随便问一个人都是。据说你现在是副教授级,台阶应该是举人,因此你还要向举人努力。”
这是真得吗?梦过了秀才还要梦举人吗?叫梦就梦吧!
这时耳边又听原创老师说:“你当上秀才,就不想当举人、进士吗?”我说:“想,想,想!想死啦!”“想死啦还不好好听?”原创老师接着说:“举人是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因其在秋季故又叫秋闱。乡试由进士出身的各部官员或翰林主考,由各省行政长官担任监考官。参加乡试的考生必须是秀才,地点在各省的贡院。乡试分三场,内容是八股文、试帖诗、表、判、论、策等。试卷要由专人誉写后才交给考官,以防作弊。确定了极格的名单后张榜于巡抚衙门前,此时正值桂花飘香,所以此榜也叫做桂榜。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当官吏、当知县的机会。汉代取士用人无考试之法,皆令郡国守相荐举,被荐举者称为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原创老师说:“老师指路人,学习靠个人!我的话完了,努力吧,秀才!。”
我又伏案爬格格了,听老师的话,好好写,前面是举人
我又伏案爬格格了,听老师的话,好好写,举人头前是进士
我又伏案爬格格了,不想精华的不是好会员
我又伏案爬格格了,不想举人的不是好会员
我又伏案爬格格了,不想进士的不是好会员
我又做梦了......
(2007-11-17-22:19)
-全文完-
▷ 进入谢一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