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除了小说、诗歌以外的一种实际应用最广的文体。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的范畴。它的内容可以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林语堂先生曾谈散文写作:“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可以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
我们所了解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鲁迅先生曾谈道:“散文的体裁,其实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无妨。”
“形散”,使得散文这种文体是什么题材都可以写,不管怎么写也都可以。说句不当的话,会写字的人也就会写散文。再说句不当的话,几乎是作家就或多或少都出版过散文集。
“神不散”算是唯一对散文的一点小要求吧。从文章角度来说,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是成文之基础。散文“神不散”的要求,比其他的文体还要来得自由些,只要文章所选的素材与中心思想有内在联系,把它们在文中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即可,甚至可以简单到以“我”为线索,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还有什么文体比散文的表达更自由畅达的么?而且在读者看来,这种文体的表达方式也十分地亲切感人。这是其他文体无法与之媲美的地方,也正是散文的魅力之所在。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样、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人人都可以写,人人都可以通过它来反映生活。林语堂先生也曾说过:“(散文)不需要结构,也无所谓因果关系,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各己所经验感受的一切,它所表现的正是零星杂碎的片段的人生。”可以说散文是所有文体中最低层面的一种文体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散文易学而难工”。识字,会写,你就可以写出散文来,但一篇好的散文应该体现出作者独特而有魅力的人格精神。什么样的人格,就呈现什么样的散文,就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如鲁讯、王小波、余杰等,他们的散文就拥有强大的散文张力和精神力量。散文,谁都会写,但“散文是以其特质的独异,品格的高卓而自立于世的。”如果自己没有点人格魅力,可能写出来的散文连自我欣赏都成问题,因为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
阅读散文的快感,来自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和生活经验的共鸣。散文的书写也是人格的体现。作者通过散文描述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情。散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加工,它不同于诗歌和小说需要进行大量的“创作”。感人的散文,体现的都是作者的真实心境、真实的感情。不管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怎样躲藏、改变或者扭曲自己的心态,在散文里,他们真实的心境都一目了然。
厨川白村曾谈到,essay 比什么都要紧的条件就是作者要将自己个人的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虚情假意的文章,谁会去阅读?虚情假意的人,谁又会去喜欢呢?作者真实的心境才能产生而真情,才能使散文语言产生真正的诗意,方能真正打动人心。巴金先生的《随想录》就是“将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别人看”的典范。他在解剖历史和社会时,也无情地解剖自己,这样的文章,又怎能不震撼读者的灵魂呢?把自己真实地展示与外人,不是说说这么简单,有几人可以如巴金先生那样真实、客观、无情地在文章中解剖自己呢?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但现在很多人写散文虽有诗一样美丽的句子,但读后感觉却似嚼蜡,亦不过是表面诗意浮华之作。真正优秀的散文就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能留给我们作者个性的表述方式下的真情和作者对事物的独到的见解。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自由灵活,是用接近口语的文字侃侃而谈,有见字如闻声之享受。如: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朴素优美;周作人的平和冲淡;朱自清的清新隽永;郁达夫的豪迈挥洒;徐志摩的浓艳绚丽;郭沫若的气势磅礴;何其芳的精雕细琢;茅盾的细腻深刻;许地山的朴素平直;冰心的委婉明丽;孙犁的质朴;杨朔的精巧;何为的雅致……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真正的好散文,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有心的读者,细细地品味它的文气和境界。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11-17 21:22:0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名道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