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透析《论语》智慧(5.1:仁以...)无的散手

发表于-2007年11月10日 下午3:52评论-1条

第五章 体 仁

天以慈悲为怀。慈悲由上而下,人必修善、体仁、泛爱。

善恶有报,天地无私;善恶有报,毫厘不爽;善恶有报,只在早迟。

善心长在,不失德而积大德;恶念长在,不为恶已致大恶。

行仁,不分旦暮、顺逆与长幼。行仁处处,处处如春;行仁时时,时时益人。

仁者无怨、无恨、无强、无惧。善待一切、善解一切,为根本之仁。

人无善念,人人为敌。人人为敌,活而无乐。活而无乐,则生死不惧。生死不惧,则纵横无忌。纵横无忌,则背天道、乱人伦、失本性,一切俱尽。

1.仁以忠恕为核心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1]。”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2]。”

——《里仁第四》

【简 注】

[1]一以:以一。贯:贯穿、统贯。

[2]忠恕: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便是自己竭力向上,并帮助别人向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便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程颐说:“忠者体,恕者用。”

意 译】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条最高原则。”曾子说:“是的。”孔子出去之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

【理 释】

仁的核心是善。善视万物,善待众生,善解肯綮,一切为他者计,一切以不损他者而利他者为准则,且无为私、为我的小家算计,即为仁。显然,仁中有真,非真不足以为仁;仁中有和,好斗不足以言仁。

曾子所论“忠恕”,是天地大仁在常人一层的表现。仁有不同层面的内涵:在较高层面,它是无私无我;在一般层面,它是忠恕。

宇宙的特性有三,其一是真,其二是善,其三是宽和。天地无善,众生便无恨不生,无恶不作,无序不乱。天地以其善在,所以道德长存,天地永固。生命重善,便能积德,便能修心,便能悟道,便能返本归真。尘世生命的最大意义,即在返回产生他的地方。返回的途径之一,即是修心,同化善的特性。

孔子的思想是仁。其实应说,孔子从天道中体会到善的特性,所以对人提出“仁”的标准。

【例 述】

有一次楚庄王宴请他的一批得力臣下,并让自己心爱的一位美人斟酒助兴。夜幕初降,众人都有了几分醉意。又遇一阵风吹来,烛火突然熄灭。黑暗中有人趁机拉住美人的衣袖,想一亲芳泽。但她不仅挣脱,而且扯断那人的帽缨。烛火重新点燃后,美人拿出那条帽缨,定要楚庄王查出那人,严加惩处。楚庄王却下令说:“今日和良臣猛将饮酒,务必一醉方休。并且,在吹熄烛火后,谁不把帽缨扯断,谁就没有痛饮尽欢,谁就必须受罚!”

不久,在楚国围困郑国的一场重要战事中,有位武士奋不顾身,带头冲入敌阵,交锋五合,便杀了五个敌人。他的神勇大大鼓舞了楚军的斗志,他们旋风般朝敌军杀去,大获全胜。楚庄王慰劳这位武士,原来他就是宴会上被美人扯断帽缨的人。

人皆有过,水至清则无鱼。凡事倘若睚眦必较,则必冤怨四起,更加纠缠不清。倘能高瞻远瞩,大量宽容,不仅能给人以充分余地,且能使自己清静、平和、从容。于实效而言,受惠的必定感恩,受冤的必定报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道使然。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chen红叶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读朋友的文章,
总有不同的感受。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周末愉快!at:2007年11月11日 凌晨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