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历史的移花接木--顺治到底为谁而狂?拜星月

发表于-2007年11月14日 下午5:14评论-0条

传说中明末歌妓董小宛,色艺双全,名满金陵·她与”复社”中的书生冒襄(即冒辟疆)一见钟情,双双遁迹杭州,结成夫妻·婚后不久,清兵攻陷杭州,冒襄流落他乡,董小宛被掳掠,献给清世祖顺治皇帝·顺治帝对董小宛爱怜万分,为避当时清宫不纳汉妃的制度,顺治帝钦令董小宛拜鄂王为义父,随即封董小宛为贵妃,将她养在景色幽雅的兰馨宫·

顺治皇帝迷恋董小宛的事不久就被皇后知道了,皇后不禁醋意大发,上告孝庄皇太后·二人一番密议,决定伺机除掉董小宛·

再说冒襄逃回故乡江苏如皋,托人带信给在京做礼部尚书的伯父钱谦益,要求设法帮助她去见董小宛一面·钱谦益便买通了内宫仁和太监,将冒襄扮成小太监带进宫去·

正当董冒二人依依不舍之时,突然闯进七八个宫廷侍卫,后面站着皇后和皇太后·董小宛知事不妙,忙掩护丈夫越窗而逃·皇太后·皇后逼问董小宛逃跑的时什么人,董小宛矢口否认房内有人·她们抓不到话的把柄,不禁怒火中烧,命人拿来九尺白绫,赐董小宛即刻自尽·

等到顺治帝闻讯赶来,董小宛的一缕香魂已经气绝·顺治帝抚尸号哭,似疯似痴·他感到人生虚无,万物皆空,便毅然出家去了·

这就是人们在民间流传的顺治帝与董小宛的凄美的爱情的众多版本之一,但是这种说法是不是历史的真相呢?我们一起来探索!

董小宛,本名董白,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1651),一字青莲,为清代秦淮名妓。“金陵八艳”(陈圆圆、柳如是、李香君、顾眉、朱无瑕、赵令燕、马湘兰),都是明末举世艳称的名妓。名震秦淮河。天资巧慧,被称为“针神曲圣”。

到崇桢十七年(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自尽煤山时,董小宛早已是艳名远播的美女,她已经二十岁了;而此时的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清顺治皇帝,他的年纪最多也超不过七岁(因为直到七、八年之后,十四岁的小皇帝才够年龄册立他的第一位皇后)。在那个早婚的年代,十六年即为一代人,尚不谙世事的七岁小皇帝怎么可能爱上“阿姨辈”的女人呢?显然这是不符合逻辑的,那么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其实真正的董小宛早在崇祯末年便从良了,当时她十九岁。她的丈夫冒辟疆,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一起,被共称为明末的“江南四公子”。是江苏如皋人氏,名襄,号巢民。明朝灭亡之后,他便隐居乡里,终生不仕。才色双绝的名妓,嫁给颇具民族气节的名流公子,这段姻缘还是十分般配的。

但是董小宛一生也没有成为“冒夫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的丈夫冒辟疆没有足够大的官爵(明清制度,只有朝廷一二品大员的正式妻子才能称为“夫人”,享受诰命),更主要的原因是:她只是冒辟疆的妾室,终生并没有成为冒襄的正室,这不能不说是那个年代身份地位的不平等·

嫁入冒家的第九年,即顺治八年(1652年),二十七岁的董小宛遂“以劳瘁死”时年二十八岁。冒辟疆伤心欲绝,在后来<影梅庵忆录>一文中回忆他和董小宛这一时期的生活是写道:’乙酉(顺治二年)流寓盐官,五月复值奔陷,……令初下,人心益惶惶,……自此百日,皆辗转深山僻路,茅屋鱼艇·或月一徙,或一日数迁徙,……而姬(指董小宛)之瘁,至矣尽矣·”董小宛与冒襄生死与共,二人婚后一直没有分开过·冒襄把她葬在影梅庵,特写了<影梅庵忆语>一文,追述董小宛生前的事迹·亲友婢仆都为之伤心不已。

士林传闻,当初冒董二人一见钟情,但因身份差距而不知能否终成眷属,便去烧香求签。董小宛先去,却求来了一支大概意思是别后相思、无力回天的下下签。于是冒辟疆再次去求签,却得了和董小宛一模一样的一支签。朋友为安慰两人,便去帮他们再求一次:谁知那支不利姻缘的签又跳了出来。于是众人都以为鸳梦难谐。谁知后来竟能共结连理,都是喜出望外,认为那座一向以灵验著称的庙宇也不过如此。谁知董小宛红颜薄命,虽然是嫁给了冒辟疆,共同生活的时间却非常短暂,姻缘中途阻绝,阴阳两隔。——果然是只能终生相思、无力回天·而要到董小宛去世后,董鄂妃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弄清了董小宛并非董鄂妃,那么董鄂妃到底是何许人也?

董鄂氏就是清世祖孝献皇后(?-1660年),名叫乌云珠,又称“董鄂妃”,栋鄂氏,世祖福临之妃,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18岁入宫。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破格颁诏大赦,其父亦进为三等伯。第二年,生皇四子,仅仅活了三个月就不幸地夭折了,未命名。顺治手书“敬佛”碑(拓片),福临的百般劝慰和关爱并没有减轻董鄂妃因失去爱子所产生的精神痛苦,本来就十分孱弱多病的身体,又雪上加霜。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玉殒香消,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据福临说,董鄂氏死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崩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爱子爱妃的接连死去,使福临的精神几乎崩溃。他万念俱灰,看破红尘,弃江山社稷如敝履,执意要出家为僧,并让和尚溪森为他剃了发。后来由于溪森的师父玉林琇以要烧死溪森为要挟,才逼得福临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福临悲恸欲绝,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董鄂氏死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福临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宠冠后宫的红颜知己魂归西天,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天子福临留下了无穷的哀恋和回忆。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福临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顺治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奉天通志》,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奉天通志》记载:“何和礼满洲董鄂氏,世居董鄂地方,相传宋赵王秀之后”也有类似的相传,赵氏宗室随徽宗、钦宗北狩五国城,繁衍成当地大族,改名为伊尔根觉罗氏。觉得这些推理都有点后人阿q式的臆想,不是很靠谱。不过倒是有不少帝姬被赏给了金国宗室。这些北狩的宗室们,为改良女真人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传说也罢,猜想也好,最后归于一致的认识就是,这位董鄂氏姿容绝代,才华出众,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赢得了顺治帝专一的爱情,并至死不渝。那么,她有着怎样的魅力,能赢得顺治帝的倾心相爱?我们只能在这里想像过去的历史,历史毕竟不能重演,而这位绝代佳人最后只得香消玉陨,奈何多情天子空遗恨!

满洲八大姓氏的内容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为:《清稗类钞》记载的《满洲八大贵族之姓》称:“满洲氏族,以八大家为最贵。一曰瓜尔佳氏,直义公费英东之后;一曰钮钴禄氏,弘毅公额亦都之后;一曰舒穆禄氏,武勋王扬顺公何和哩之后;一曰纳喇氏,叶赫贝勒锦台之后;一曰栋鄂氏,温顺公之后;一曰马佳氏,文襄公图海之后;一曰伊尔根觉罗氏,敏壮公安费古之后;一曰辉发氏,文清公阿兰泰之后。”

而根据民族学者刘庆华的实地调查的结果(见《民族研究》1983年第一期)证实满洲八大姓氏应该为:佟佳氏(佟),瓜尔佳氏(汉谐音为关),马佳氏(马),索卓罗(索),齐佳氏(齐),富察氏(富),纳喇氏(汉谐音为那),钮钴禄氏(汉译意谐音为郎)。这八大姓氏中除齐佳氏外,皆为清帝后族,七姓中被封为嫔妃以上者有41人,且世代有显赫高官,齐佳氏亦为满族显姓望族。

《奉天通志》记载:“何和礼满洲董鄂氏,世居董鄂地方,相传宋赵王秀之后”也有类似的相传,赵氏宗室随徽宗、钦宗北狩五国城,繁衍成当地大族,改名为伊尔根觉罗氏。觉得这些推理都有点后人阿q式的臆想,不是很靠谱。不过倒是有不少帝姬被赏给了金国宗室。这些北狩的宗室们,为改良女真人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顺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被册立为贤妃,一个多月后顺治又准备立她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册立典礼是在当年十二月初六举行的,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董鄂氏入宫后,与顺治的感情与日俱增。顺治后来在《端敬皇后行状》中回忆:他下朝时董鄂妃总是亲自安排饮食,饭菜做好后更要先品尝。当他批阅奏章时,董鄂妃常陪伴在他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她也往往为他们说情。

顺治十四年四月初七,董鄂妃生下一个男孩,排行第四。随着新生儿的诞生,清朝后宫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变得更加残酷。

顺治的父亲皇太极先后娶了包括孝庄皇后在内的五位皇后和妃子,都是蒙古族。

顺治的第一个皇后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是内蒙古科尔沁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顺治八年立为后,在顺治十年时被降为静妃。顺治的第二个皇后是孝庄的侄孙女沁贝勤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孝惠皇后,顺治仍想把她废掉。因为顺治一心宠爱满族血统的董鄂妃,引起孝庄太后对董鄂妃的嫉恨。

董鄂妃即将生产时,孝庄搬到北京永定门外20华里的南苑,这是专供皇家冬天狩猎阅兵的地方。

董鄂妃生下皇子不久,孝庄便以自己身体欠安为由,传下口谕令董鄂妃前往南苑伺候她。董鄂妃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前往南苑照顾孝庄,她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不幸的是,新生的孩子活了不到300天就突然夭亡了。这对董鄂妃是致命的打击,从此她一病不起,在痛苦中挣扎了三年,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

董鄂妃的死,令顺治难过万分。董鄂妃死后两天,顺治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并亲自撰写了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

顺治送走爱妃后,就选择了净发出家!其实顺治并不是突然想出家的,据历史学家陈垣考证,顺治对佛教的启蒙始于一代高僧憨璞聪。顺治十年,这位高僧入宫,他对佛法的解释深深触动了顺治。

在憨璞聪推荐下,僧人玉林和茆溪森先后入宫讲授佛法。顺治开始信佛,法名“行痴”。这位行痴皇帝在爱妃火化后的当月,就请茆溪森为自己举行了净发仪式。

皇帝出家震惊朝野。在孝庄的压力下,茆溪森的师父玉林把茆溪森绑起来,并架起干柴,要当众烧死他。就在这时,传来顺治决定蓄发留俗,不再出家的紧急口谕。

顺治没能当成和尚,三个月后,他在病中把身边的近侍吴良辅送到悯忠寺代替他削发为僧。

五天后,顺治带着无限惆怅,在紫禁城养心殿闭上了眼睛,年仅24岁,死因是天花。顺治去世距董鄂妃病逝,仅隔三个多月

为什么民间和小说家们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与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或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故意中伤,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董小宛是江南名妓,有段不凡的经历,福临又是个懦弱的,又重感情的情种皇帝,有段缠绵的婚姻史,这种情况到了文人的笔下,才添枝加叶,杜撰出许多无根由的情节来,于是一部部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便诞生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拜星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那片红帆点评:

历史,就这样被文人演绎成传奇故事,而真实的面目,却为作者所论证还其本来面目。文章层层剥笋般道来,列举了一系列史书记载段落章节予以佐证,展现了一条清晰的脉络,读来自认贴实,让人信服。可值一读,问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