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自 序:《老子》在教给我们什么
第一卷 至高无上的道
第1章 道可道,非常道
【引 发】道不在肉眼可以实证的范畴
【反 思】迷信科学,堵塞智慧的真正源泉
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引 发】道非世俗的观念所能包容
【反 思】迷失本性,只受后天观念的支配
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引 发】道为宁静淡泊的心灵显现
【反 思】遍身铜臭,无处体察天机
第4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引 发】道与万物彼此圆融
【反 思】战天斗地,人人为近敌
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引 发】道以唯一的标准均衡万物
【反 思】随波逐流,丧失区分好坏的标准
第6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引 发】道是天地万物的源头
【反 思】执迷眼前,杜绝生命的终极关怀
第二卷 道的基本特性
第7章 天长地久
【引 发】无私:从不抱持为私为我的目的
【反 思】一颦一笑,无不考虑自身的得失
第8章 上善若水
【引 发】无争:从不主动争较高低贵贱
【反 思】逞强使气,唯恐低人一头
第9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引 发】无取:从不一心只为求取外物
【反 思】贪得无厌,恨不占尽天下
第10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引 发】无我:从不紧密围绕自我算计
【反 思】“小我”处处,决难为他人一想
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
【引 发】无存:从不把实有看得紧要
【反 思】眼见为实,只信可视可触的外物
第12章 五色令人目盲
【引 发】无欲:从不沉迷外物的享乐
【反 思】歇斯底里,竭力追求感官的刺激
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引 发】无身:从不视人身为唯一
【反 思】贪生怕死,为保命而不计其余
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引 发】无定:从不明明白白给人显示
【反 思】闭目塞听,无意多重时空的奥秘
第三卷 得道者的表现
第15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
【引 发】大智若愚:无意在尘世展现神通
【反 思】四处做秀,极尽小聪明所能
第16章 致虚极,守静笃
【引 发】身死不亡:生命在更高时空永恒
【反 思】行尸走肉,一味将罪业积累
第17章 太上,不知有之
【引 发】无为而治:让万物各归本性与自然
【反 思】目空一切,妄想掌控并改造天下
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
【引 发】如来如去:足踏真理自在无碍
【反 思】陷身泥沼,与每一粒尘沙纠缠
第19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引 发】绝圣弃智:大智慧远远超越尘世
【反 思】呕心沥血,只求谋生的手段与技能
第20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引 发】独异于人:绝不与世俗混淆
【反 思】推波助澜,始终被潮流牵紧鼻子
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引 发】无所不知:一眼看透大千世界
【反 思】管中窥豹,如井底之蛙一般自欺
第22章 曲则全,枉则直
【引 发】众望所归:强大的能量感染天下
【反 思】邪气逼人,伤及四邻八方
第四卷 求道的途径
第23章 希言自然
【引 发】诚心向道:一念震动十方世界
【反 思】心无信仰,视佛道神为虚妄
第24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引 发】身无挂碍:不受名利情意的迷惑
【反 思】心有百结,足为一针一线牵累
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引 发】取法自然:谨守与生俱来的天性
【反 思】放纵无忌,以动物的本能为主宰
第26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引 发】超然物外:决不轻易为外物惊动
【反 思】大喜大悲,只因一分一厘的得失
第27章 善行,无辙迹
【引 发】善待万物:从不把自我的意志强加
【反 思】一举一动,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
【引 发】以德报怨:善解历史的一切症结
【反 思】睚眦必报,滚雪球一般加重仇怨
第29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引 发】无所执著:决不偏执一隅
【反 思】痴迷一物,身心俱为奴隶
第30章 以道佐人主者
【引 发】不施强力:决不占有不该得到的物什
【反 思】强取豪夺,以非份霸占为要义
第31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引 发】不事妄杀:确信杀人者终被人杀
【反 思】滥杀无辜,视人命如草芥
第32章 道常无名,朴
【引 发】从道不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反 思】妄念丛生,全无正念与正信
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引 发】知足常乐:遵循不得不失的天理
【反 思】欲壑难填,一心多为攫取
第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引 发】不自夸耀:万物均不足以依恃
【反 思】飞扬跋扈,一根鸡毛当令箭
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
【引 发】容纳万千:永远没有敌人与止境
【反 思】鼠肚鸡肠,容不得半粒尘沙
第36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引 发】破除人欲:决不让它深藏内心
【反 思】曲意包装,骨子里全是私欲
第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引 发】不离正道:正己方能正万物
【反 思】不务正业,削尖脑袋以钻营
第五卷 道与德的关系
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引 发】德是大道之下的做人标准
【反 思】罔顾道德,迷失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第39章 昔之得一者
【引 发】德是道的特性的物质体现
【反 思】重得轻德,以实用主义为宗
第40章 反者,道之动
【引 发】德是道借以均衡万物的依据
【反 思】迷信权谋,视道德为儿戏
第41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引 发】德是遵从大道的自然获得
【反 思】不择手段,为猎取而猎取
第六卷 德的运行规律
第42章 道生一,一生二
【引 发】失德必定失去所得
【反 思】无视本因,将损折看作偶然
第43章 天下之至柔
【引 发】柔能克刚的根本原因在德
【反 思】好勇斗狠,驱动一切表面的资源
第44章 名与身孰亲
【引 发】一切所得均须以德交换
【反 思】见得则喜,不计非份所得的代价
第45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引 发】守德必定守住所得
【反 思】缺德失德,毫不放在心头
第46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引 发】寡德而多欲,必招祸患
【反 思】蝇营狗苟,一任贪念膨胀
第47章 不出户,知天下
【引 发】大德之士易见大道
【反 思】闭目塞听,从不正视灵魂
第48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引 发】学问与机巧,多损道德
【反 思】一技在身,不见大穹
第49章 圣人常无心
【引 发】诚善为本,可积大德
【反 思】心无善念,谎话连篇
第七卷 大德之士的表现
第50章 出生入死
【引 发】超然生死:谁也不能将他伤害
【反 思】层层防护,唯恐一朝殒命
第51章 道生之,德畜之
【引 发】尊道贵德:乐于给予,鲜于求取
【反 思】纵有施舍,也为更多攫取
第52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引 发】沉静少动:内心明亮澄澈
【反 思】浮躁难宁,时刻心乱如麻
第53章 使我介然有知
【引 发】正道直行:从不贪得妄取
【反 思】横行霸道,恨不蛇口吞象
第54章 善建者不拔
【引 发】勇猛精进:时刻修养身心
【反 思】我行我素,言行无所顾忌
第55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引 发】淳朴亲和:可融合于万物
【反 思】怒恨交加,视一切为仇寇
第56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引 发】若即若离:同化万物,又特立独行
【反 思】貌合神离,盘算且利用一切
第八卷 如何德治天下
第57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引 发】正己正人:正心胜过法令滋彰
【反 思】律令如麻,从来不想改变自我
第58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引 发】守德不败:举国鲜有祸殃
【反 思】天灾人祸,至死不知何故
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引 发】深藏厚蓄:以积德为本
【反 思】锋芒毕露,以败德为纲
第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引 发】人神和谐:至于天人合一之境
【反 思】倒行逆施,天怒神怨
第61章 大邦者下流
【引 发】平和柔韧:主动居处谦卑的位置
【反 思】狂傲恣肆,耗尽一切资源逞强
第62章 道者,万物之奥
【引 发】授人以道:直指生命的本来
【反 思】全无心法,只以末技授人
第63章 为无为,事无事
【引 发】做而不求:在过程之中磨砺人心
【反 思】好大喜功,为目标而不计其余
第64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引 发】谨拘小节:决不违逆道德于丝毫
【反 思】轻忽大意,往往放弃道德的标准
第65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
【引 发】大倡道德:天下太平的决定因素
【反 思】物欲横流,人心败则尘世乱
第66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引 发】与民无扰:百姓安居的重要前提
【反 思】改天换日,动辄重整山河
第67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引 发】不恶不骄:可以长保不败
【反 思】骄奢淫逸,注定不得善终
第68章 善为士者,不武
【引 发】不上不争:可使人尽其能
【反 思】一人独大,企图遮天蔽日
第69章 用兵有言
【引 发】用兵以德:可使无往不胜
【反 思】嗜血嗜杀,全无好生之德
第九卷 如何修养道德
第70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引 发】被褐怀玉:耐得住最大的寂寞
【反 思】粉墨登场,以默默无闻为羞耻
第71章 知不知,上
【引 发】反躬自省:一切都从自身找原因
【反 思】推己责人,从不想承认错误
第72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引 发】不显不彰:我独沉静好德
【反 思】招摇过市,乐于哗众取宠
第73章 勇于敢则杀
【引 发】不勇不言:于宁静之中体悟天道
【反 思】好勇斗狠,任由冲动与妒忌主导
第74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引 发】安守本份:必不因非份而失德
【反 思】异想天开,从不满足于现状
第75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引 发】不事奢华:必不因贪求而失德
【反 思】大肆挥霍,以为富贵可以长保
第76章 人之生也柔弱
【引 发】不露锋芒:必不因逞强而失德
【反 思】咄咄逼人,杀气溢于言表
第77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引 发】自损有余:必因济人而积德
【反 思】尽情掠夺,罔顾他人死活
第78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引 发】大忍于外:必因承受困苦而积德
【反 思】拔剑相斗,动辄以命相搏
第79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引 发】大善在心:必因善待一切而积德
【反 思】恶意相向,处处种下恶果
第80章 小国寡民
【引 发】小国寡民:所以不失大德
【反 思】做大做强,力求跨海跨国
第81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引 发】不积外物:所以能积大德
【反 思】纸醉金迷,头枕黄粱美梦
后 记:正道天凉好个秋
第一卷 至高无上的道
前方的路
——我们目力所及的天地,只是表象;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同样有其客观的存在;我们用技术探测不到的虚空,仍然有其繁荣的日月星辰、花草树木与佛道神人。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道[1]可道[2],非常[3]道;名[4]可名[5],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6]。此两者,同出而异名[7],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简 注】
[1]道:天道、宇宙真理,亦即宇宙的基本特性。
[2]可道:可以说解。道:说解、说明白。
[3]常:寻常、世俗。
[4]名:天道、宇宙真理的名称。
[5]可名:可以说出、可以叫得出。
[6]观其徼(jiào):观察天道的端倪。
[7]异名:名异,名称不同。
【引 发】
——道不在肉眼可以实证的范畴
宇宙无限浩瀚,万物无限庞杂,然而秩序井然,纹丝不乱。何也?天地有大道,宇宙有其根本的规律,规律自上而下,穿越层层时间与空间,给层层境界的层层生命,确定了相应的范围与标准。万物各得其所,众生各尽其职,所以大道不废,天地不灭。
天道可以用人的语言表达,但它绝不是寻常可闻、俯拾即得的道理。天道也可以用人的语言称谓,但它绝不是耳熟能详、泛滥市井的称谓。万物各有自己的起源,每一时空的万物又有一个总体的起源。只有明白宇宙大穹之中有多重时空,有多重天体,有多重生命,才能慢慢领悟:我们目力所及的天地,只是表象;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同样有其客观的存在;我们用技术探测不到的虚空,仍然有其繁荣的日月星辰、花草树木与佛道神人。
宇宙无限宏观,也无限微观。愈是微观的世界,其微粒突破的范围也就愈益深广,它所对应的整体时空也就愈益宏观。宏观或微观到一定程度,人眼就看不见了,科学也无能为力了;再到一定程度,小道小仙也看不见了,小能小术也无能为力了。这时于人而言,已知的范畴实在渺小,未知的范畴实在庞大;于神而言,低层时空由高层时空支配,高层时空又由更高一层时空支配,更高一层时空又由更更高层时空支配。较高一层时空相对较低一层时空的生命而言,大体表现为虚幻、空无、似有非有、似无非无;较低一层时空相对较高一层时空的生命而言,必定历历在目,一清二楚。
因此,“有”、“无”在相对之间转换:较高时空的“有”,对较低时空的生命而言是”;较低生命难以把握的“无”,对较高时空的生命而言是“有”;较低时空的“有”,是从较高时空的“无”而来;较高时空的“无”,从更高时空的“无”而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无”是已知天地的本源,“有”是相应天地之中万物的母亲;只有突破已知的“有”的局限,进入较高层面的“无”的时空,才能探知更高天道的奥妙;只有从“无”的虚空发现其客观实存的“有”,才能真正感知天道的端倪;“有”、“无”的称谓不同,却都从更高一层时空起源;不断往更高时空深入,就能体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的天道,也就越来越能接近宇宙苍穹的根本规律。
在觉者的教化之下,倘用心灵直接体悟人体、生命及宇宙,大道亦可实证。如果只想依凭肉眼或科技而欲实证天道,绝无可能。
【反 思】
——迷信科学,堵塞智慧的真正源泉
今天的人们大都相信、甚至迷信科学,视科学为万能,为支配自我言行、思维、判断与选择的唯一指南。这是可怜世人最大的一个误区。
科学是从认识物质开始,进而认识精神。人们之所以迷信科学,更多在于科学的所谓突破:技术使人眼所能观测的宏观、微观领域更为深广;技术使人可以驾驭越来越快的速度、越来越大的能量、越来越多的奥秘;技术使当代生活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具刺激与更能幻想。因为科学如此这般使普遍的人们受益,人们也就乐于封闭自我:不能反复实证,不能眼见为实,不能立竿见影,不能感同身受,便不科学。
实质则是,直至今日,科学仍旧处在特别低级、特别无奈、特别困惑的状态:它的每一次所谓突破,必定证明固有认识的严重局限;它所能突破的区域,尚不及浩翰宇宙的沧海一粟;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循环裂变与种种变异,并不能自行善解;它使科学前沿的巨匠,越来越难解释宇宙正在发生的神奇嬗变。而且,它给人类设置成千上万的“临界点”,使其从此不敢跨越雷,比如人最多只能活多少年,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最早是从多少年前开始,人体的各项指标必须在多少范畴才算正常,梦与海市蜃楼及不明飞行物等等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科学无论如何都不能回答:《老子》为何至今不能被破译;老子究竟活了多少岁;老子“紫气东来”的传闻是否属实;老子骑青牛而消失于茫茫沙漠的意图何在;老子骑青牛从天而降青羊宫的故事有何玄机;从《老子》而修行的千百万道士是否都在自欺欺人;因何从《老子》而衍化的兵家、法家、纵横家等等都特别厉害;《老子》所涉的时空与生命到底有多深广,有多高级。
如果老子尚在人间,必定不想多呆一刻:人多执迷于科学的技术,却不知直面人体、生命、宇宙的整体,最易获知天道;人多陷身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生死相搏、声色犬马的诸种漩涡,却不知它们正由科学的浅陋与道德的缺失所导致;人多在雕虫小技、知识点滴、人云亦云的圈套里迷失自我,却不知先从精神上体悟,即能体悟万物;天道无处不在,真理无处不存,人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随波逐流坚拒大智。
那么真正的科学是什么?《老子》全书所讲都是真正的科学:真理在“无”,绝非人的肉眼可以轻易观测,而须用心证悟;肉眼所及,虽是实存,却是更高时空的幻象,只求其表不求其,必为幻象所惑;只要突破表象的时空,摆脱人这一层物质的束缚,更高时空的真相立即显现,它比人类美妙、壮观、殊胜得多;从修养身心开始,顺天应命,重善积德,即能升华到生命的更高境界;只有从洪大的时空俯察万物,万物才纤毫毕现,绝无秘密可言。
我们需要立即从科学的误区拔出,切勿再为它低能的认识与可笑的实证封闭心窍;天道才是决定生命的根本,倘若天道也能像科学一样表述,天道就绝不是真正的天道,而是又一种欺世盗名、哗众取宠的庸俗哲学。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