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
刚刚立秋,秋雨就接踵而来,让一个吵吵闹闹的夏季渐渐有了些瘦色。雨已不在是急来急去了,雷声也高了起来,那助纣为虐的狂风也显得温柔了。雨细细地,轻轻的吟唱,让人所到的是一种轻音乐的妙韵,总是让刚走过夏热的人们感到舒服。房檐上的歌声清脆而又不失韵调,很有规律地按积水而作的心弦弹奏。过檐的风也只是轻吻了一下,然后消失在雨丝中去了。
树的叶子依然绿油油的,但是要比夏日庄重了许多,狂语的喧哗渐渐变得沉默起来,偶尔清风沸过,也只是轻轻地盈盈一笑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少妇的风姿,美丽着,稳重中又不失风采。知了老了,这些季节歌星最知生命的短暂,它们虽然还歌唱着,但沙哑的声波却有了一种苍凉的忧伤,透露出依依不舍的悲哀。
树荫下那些曾摇扇品茶的男女老少此时已不见踪影,只有几片早遗的黄叶静静的躺在斑斑漏影中,像是在回忆着什么?不远处的石房里偶尔传来一阵阵轻咳声,这是那位曾躺藤椅手摇折扇声如洪钟讲故事的老人吗?一阵凉风袭来送走了咳声,却拂开了石墙上的丝瓜花,黄橙橙地绽放。
村外的小河像是被人遗弃的一个孩子,孤独地静静的流淌着,那些白日戏水村童已经坐在学校里了,就连夜间偷偷而来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也似乎忘掉了那份惊慌和惊喜了,静静的的河水静静的流着,那些个太多的语言只能说给明年的夏季了。堤岸上的柳树似乎有些怀旧,不时地念道着谁家媳妇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地漂亮了。鱼虾却肥了,大胆地把肥美的身子不时地游向岸边,然而,它们却怎么也想不到村里的壮年汉子正在修补着鱼网。这不能不承认秋天同样也是鱼虾的悲哀。
山坡上的的草远远地望去已泛起淡淡的黄色,但是走近了却是绿肥绿肥的,沉甸甸的种穗压弯了弱不禁风的细腰,这就是这些野草们唯一能做到的繁衍后代的功绩吧!野草中也有高傲艳丽者,那就是牵牛花和野菊的姿容了。牵牛花努力地延伸着长藤,像条小青蛇般缠绕起身边的任何植物,可惜,盛花期还未到,只能看见青藤上渐露的花蕾。野菊顾不得面子,已是金黄金黄地笑了,细细地身腰高高举起圆圆的笑脸,好像展示出一种尊贵的傲气。难怪野菊如此盛气凌人,因为此时牵牛花和野酸枣还未释放出光采来。
山村的田地也有了秋的意境,玉米地虽然生气勃勃,但是恢白的玉米花已经告知人们一个收获的季节将要来临了。玉米地里的蟋蟀们也偶尔轻弹几声寥寥无力的琴弦,算是秋天的开幕式吧!
我的心境也如同初秋的况味,有一种身心解放的感觉,更有悸动的欢喜,因为,大地上所有的华丽变得风满成熟了,它们将是我要迎娶的新娘。虽然在悲凉音乐中,但是那醉心的芳香却能让我陶醉。
心情
这个夏日是过得异常地漫长,每天尽是惶惶不可终日,对于秋天的到来,也是望断了远路,望穿了双眼。
是日清晨,无意撕下日历最上面的一页,揉成团,随手扔到废纸篓里,而新呈现的一页,“立秋”二字迅速闯入我毫无防备的眼帘之中,内心顿时升起一种强烈的震撼。完全没有想到作日尽是夏日的最后一天,如果有暗地里的提示不知道该有多好,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立秋,是真正地,直立地站在了我的眼前,纵然居室外面依旧炎炎日晒,烈烈风吹;纵然温度计上的示数依旧没有降低,或许反而还会升高,但那些仅仅是作夏日最后垂死的剩阔,临终的余威。无论此日之后,残喘的夏日还会怎样灼烧,蹂踢,压榨整个万物生灵,但,从是日起,它已是完全被宣告结束,气节已是公布秋的到来。夏心怨也好,心恨也罢,它与秋都会在今日按时地完成交接。
以往对于秋也只是大众之下的情思,曾经如是拼凑过:
天清清兮云轻轻,
雷填填兮雨冥冥;
风飒飒兮木萧萧,
情凄凄兮泪盈盈·
不过,大约是自己真的有些长大了,经历了一些不足提道的世事,心情尽是变得平和了,而又在秋的色彩中一渲染,不觉尽恋上了它的好处,无容之下尽也是背离了初衷,这在以往是完全没有过的。
忆于十七岁,或更年幼一些,我是喜欢追求鲜艳的色彩:红得灿烂,紫得干净,绿得新鲜······所以那时我是全身心,全情意地对春朝的祈盼与仰慕,更甚一些,整个人都是交付于春光之景的。
喜欢 春风吹绿杨柳岸,春雨润红桃花瓣。有时为了寻得一两处实际的景象来佐证自己,尽也是满市里转悠着寻找杨树啊,柳树啊,桃树呵!市中是不易寻得的,就趁着周末稍得的闲暇往郊外,或更远的乡下奔,只要能寻得 杨柳嫩挂绿,桃花浅抹红,就不枉此行了,更是感到莫大的欣喜与满足。
时至三月,四月,一片春景融融,更是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欣喜也渐变成一种疯狂,有时尽是假请病假,飞奔外出踏青涉水,懒施施地欣赏郊外的盛色之春:那天空中,燕子双双并羽飞;那树枝上,莺儿对对交语鸣;那繁花间,蜂腰扇翅忙,蝶舞细弄腰;那绿水里,肥鱼生细浪,浪起荡香风。整个就是融入了华春之中,整个就是对春的爱慕,那时对于秋的滋味是毫无感觉而言的。
每次记忆,每到 门前千树花争艳,窗外一片荣草绿之时,那种疯狂中也夹杂着恐惧,谁都知道盛春的背后隐藏着的就是夏日的戏份。我是仇恨夏日的,对它总抱着极大的抵触情绪,总是把春天的消逝死扣在夏的头上,一切的罪过都是抛向于它。有时,或许是逃避,或许是挽留,也或许是掩饰,日历上春宵的最后一页是不忍心撕下,揉皱,扔掉的,一直挂在上面,希望它能给我一个春宵的梦,直至只剩下唯一的它了。
何种说法且罢,十七岁之前,总觉是春日可恋,夏日可恨,秋日可悲,冬日可畏。而十七岁至此,仿佛过早地告了立秋的年龄,心境也随着转了一个大的角度。境由心生,情由境起。境变了,心情也是转变了,变得春之可悲,秋之可恋。这到好,春与秋在心间这样一对调,对秋天是喜爱有佳了,这样心情也变的与秋味一般平和,这样两者一相融,秋就在心中稳固存在而富有另外的意义。
“自古逢秋悲寂寥”现在却是怎么也想不通。对于秋天,细细道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总是用来刻画伤感的替板,这样它承载着太多的苍凉,落寞,凄惨,苦闷。也许秋天有一种灵异而敏感的情意,它将这些情意交融于景致之中,在无人在意时慢慢散发出来,其中又隐含了一种极强烈的,能挑动人类以悲为基调的心弦的力量。秋风秋雨,秋日秋月也因这样而背负着沉重的人类抒发的秋思秋绪,仿佛古时定论于秋,它就是谱写伤感乐章的日子,这样被寄托愁怅也就顺理成章了。寻摸于华章丽句之中,雨打芭蕉,风卷残云,日落荒山,月洒冷霜,在秋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所达到的效果犹如一方决堤,四方遭灾;一语鸣秋,千思生愁。可怜呵!
我是喜欢静的,“静以修身,静以养德,静以铭志,静以致远”这更让我持静于心,而现在又多了一些平和,两者更是相得益彰,符合恰好。
自我觉得,秋在四季中是安静,沉思,柔和的,它没有春光烂漫,亦没有夏日炎炎,更没有冬景的萧条与肃杀。在秋日里,一切的景致都呈现出一种仁慈,祥和,与一个有了儿女的女性一般,那种老练,脱俗的成熟中没有丝毫的骄躁与盛气凌人,它的气味让人感到的是安全与塌实。
秋天,天高云淡,风清气清,更觉是一种高邈,深远,能让人在不觉中就陷入了对生与死的沉思之中。秋又是极其纯净而透明的,与“明处多时暗亦多”有着亘古的对立,只是凡庸的我现在才发现而已。在秋的氛围之中,就连附着在驱壳之上的灵魂都得到了彻底的洗涤与渲染,感到的是一种纯真的净美。
每一个有情感的生灵都畏惧于死。生生不息,是生的角色,而生又有所息,这正是死所控制的节奏。
从生死循环上讲,死或许是另一种开始,当然这或许是一种对死恐惧的朦胧化,但毕竟那是终结,死后又是怎样的风景又有谁能未卜先知呢?
生又何喜,死又何悲,何不像秋所展露的那样一般达观与从容。
秋,如同一个经历了许多世事变迁,风云变幻的老叟一般,对于生命的结束表现出的是一种极高的淡然与从容。受到它的熏陶,让我都感觉到死仅仅只是一种经历而已,在它的光环之下,什么都已看得清淡,如若心无旁物。
如果一个人在春景中死去,他一定是极不情愿的,可能还会感慨生死风云的无常,随时,随地,随机地降落在每一个生命之上;如果一个人在夏日中死去,他一定是愤怒的,可能还会感慨人世交错的险恶,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居心叵测,防不胜防;如果一个人在冬天里死去,他一定是悲伤的,可能还会感慨人情的冷暖,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膜。比之于春夏冬三季,如果在秋日里死去,是完美的,那样不但没有任何感慨,或许还会觉得是一种幸福,就如在慈母温暖的怀抱之中,安然地闭上眼睛,没有一丝牵挂,或许脸上还会遗留下一丝微笑。这就是秋所赋予生灵的达观和从容,从容得就如向身后挥一挥衣袖。
是的,我现在对春是感到有些厌倦了,正如过于浓烈的花香容易让人感到疲惫一样,现在移情于秋,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善变的人,而是觉得春或多或少是一种庸俗,愚痴,而不 像秋那样达观,从容,闲适,淡雅。
秋它语我清淡,语我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变云卷云舒。
秋它语我谦虚一点,平和一点,从容一点,真一点,美一点,善一点。
临风闭眼。触水收心。
秋呵!
-全文完-
▷ 进入左岸dě鳯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