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可能有点奇怪:一个门外汉,连续三篇“看诗歌”。这篇就是前两篇未说完的话,是一个多年喜欢诗歌的读者的心里话。就是希望诗歌走进火热的生活,走进大众的思想中,不要浪费了作者的才华,不要贫困了作者的笔杆!
写文学作品容易,写诗歌最难!真正达到出书上市,是了不起的水平,包含了作者多少的心血。然而,不去研究市场,不去研究读者心理,一味关起门来写自己的喜乐悲,最终它的效益在哪里?
一个诗歌的作者,不知道自己的定位,耗尽了才华,说不定家人还跟着受穷受气。为什么?就是忽略了自己是做什么的,这样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一个诗歌的作者,他不是神甫,不是牧师,不是寺院的方丈,而是一位高科技工作者!同所有技术型的科学工作者是一样样的。一位作者,就是一条生产线,创作,也就是生产产品。诗歌,是精神产品,同一切商品一样,它的生命,它的价值,就在于它的顾客,他的受益人群越大,它的价值也越大。这也是很简单的道理,只是不重视罢了。
在好的高科技,都是为人类现实的生活服务的,让人轻松方便,快乐简单,就是科技为人服务的目的!电脑在60年代,只是美国国防部最重要的军事高科技,几十年后很自然地进入百姓家里。一百年前,汽车是皇家贵族的独断品,但福特下决心要生产美国普通家庭买的起,几百美元一辆的t型车。说明了,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最终是为大众服务的!
诗歌人材不少,市场投放的产品很少。不是大众不喜欢,是创作出来的产品不符合大众,因此被市场淘汰。有人总认为诗歌是高雅文学,本身就不是为大众服务的,这其实是害了那些有才华的作者。从古到今,诗歌都有通俗易懂,教悟向善,歌颂美好的作品千年不朽,仍在发光发热。能定义它不是有用,有价值的宝贝吗!
现在人的文化水平都高了,最起码达到高中,大部分文学作品都能够欣赏了。这是好事,是市场的扩展。诗歌恰恰不去顺应市场,而是越写越深,越深越玄虚,离大众越来越远。作者与读者永远不在一个水平档次,不能用自己的水平去定位自己的作品,而是每写一篇,心里总想着,能不能读懂,能不能大部分理解。大概很少有作者把自己刚写的作品拿到报摊前让普通读者看,而是一定拿给身边好友,同水平的人先睹。这就是问题!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好的体裁,短短几十个字,就是一个场景,就是一个道理,最适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有点时间,随手翻翻,几分钟就是一种享受。问题是他看不懂,别说几分钟,一年也没弄明白,谁还再有兴趣读。下班后人们视觉接受的东西很多,电视,电脑,报纸,杂志,他最需要通俗的东西,最少占用时间,又能愉悦精神。
再者,诗歌的创作者们,写自己心情的多,写景物的多,每一本诗集里,包括近年获奖的,都有—个通病:写身边实实在在现实的少,而且是很少。这么好的时代,能写的东西太多了。现代婚姻的问题,教育子女的问题,城乡问题,经济问题……随便一抓,到处是素材。这是大众身边的事,也是大众有兴趣关助的事。可作者们就是不喜欢这活生生的现实。反过来,又有几个闲的没事跟着作者苦闷的诗情去掉眼泪。
我最喜欢搜集诗歌的作品,看着一本买一本,有的是白送的,有的是从收废品那抢救回来的。
越读越感叹:脱离生活,脱离大众,真是心疼!有的好好一本诗集,书皮都没脏了,就在收废品的大堆里。
来烟雨,能学到创作的方法,技巧,风格,但最终不是在这里天天写,而是用学到的知识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发挥作用。那怕是企业的一条广告语,也是要求通俗易懂。写生活,写现实,写大众能读懂的产品才是最有价值的。用你学到的知识,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你又得到大量的财富,这岂不是好事!
利用凌晨一点时间,象聊天一样随意的写了这么多。也没什么构思草稿,只是说说心里话,供朋友们参考。可不是写人家诗歌界的事事非非,那是专家学者的事。不必因为这点闲啦话引起争论,我仅代表我一个人。翻来复去,就一句话:要让更多的人喜欢诗歌,要写大众能读懂的好诗歌。
写于2007、11、13日早6点。
-全文完-
▷ 进入林峰山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