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闲斋随笔(七):礼尚往来说富贵照妖镜1

发表于-2007年11月14日 下午6:01评论-0条

在最起先的时候,“富贵”应该是两个词,一个“富”,另一个“贵”,是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一个小孩子降生,大家随口就能说出的祝贺,往往就有“这个孩子,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但是在遥远遥远的过去,他长大了,最多只能大富,是一种“富而不贵”,或者最多做到大贵,是一种“贵而不富”。

早先,祖宗在给国人定义身份等级的时候,大约也是运用着“生态平衡原理”,把大自然的“虫子、鸡、老虎、棒”的生态循环系统,巧妙的移殖到人身上,让人在穿起了遮羞的衣服以后,在用起了杀生的刀枪以后,在众生中称霸了以后,也进入一个“自我调节”的体系,控制起因霸带来的私欲膨胀,并且是在风度翩翩中潇洒自如的实现。

这些个自我调节体系中,富、贵和礼尚往来,用智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成了无往而不胜的利器。

钱没有产生之前,贫和富的差别总是有限。人的本事其实也有限,那个时候,可以算做“自己人”的一个部落,群居在一起,打闹些须可以入腹的东西,还要随时防备着被别的部落抢了去。到了当真冲突起来,往往一个部落全军覆没,生命保障尚且无着,财产也就全无用处,人,对于维持生命的必须,也就在一个小圈子里,只是相对性的存在着一丝“贵”的差别。

而且这个“贵”差别实在太过于飘渺,也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显贵”,只是一种责任,想办法找到尽可能多的食品,然后再尽可能公平的分配开来,大约那个时候才没有因为分配不公而饿死的成员。首领的任务和权利更多的体现为责任和义务,据现今人的想象,若是将范围定义成以部落为单位的小群落,那应该是个平等的社会:虽然绝对平等从来就不曾现身,而且今后依然遥遥无期,那个时候的时候,还是被称为“人人平等”的社会。

到人的本事见长,事情就变得不妙起来。吃的东西有时候会一次吃不完,用的东西有时候会一下用不尽,当初飘渺的“贵”,终于见到实际的实惠,那个大禹治了水,立了功,做了带上实惠的“贵人”,而且在他的下一代身上,让“贵”实现了传宗接代,直接的传递给他的儿子:“贵”实现了最飞跃性的进步,从此以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成了颠簸不破的真理。

这种“贵”的传乘,最先“贵”起来的人有着最清醒的认识。他的“贵”和“富”有着密切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若是广泛的应用到次贵,再次贵的身上,“富贵联姻”的泛滥,就是对自己的威胁。这个时候,文明应运而生,用来让“富”和“贵”在其他人身上实现分家。

这种文明就是把人分成三六九身份等级的制度。其中,“商”是最低等的,虽然可以“富”却是并不“贵”的,就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土财主”终究只是“土财主”,上不得台盘;“儒”是最高等的,虽然“贵”却是并不“富”的,官不经商的时候,儒是不富的,即便如大唐“薪水”之丰厚,一旦遇到乱世,杜甫做为一个“免徭役,不纳税”的士子,依然要靠救济“结庐草堂”。倘若是落魄秀才,就更不值一提,比如那个孔已己,虽然穿着长衫,却是站在外面“打一壶酒,来两碟茴香豆”,应付几个小孩子,要用手护着,数过“多乎哉?不多也”,实在都并不富。

到了天下第一号的“贵人”成了所有人心目中理所当然的龙,对这种“富”“贵”的分家与否终于可以网开一面,这个时候,文明也已经渐趋成熟,其中“仁义礼智信”中的“智”被找到应用于拿“礼”将“富”于“贵”巧妙结合,并且在结合的时候,将“仁义”和“信”,远远的抛到一边。

中国是最大的礼仪之邦,“礼”是讲究“礼尚往来”的。“贵”的人手里,有的是权,用这个权为“富”的人支撑起一片“晴朗朗”的天空来,“富”的人绝不可以“来而不往”,因为“来而不往”是“非礼也”的,只要这么轻轻巧巧的一往来,“贵”的人就实现了“富”于“贵”的统一。“富”的人,若是不甘心只局限于“富而不贵”,也是可以通过“礼尚往来”实现“富”“贵”的统一。

“贵”的人原本有着些“规范”什么什么的权利,规范之后,只要犯犯规,自己做一个“即贵且富”的上上等人,轻而易举。“富”的人要想做“即富且贵”的上上等人,就要先“犯犯规”,然后才能拿到“规范”什么什么的权利。相比起来,倒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那些为政的由“贵”而“富”的贵人,心里有多得意,不晓得。那些由“富”而“贵”的贵人,心里有多不平衡,也不晓得。那些即不贵,也不富的人,就和更不贵,更不富的人多比比,心里并没有几多不平衡:因为,我们出生之初,大家就说,这个孩子的“命”,一切都是由“命”来注定的。

本文已被编辑[冰凤凰]于2007-11-14 23:51:10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照妖镜1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凤凰点评:


理性的思想,恬淡的文笔,解说着生命存在的某种状态。也许真的是“富”“贵”在天,由命;但“富”又怎样?“贵”又怎样?最多还不是只有百年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