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江南最忆是杭州(二)——走近古都(四)ferryman

发表于-2007年11月14日 下午5:29评论-1条

二、解鞍少驻初程

杭州这块“用独木舟划出文明曙光”的神奇土地,就象一首甜美而又苦涩的童年歌谣,依稀汉唐旧梦,仿佛乱世桃源,不论暖风犹记西湖歌舞,还是雨打风吹断桥残雪,当我们站在历史的海岸线上,推开这扇古老短暂而已发黄的窗页,望钱塘潮起潮落,听涂杭暮鼓晨钟,兴废之感涌上心头。自吴越王钱鏐建都杭州之日起,历经南宋王朝而消亡,223年的中国江南之古都,有过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有过铁马冰河,边境硝烟。五代十国之吴越国,辽(金、元)、夏、大理并存之南宋王朝,杭州都则都也,竟不曾有过一日四海归一虎踞龙盘之豪气,更不曾做完并吞南北,威摄宇内,臣服四方真龙天子梦。较之长安洛阳北京,何其渺小?然而,自有都之日起200多年,却不曾饱受长安洛阳岁岁干戈,夜夜烽火之苦难,歌舞升平日日晓风明月,富甲天下年年绿水青山,其中滋润心头的那种甜美惬意,又岂是北京洛阳长安能够体味得来?

徘徊于浙江临安市锦城太庙山的钱王陵园,拂开迎面清风,穿过清幽的时空隧道,寻找青山绿水铭刻的历史真迹,哪怕只有一点点。在这里虽然找不到骊山身边那些枕山蹬川的帝王霸气,也感悟不到北邙山下刘秀枕河蹬山的千古疑惑,然而在这规模宏大,龙虎两山左右合抱的陵园里,到处松柏苍翠,芳草萋迷。登上安国楼,青山绿水秀丽美景尽收眼底。久久凝视钱王第三十三代孙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为牌坊惠赠“钱武肃王陵”之墨宝时,历史的时空一下子点击到唐朝末年那烽火硝烟的岁月。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把中国封建社会盛世繁荣昌盛推向历史巅峰的大唐王朝,在阅尽人间春色之后,在乐极生悲的《长恨歌》中而军阀割据、四分五裂。当其蕃镇割据,占地为王之时,就是唐、宋两大王朝之间70余年,以分裂取代进步与文明的历史被愚昧与自私蹂躏强j*之际。公元907年后梁朱温政权取代李唐王朝之后,古老的中原在短短的70余年时间里(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至公元979年赵匡胤之弟赵光义统一中国,),五代相继更替(梁唐晋汉周),江南十国并立(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只有北汉在江北),中国从此在分裂割据的混乱历史中,使高山流血,江河泣泪,经济濒危,文明倒退,东周战国之历史重演。“周公”王者之令不从、各地割据势力公开与中原抗衡。当此之际,江南虽然十国并立,却少有硝烟,民生殷实。此时,镇守两浙之吴越王,他以惊人的智慧与胆识,武力保边,文明建国,发展经济,“北事中国,保境安民”!为稳定江南,和睦友邻,最终为配合中原赵氏王朝完成中国统一大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杭州建都立国而臣事中原的历史英雄钱镠!

历史是一壶耐品的烈酒,让人深思让人醉。虽然河山已久,但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决非历史的自然规律,华夏有朝以来,维护一统,保境安民则是永远不可更改的祖宗法令!这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祖先们在河图洛书的“中国”背脊上写下的祖训!历史不会忘记:这个走贩私盐而济家却贫的穷苦孩子,凭其从军行伍镇压黄巢农民起义而受朝廷重用的吴越王钱镠,在他的脑子里不知道什么叫农民起义,也不知道什么叫改朝换代,他只知道维护河山统一,永保百姓安乐,则是他戎马一生的追求与准则。当黄巢不堪民命,揭竿而起流动作战于苏杭之时,他一马当先而逐之。当地方军阀占地为王分裂国家之时,他冲锋陷阵,大义灭亲维护一统。一平越州刘汉宏叛乱,二平董昌自立中央。为政期间,他废寝忘食,治理钱塘,疏通西湖,兴城建郭,保境安民而使杭州一跃成为与长安洛阳齐肩的世界大都市,功高盖世。

如果说钱镠可歌史册,自然可泣春秋,历史的辩证法写在每个中国人的脸上。在不知不觉地维护民族团结,确保国家安定统一的过程中,他哪里知道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正如当年岳飞清剿洞庭湖钟相杨玄农民起义一样,竟是他人生历史之败笔!假如当时他能走出君臣父子封建礼教的圈子,顺从农民起义的历史潮流,毅然与黄巢为伍,中国的历史又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从某种意义上说,钱镠从来没有作出过什么艰难的决策,无论是他誓死效忠董昌、镇压黄巢起义军,还是平定刘汉宏叛乱之时,其心中只为中原一统、江南平安计耳。一旦董昌拥兵自重而自立王朝,与中原抗庭分裂国家之时,他又毫不犹豫地血洗江东,一剑而平董乱,死心踏地维护中原一统之江山,其心之诚至此,岂可作煮酒茗茶之谈耶?一个穷苦农民出身的儿子,一个曾经少读诗书的穷秀才,一个曾经被官府揖拿而欲治死罪的通辑犯,到底是什么精神和力量让他走上了维护安定,顾念国计民生而终身不悔的不归之路?作为君之臣民,奉命平叛,农民起义与军阀割据孰是孰非?逐黄巢而保安宁,能说是他的错吗?果真如此,奉旨平定自立为王反叛中央的救命恩人董昌,不也错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之精神还不可能滋润和唤醒农民意思的时代,他心中只有一杆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这是比天还大的理,谁违背了这个理,那就是天理不容,世人讨而诛之!原来中国人最朴素最纯真的民族理念和阶级感情竟在此间,除此之外,岂有他哉!

今天我们在民本治国科学发展的理念中强国立威,国人共幸。须不知还在钱鏐吴越而王杭州的年代,先进的吴越文化就已经把这崇高的思想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动乱的年代,尤其在北方积贫积弱的年代,如果吴越以江南之富庶北伐中原而王关中,也许云雨间事耳,就象当年曾国番平定太平天国一样,如若挥师北上而取北京,难道就没有以曾氏湘军之势力而入主紫禁城的历史机遇么?愚忠未必不是一种最崇高的美德!自唐未创立吴越国,北起苏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真可谓“一剑霜寒十四州”。继而推行“事奉中原不失臣节”、“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一举成为富甲天下的经济强国,不以已欲而为之,只以民本而虑之,这才是钱鏐的伟大之处。试想五代时期,中原大地连年内战,遍地烽烟,而吴越一隅,未受战乱之灾而富甲天下。唐亡梁立之时,后梁派使者来杭州敕封,众将力主拒封讨梁,谋臣罗隐弥留之际血书奏章力劝钱鏐拒梁北伐,取天下而自王关中。一向对罗隐言听计从的钱鏐痛苦地拒绝了罗隐的临终遗言,尽管主宰天下而为真龙天子对他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但他却苦口婆心地向众将及子孙陈述尊奉中原之大义,当堂与众将折箭为誓,保证世代尊奉中原,保持中华一统,永不分裂。钱鏐慷慨正言:“我若出征,邻国乘虚来袭,百姓必遭荼毒。我以有土有民为主,不忍兴兵杀戮。”钱鏐临终,将祖传的中原坟茔之土传给了继承者传瓘及幼孙钱俶,立政治遗嘱以示子孙:“……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大之礼”!以民意为归,民利为先,民族统一大业为重,如此审时度势明智之举,岂是常人感悟得来?

我们应该记得1999年美国炸我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撞我王伟飞机之时,国人共愤,誓有不战美国无以立国一般,然而国人愤慨之后的冷静,把仇恨化为强国的动力,这些年我国gdp总值连续上扬,国力大增,连嫦娥一号也飞到月球身边,国人共庆平安和谐富强。我们更应该记得解放北平之时,如果傅作义将军誓死抵抗,古老的北京城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今天我们携手2008北京奥运之时,难道不应该铭记傅作义将军的历史功迹吗?也许这正是对钱鏐民本思想的某种注脚吧。钱鏐之幼孙钱俶为吴越王时,正直北宋王朝北定中原南收十国、“普天之下,莫不翘首太平”之历史时期,钱弘淑(俶)遵照先帝钱鏐“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的遗训,毅然撕毁南唐李煜致钱俶“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之求救信,主动配合赵匡胤以大批精锐夹击南唐。之后,为“保族全民”,生产力免遭破坏,人民免受生灵涂炭,将自己“三千里锦绣山川”和十一万带甲将士,纳土归宋,使当时经济已居全国之首的吴越国免受如金陵南唐王朝以死抵抗而惨遭屠城之难的可悲命运,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一个强盛的割据王国与新生的中央政权的和平统一。如此惊世之举,这岂是以诚信与大义可以诠释得了的?

可以想象,苦心经营近一个世纪而缔造富甲天下之吴越经济文化,一日之间拱手北向,身历其境的钱弘淑要承受多少灭祖灭宗之骂名、多少痛苦艰难之决策!更难能可贵者,钱弘淑弃王纳土归宋之后,为消除北宋王朝对深得民心的吴越国钱氏王族的疑虑,避免燃起战火,使吴越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乱之中,先后携家族3000余人,告别祖宗世代居住的富饶之乡,克服千难万险,迁入汴京,以“从此钱塘吴越不复存在”为代价,稳定和巩固了中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局面。高风亮节,巍巍乎浩瀚无边,滔滔乎排山倒海!这是我华夏民族的伟大与骄傲!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曾指出:“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足安乐。”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盛赞钱氏给吴越人民带来的福祉:“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明代朱国祯更是一语中的而称钱氏:“完国归朝,不杀一人,则其功德大矣”。今之国人,回想当年香港澳门回归母亲怀抱时我十三亿炎黄子孙那种不可言状的自豪与骄傲之感尚在眼前。细品钱镠王朝纳土归宋,心中释然之感油然而生。忽而觉得南唐后主“违命侯”慨叹春花秋月往事,无语东流的悔恨与无奈,似乎也心领神会于舜间,当年晚唐皇帝赐钱镠“金书铁券”之真意也方才悟得,此中真谛悄然而解。难怪宋太宗赵光义“申誓于山河”,向天地发誓永保钱氏子孙富贵。钱氏完国归宋之大义,致使后世曾经屠城杭州滥杀功臣的朱元璋也感慨万分,继而格外开恩善待钱氏后世子孙。功也,钱镠!福也,中国!

不曾有过一统江山的王朝,不一定与弱小齐名。曾经雄踞九州之古国,未必芳名永驻,恩威四海。杭州为钱氏吴越王朝而骄傲:钱镠不仅是雄居一方、身经百战、智勇双全、文韬武略的君主,更是一位深谋远虑、审时度势,顾全大局功勋卓越有恩于吴越百姓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书法家。他不仅是吴越文化的缔造者,是繁荣昌盛的播种机,是中原经济重心南移的开拓者,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更是中国和平统一的使者和设计师!

今天研究杭州古都历史的人,除了在欣赏山水之外,不能不研究吴越文化。作为一个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吴越文化,自钱王创立以来,经三代五王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代著名教授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古文鉴赏大词典》中收录五代前吴越地区文化名人就有7人,五代及其后的吴越地区文化名人有33人,占该书文化名人的30%。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五代前、后的吴越地区名家达12人,占整个教材的30%,两个30%,在看视偶然的巧合中既反映了钱氏王朝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更说明吴越地区已经一跃成为文化之都和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尤其是更具文化特色的佛学兴盛,使其成为吴越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从而奠定了杭州古都“江南佛国”的历史地位。据《咸淳临安志》统计,吴越都会杭州有寺院150多所,其中功臣塔、灵隐寺、天柱观、六和塔、雷峰塔、保淑塔等都成于吴越时期。诸如灵隐寺的弥陀石佛、摩崖石刻和石塔、凤凰山的梵天经幢等吴越时期文物保持至今,堪为国宝。

没有清廉的治世环境,没有高速发达经济基础,就不可能成就兴旺发达的文化艺术。北宋统一之时,长安、洛阳、扬州等盛唐最繁华的世界大都市,在连年战火中残破不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六朝古都之金陵,也在李煜“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感叹中花谢花飞。只有杭州因和平统一又一次免遭战火劫难。“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文人墨客之抒怀,正是杭州已经领先于长安洛阳而誉为“东南第一州”的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

也许我们不应该用此起彼伏来诠释战争对经济文化的影响,但是,中原战争摧毁了中原经济文化,中原战争却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中原经济文化与江南经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当中原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时,正遇江南吴越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良禽择木,好雨知时,南北经济文化的汇流,这是中国历史走向繁荣强大的象征。钱镠作为江北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开拓者,以民本为先,与他的子孙们领导杭州人民,如饥似渴地吸取中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并将南北融合之更先进的科学文化应用于治理江南的伟大实践中。

我常想,但逢每年八月十八日,我们再去钱塘观潮,西湖赏月之时,是否还能听到一点当年钱王治理杭州的号子声,是否还能寻觅到一丝儿当年钱王派一万名弓箭手与潮神搏斗而根治钱塘潮时的缕缕痕迹呢?钱王治杭之时,一方面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整治了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从而把吴越建成了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钱王射潮”的历史故事,不管是神话还是传说,至少是当地人民对其治理钱塘历史政绩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晒盐、制茶、制瓷、丝织业等手工业,确保杭州国富民丰。值得一提的是,在封建社会强调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特殊的历史时期,钱王却毅然冒天下之大不讳,积极提倡鼓励发展商贸,通过商贸交易,沟通了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经济带,实现货畅其流,物尽其用,致使两京(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经济重心逐渐向苏、杭、明(明州)转移。与此同时,他还大胆对外开放,主动与日本、朝鲜、泰国等国发展商贸关系,互通有无,把杭州从真正意义上建设成为翼附长安洛阳的国际化大都市,从根本上繁荣和发展了苏杭经济文化,成为当时江南一颗耀眼的明珠,这是杭州敢为人先的历史见证!

有这样一则故事,至今回味无穷。唐朝景福年间,当时的吴越王钱鏐准备扩建杭州城,有个自诩为知天文地理通古今王道之变的方士前来献策:“若改旧(城)为新(城),有国止百年。若填筑西湖,以建府治,国运十倍于此。”钱鏐却调侃道:百姓赖西湖灌田耕地,填湖筑城而断百姓生路,岂可为之?况江山千年不换人主,未所闻也。吾有国百年足矣!虽然钱鏐当时一语成谶,吴越国七十余年而纳土归宋,但扩建城廓,修建楼台,治理西湖,造福百姓,已载青史。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西湖则无杭州,西湖因杭州而名世,杭州因西湖而生辉,谢钱王不填湖筑城之功也。一日为王而为民生计,民拥而戴之,一日为王而为损民生之利益,乃水之覆舟耳。钱氏王朝虽然短暂七十余岁而亡,没有走完他本该走也确有可能继续走的路,然其国泰民安美丽富饶所承传的王道精神却万世称赞,永垂不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而又好又快展翅腾飞之吴越经济文化至今闪闪发光。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并且自豪地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繁荣始自钱王开创的吴越经济文化腾飞时期。如果没有钱氏三世五代与勤劳勇敢的杭州人民一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今天的宁沪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地区是否会有如此“东方明珠”,是否能真正意义上承担起中国经济振兴的“龙头”地位呢?公元1972尼克松访问中国来杭州时如是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杭州是这个国家的心脏!难怪毛泽东曾40次来杭州,竟把杭州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也许正是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所感言:吃水不忘挖井人!杭州、开封的钱氏家族的祖先们,你们听到了吗?

走进今天的新杭州,吴越王都已成千古,王者霸气悄然远逝。回首处,雄居东南之梦已醒,古国江山不再,只留得绿水青山思伊人。虽不曾兵毁弓藏,却也解鞍田畴,保境立国,何为少驻初程?惟赵氏窥江,南北一统,举家北向,天下康宁!而今钱塘潮涌,西湖揽胜,竟争得千年风景、万世金锅,日日夜夜恩惠着祖祖辈辈在这山水间生活的杭州子孙。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ferryma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古都曾经的故事,
与今天也许还有一些连带,
但久远的昨天,
与今天也有了一定的距离。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朋友的文笔比较厚重,让人受益匪浅。问好!at:2007年11月14日 晚上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