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重庆的人,正宗的山城妹子,老公是湖南人,地道的湘伢子。
我和老公结婚时,我刚刚二十一岁,而老公只比我大三个月。我们的结合遭到我们身边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的反对,最大的原因就是,我是重庆人,而他是湖南人。
结婚时,我和老公心中只有满腔的爱,根本没考虑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事情,然而,当热情冷却下来后,我才发现,生活,原来不仅仅是有爱就行的。
首先,横在我面前的是语言的沟通问题。老公家地处湖南山区,乡音也特别难听懂。才去那会,正值过年,好多在外打工的人都回到家过年了,到处一派热闹景象。尤其是大年初一家家户户串门拜年,别提有多热闹了,大家围在火炉边,边吃着糖果边聊着天,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而我只能枯坐一边搭不上腔,因为我根本都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那一年的春节,我过得特别孤单,特别想念自己家中那甜甜的汤圆和那亲切的乡音。
接下来让我感到头痛的就是和婆婆的相处了。婆婆高高大大,在村里做事可是数一数二的能手,许多男人家都不及她。与婆婆截然相反的是,我又矮又小,还从小就没做过农活。在婆婆面前,我总有一种心虚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我总有些不想与婆婆面对面。最要命的是,婆婆一辈子都没出过门,根本就不会听普通话,而我又不会讲湖南话,往往是她叽哩呱啦说了半天,我还根本不知道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久而久之,婆婆也懒得跟我说了,有什么事她能自己做的也懒得叫我去做了,但婆婆的脸色一天难看过一天,而我心中的委屈也一日胜过一日。
我下决心学湖南话。老公出远门了,没人教我,我就跟着村里的那些小孩子学,那些小孩子一边笑话着我说的不标准,一边又在纠正我的发音,不出半个月,我竟然会听懂大半湖南话了,三个月后,我已经可以操着一口流利的湖南话和村里那些象婆婆一样没出过门的老人们说家常了。
学会了说湖南话后,我和婆婆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改善,不会做农活,我就尽量地多做些家务事。公公在煤矿厂上班,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每次公公回来,我都想法做一些可口的饭菜,将他带回来没洗的衣服洗干净,等他下个星期回来时再带去。婆婆出门去做农活了,我就在家将家里楼上楼下的尽量收拾得干净整洁,一日三餐,做好饭后等着她回来一起吃。虽然婆婆的话还是很少,但我看到她的脸色已经一天天越来越柔和,我的心也渐渐地变得轻快起来。
然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有时还是会让我感到不习惯,比如同样的一句话,在重庆和湖南的意思却完全不同,一句“吃豆腐”,全国上下都知道是开玩笑占人便宜的意思,可到了他们那里禁然就变成了死人的意思。同样的一个节日,重庆和湖南的过法却完全不一样,正月初一,在我的家乡是最放松的一天,那天早上,人们总是睡到完全醒后才懒懒的起床,女人在家做象征团圆的汤圆,而男人则带着孩子们先去给已经过世的先祖们上坟,放挂鞭炮后才回家吃早餐,吃过早餐后,再一家子一起去看花船,看那些自组乐队们表演的节目。可在老公这边就大大不同了,早上四五点钟,睡意正浓时,公公就开始一遍遍地叫吃饭了,吃饭时我往往都不敢说话,怕说错话不吉利。吃完饭,婆婆就开始着手备茶,备花生糖果之类的东西,因为天亮之后,就会不断有人来拜年。别人来我们家拜年时,公公也会率领我们去别人家拜年,一天走下来,那个累呀……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许多以前不习惯的觉得难以接受的东西我都已经慢慢地学会了接受,公公婆婆也从当初对我的反对变到现在对我疼爱有加。去年我爸爸七十大寿,公公也随我们去了重庆,在酒席上,公公拉着我爸爸妈妈的手,由衷地感谢他们生了一个好女儿,在他的心目中,虽然他的儿媳妇不一定是最棒的,但对他却一定是最好的。爸爸妈妈幸福地笑着,有了亲家公的这习话,他们不必再为远嫁的女儿担心了。
在老公家收获亲情的我,对远离自己的父母却充满了遗憾,每一个节日,我都会特别想念他们,尤其是过年时,想着家家欢声笑语,而我的父母却孤单寂寞,我的心总是很内疚。我们长年在外,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照顾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希望老人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本文已被编辑[冰凤凰]于2007-11-11 20:21:2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邵雨飘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