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官员中掀起了一股报考学历证的热潮,专升本、本升研、硕士升博士,一些官员的学历和学位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按理说,官员注重理论素质的提高和知识更新,在职刻苦攻读获取更高学位,是应该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些高学历的背后,有几人的文凭是真正自己考取的,有几人的文凭是真的呢?有几人的文凭和能力相符?
据《新闻周刊》记者李松采访调查,发现官员混文凭的现象相当普遍,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假的真文凭”,即是文凭“注水”,没有相应的学历经历知识含量。例如好多官员平时不上课,只有到报名、考试、结业时,官员才亲自“出马”,平时上课基本上由秘书代替,甚至出现秘书坐满一教室的滑稽场面。一是“真的加文凭”,即办假证。例如几年前,因腐败被处以死刑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就是一个造假证的典型。他托人在北京大学附近买了一个法学学士文凭,就开始以“北大才子”自居,甚至自称是“法学教授”。
据报道,日前广东省鉴定潮汕地区某市送来的15名官员的学历证书,仅凭肉眼即可确认的有7份是假证。2004年10月,中组部等四部委经过两年清查,发现67万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中,每40名就有一人的文凭有问题。
一些高校为官员“造假”大开绿灯,有的开设官员“速成班”。比如有些省份经常和一些名校开展省校合作计划,省里给学校一笔钱,负责培养对象就是县处级以上干部。有的地方政府掏钱请一些大学办研究生班,根本不用考试,学员也不必操心学费,全由公款解决。有的官员做作业、写论文都是由博导、硕导请全日制弟子代劳,有的甚至由导师代劳。有的官员造假方式花样百出,有的实际上参加校外单独考试,然后又在校内考生中滥竽充数。有的在入学考试中,或者名义上报考统招生,或者考试舞弊,甚至根本未经考试,就取得入学资格。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行下效”,充分说明了官员的示范引导作用。官员在学历上带头造假,对党的形象、社会风气和教育制度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损害领导干部的自身形象,在职工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中国共[chan*]党历来提倡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这与官员的弄虚作假作风是格格不入的。在社会上,官员以假学历谋得政府和企业的高职高薪,在分配社会财富、获取社会机会方面,必然损害社会的基本公平原则。官员的形象直接影响职工群众的行为和思想,职工群众一看领导干部作假,自己何不模仿呢,于是,假文凭泛滥,学历还有多大价值。其次,玷污高等学校这片净土。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文凭乃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综合体现。如果高校只为了创收,不计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一味地滥发学历证。那么,长此以往下去,不但对教育是一种亵渎,而且对教育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再次,诱发学历、学位信用危机,破坏了公平公正原则。一个应届大学生要十年寒窗,九载熬油,通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才能拿到一张高校文凭。可我们的领导干部,不须花费多大的气力,只要用公款把导师贿赂好,胡乱考一下试就能拿到文凭,这那里有公平公正可言。象这样“大跃进”式地得来的硕士证、博士证,究竟有多少水分,大家是一清二楚的。
看来,官员混文凭的现象该叫停了!
2007年11月17日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11-17 22:15:1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鲁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