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酒香漫人间秋江

发表于-2007年11月11日 上午10:37评论-0条

七十年代初,我在上海部队当兵,那时部队严禁喝酒,即便春节那样的大节,基层连队也规定不得饮酒。所有的纪律非常严格,上街购买日常用品,也得俩人一起出去,某日,一老兵约我一同去买牙膏牙刷之类物品,来到中山中路,没几分钟全部办成,时间尚早,老兵说,我们去喝点酒吧。我那时对酒的概念很模糊,老兵说了,去呗。进得一家饮食店,那时没酒店,一般都称饮食店,老兵要了一盘糖醋排骨、一碟鸡头鸡爪、一瓶烟台葡萄酒,糖醋排骨四毛五分、鸡头鸡爪俩毛、葡萄酒一元零五分,合起来一元七毛,可别小看这点钱,我们那时每月只有六元钱的津贴。

说起来现代人会可笑,我们找不到瓶开,不知该怎么打开瓶盖。俩人正犹豫如何喝到酒,邻桌一位正喝着酒的五十岁左右的工人老师傅站起来说:解放军同志,阿拉帮侬开。老师傅左手握酒瓶,靠着木凳头,右手掌往下一排,“砰”的一声,掉到地下碎了。

原来那木凳头久经瓶盖齿的锻炼,已成半圆形了,形成不了顶住瓶盖的支撑点,一经作用力,便滑脱了。老师傅立马走向柜台掏钱,我们下意识反应过来,也急忙跑向柜台,我俩虽年轻力壮,无奈那老师傅筋骨强健,左手臂把我俩一拦,右手迅速掏出钱来,让服务员给了一瓶酒,并且打开瓶盖,放在我俩桌上。那次是在当兵时喝的第一次酒,满心不安,老师傅则满面春风笑着:没关系的没关系的。一看墙上大钟,时间离请假时效只有八分钟了,饮了杯中酒,我俩同时向老师傅敬了个军礼。

部队营房在松江西门农校,要十分钟,小跑赶回,当时也忘了问老师傅的贵姓大名。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瓶洋溢着助人为乐却要贴钱买酒给我们的老师傅的形象,一直在脑子里萦徊,一直感到欠他一份情。如果老师傅看到这篇文字,留个电话或地址,一定前去看望他,和他酣肠淋漓痛饮一杯。

回到地方工作开始阶段,经常下乡,吃饭自己付钱,每餐交俩毛钱半斤粮票。习惯成自然,有人酒隐上来,也得自个掏腰包,买一瓶几人分享,绝无公费报销之理,那几年下乡唯一一次因工作喝了免费的酒是去白柯湾,这白柯湾是抗战时期闽浙省委第一次会议会址所在地,当时粟裕、叶飞、刘英等在这里召开会议,成了红色历史纪念场所。

领导来了,都去看看那开会的小庙,都说着这儿的风景美、空气好,确实是风景美、空气好,这里没有工厂,甚至连手扶拖拉机也进不来,那有现代文明现象的污染呢。这里的村民也很习惯用自己朴素的方式迎来送往接待各方神圣。

哪儿的农民真的好热情,我和组织部长等人一起去搞什么初级阶段理论宣传吧,开了半天会,午饭在村长家吃,农民自己吃地瓜,我们“同志”吃白米饭,席前给我们“同志”每人面前放一海碗红酒(这红酒是闽浙边界一带用糯米和红粬酿制的特色酒,颜色区别于绍兴黄酒),大家于心不忍都不愿喝,村民的热情实在无法拒绝,部长让我代表喝一碗。

后来我们知道,那村里最大的一块水田叫“同志田”,约九分地,专门用作招待省、市、县来的同志的饭,穷乡僻壤,没饭店。临别时,我拿了五元钱、五斤粮票(超大标准)给主人,主人死活不收,只好作罢。

回程路上,一肚子不知是酒味还是五味瓶倒翻,总有股辛酸,哪儿村民住祖传的旧木屋,没一件整齐像样的衣着,我们让他们放下手中农活,傻傻地听我们唠叨了半天初级阶段,我们没给他们带去一点实质性的东西,却白吃了一餐白米饭,我喝了一碗刻骨铭心的红酒。

现在哪的农民应该比较好了吧,多年没去哪儿了,心里想念着他们,也祝他们的生活有很新的变化,有很明显的进步。

一次去上海,王教授得知我到上海,一定要请我吃个饭。王教授曾经在朱熔基任主任时的国家计委工作过,有两年没见他了,老朋友相见,总有亲切感,话投机,便天南地北侃着,问起他这几年的辛劳,不知不觉说到吃饭喝酒上头,他去了内地和边远地区,总的影像就是内地和边远地区变化还不很大,还是很贫穷落后,但吃喝风却一点也不亚于发达地区,稍稍上档次的酒店,都是略迟就订不到包厢,纸醉金迷,歌舞升平,何尝不是两重天。

王教授说他每到一地,也是常受到招待,常光顾酒店应酬饭局,然心里却甜酸苦辣五味皆有。

是啊,中华民族有很多文化,其中就有吃的文化、酒文化,以前文人描述的生动景象,现在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发扬光大,这是文人们万没想到的。

我生活和工作的小城,那是我亲身经历,眼见为实的,每当夜色降临华灯初上,那些装簧考究典雅的酒店门口,保安有条不紊地指引着车辆移到停放的位置,接着,三三俩俩,成群结队的西装革履、休闲便服、花枝招展、浓装艳抹、油头粉面、气度宣昂的男男女女鱼贯而入。未几,殷勤敬酒劝酒美妙声音此起彼伏,楼堂过道弥着白酒、啤酒、露酒、黄酒、红酒、果酒的芬芳味儿人们自觉不自觉的陶醉在那美的人间里。

除了红白喜事亲朋小酌外,那酒,有几人是自己掏腰包的?王教授说朱熔基总理也无奈呵,我们又能如何?相视一笑,大家都心知肚明。当然,我们也不是看那葡萄酸,一个人,肚子就那么大,能吞下多少?只是国家如此吃喝,百姓有点敢怒不敢言,敢怒敢言也没用罢了,一切都没啥了不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秋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王先林点评:

酒里见真情,
更让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