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大话思维jixihuo

发表于-2007年11月17日 晚上9:06评论-3条

想起一段旧闻,一中学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的问题非常恼火。问题大概如此,冰融化了以后变成什么?座下异口同声道,水,h2o!其中一位小女孩怯怯的举起手回答说,是春天,冰融化后变成了春天!在座同学不禁大笑,老师闻之色变,什么莫名奇妙的答案!便狠狠的训斥了一番。一个美妙的想法就这样夭折了。

这又让我想起前些日子与同友的一场舌战。我们从日本战败原因为何的话题说开去。我认为日本之所以战败关节所在日本挑起了太平洋战争,珍珠港事件酿造了美国人的导弹落在日本的心脏,广岛和长崎的苦果,日本天皇被迫宣无条件投降,听到这消息,日本兵士彻底的绝望了,殉国的殉国,投降的投降,多年苦心经营的侵略堡垒功归一溃。作为一个非历史业人士我要表达的是日本是有实力的,他的失败归结于战略的失误。

这位同学吃了一惊,怎么可能呢?随之雄辩的列举了一系列原因,什么战线太长喽,什么兵力不足喽,什么战争时间持续之久喽,一句话,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大抵讲到的,中学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他要表达的是,日本已经没有实力了,不行了,注定要失败了。其实如果日本没有实力就不会调起太平洋战争了。而后给我定了一个结论,没有逻辑、错误!

说这两段旧闻,我的目的是想来谈谈思维方式有关的话题。

中学教育培养人的思维方式是“1+1=2”而且“1+1”只能=2,不能=3,=其他的什么的,答案是唯一的,没得商量,这是科学家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来的。就如上所举,冰融化了,只能是水,h2o,不可能是春天呀,拯救呀什么的。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自主性缺失了,必需依循教科书上的成规来看待问题,才是正确的,才是真理,而有悖于教科书的答案都是荒唐无稽,是错误的。其实答案的唯一性无疑禁锢了他们的思维。

然而,大学的教育所要求的却与中学的恰恰相反。大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性的,寻求的是种多元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大多的学生很难实现自己的思维转型,他们的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中学那里。据我观察现在大学生,虽学了不少东西,每次考试等着拿奖学金,也有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的,然而他们究竟是饱读终日一事无成的教书匠。看现在大学的教师甚至些老教授,学问不可谓不深,功力也到了火候,论文一篇篇的发,书也出了,然而终究未能弄个什么新鲜玩意儿来,为繁荣中国学术界作出点贡献,在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我认为,无法完成自身思维方式的转型是难出创见,得成果的。倘若这一点未能做到,还瞎谈什么逻辑呢?都是扯淡!

我们学文的,更要认识到这一点。人文学科讲究个形象性,多元性,需要不同的声音存在,答案没有唯一的。逻辑当然不能抛弃,只是这样的逻辑有着自身的特性,有别于自然科学的逻辑,不只是“1+1=2”的逻辑,也是“1+1=3”“1+1=n”的逻辑,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逻辑,借刘小枫先生的话说,是叙事伦理,依循这样的逻辑,转变思维方式恰是大学生所必具备的素质,特别是那些将要从文的人们。

本文已被编辑[冰凤凰]于2007-11-18 0:01:17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jixihuo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凤凰点评:

从一个案例导入,而后议论中国的教育模式禁锢学生思维的诟病,言辞犀利,文短意深,若围绕主题多拓展论述一下会更好。问好作者,欢迎在烟雨多发和首发原创作品!

文章评论共[3]个
令羽-评论

欣赏了朋友,关注一下我的小说哦
at:2007年11月18日 凌晨0:11

令羽-评论

朋友欣赏了!好好!你也多关注一下我的作品哦!at:2007年11月18日 中午12:26

云生云灭自在风-评论

不错,不错,确实不错,欣赏,顶一下下了。at:2007年11月30日 下午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