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谈谈在诗歌栏目遭遇到的一些困惑洞庭樵夫

发表于-2007年11月10日 凌晨1:13评论-23条

毫无疑问,杜波出任烟雨诗歌版的管理员以来,是付出了大量的、且卓有成效的工作了的。不说别的,单看近期烟雨诗歌栏目的强劲发展势头,就足以表明,一个栏目的发展良性与否,除了会员的支持外,是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员的。这一点,小说版与之情形一样。

关于诗歌在社会综合面上所发挥的文化功效,不想去细致地作以评论。每一文体,都是文化传承之大环境下的有效组合体,任缺其一,都是遗憾。杂文有杂文的味道,散文有散文的特长,诗歌有诗歌的韵致,小说有小说的内涵……正是这些文体的各自特点,再加上各文体间的互补性,才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兴盛局面,而相对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一体独大的朝代文化的递传格局,现如今的文化,用百花齐放形容实不为过。尽管这之中,未曾真正出现过超越传统文化的顶峰之作,但齐头并进的趋势,则让喜爱文字的人无不深感生正逢时。

烟雨网站,正是文化全面开花的一种简缩体。而作为烟雨的一员,更为杜波不懈努力下产生的这种良好局面,真诚地轻赞一声。

其实说来,之前对诗歌接触不多。这是缘自于内心深处对诗歌一直不怎感冒的情结所致。而这种情结的产生,又正是大环境下的一种必然——放眼中国目前诗歌的整体发展,较之于散文、杂文、小说等文体来说,是处于劣势的。呈现着的,是一种有料无市的局面。套用某位文学评论家的话语来讲——写诗的,可能比读诗的还多。

不得不说,这是文化发展的一种畸形。也许是受大潮流思想的影响吧,我也不尽然地,对诗歌持着一份不置可否的态度。无论是求学年代,还是涉足到各类文学网站,这种心境也没能改变多少。所以对诗歌的关注,一直以来少之又少,包括前些日子烟雨杂文栏目与诗歌栏目那场旷日持久的关于诗歌的辩论和争议,也不曾涉足。我的想法是,文之各体,互有长短,谈何赞贬呢?是优,就发扬;是劣,就剔除,如此简单而已。

原以为,这种文化的偏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成为一种永恒。毕竟在文字上,自己只是一名过客,亦或称为看客更为确切点。哪怕是进到烟雨频道后,凭着一时半会的兴致,涂抹了几笔或叫好、或挨批的文章时,自己也一直坚持一种观念:这些心情之语,实不敢称为什么作品的。而每当有朋友说到这些文字有那么一处两处可取之语句时,便只能报之一笑了——于我来说,文学的殿堂,今生只有遥望的份。

然而,这种与诗歌基本处于两重天地的情形,却被悄悄地得以打破。而自这种平衡被打破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则让我不得不叹——自己内心深处的文学偏食之永恒情结,终是一份自我设想的景象。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前天下午,自己闲来无事,加上对杜波管理下的诗歌栏目心生无限敬赞等缘故,情不自禁地绕到很少涉足的现代诗栏目看了一下。初看,感觉江湖传言不假——诗歌版很是火爆,精华文章处处皆是。但看着看着,就发现有点不对劲了:本月1-7日,现代诗栏目共精华了十七篇作品,除开两篇评论性质的文字后,余下的,则皆为组诗。对于这,我当时便略感困惑——此段时间内,现代诗栏目怎是清一色的组诗精华呢?难不成单篇诗歌就没有一首达到所精华之组诗这样的高度,从而进行推荐?如果确属此情形,那么,问题就更复杂化了——没有“一”的存在,又怎会有“众”的精彩呢?致千里,也还需要积硅步嘛!

我的观点,可能相当肤浅。有人肯定会说,没有单篇诗歌的精,并不代表着组诗不可以推。这话确实有理。但问题在于,连续一周的断层,是不是一种看似正常下的不正常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自己便在某篇精华组诗下留了一帖,本想是以此来探讨一下诗歌发展略为偏颇的现象。但之后的情况,则让人大跌眼镜。

此帖留了之后,杜波管理员找到我,互相谈了对诗歌栏目的一些看法,也谈了一些其他方面的话题。杜波的言谈,一如众人所言的一样,诚恳实在,让人钦佩。从这点上来看,诗歌栏目近期的兴旺,并不是表面上的一种浮燥。

但略为遗憾的是,自己留的那帖后面,却是炮火加烟灰,一股脑儿地倾泄而下。部分会员以急怒交加的态度,来加以指责我的这种正常范围内的文体交流,并不分原由地进行劈头盖脸的抢白。且无外乎地,加上了人品虚伪、修养很差、群攻诗歌等等字样。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位在不久前曾做过烟雨诗歌栏目编辑的女性(qq的资料上显示)主动加我,要求q聊,谁知通过后,这人竟出语不雅地大闹特闹了一通。当时让我惊讶的,直叹如今的部分“巾帼”,比须眉还须眉!这还不算,一位诗歌栏目的负责人,竟在某个q群里,指名道姓地找我“对战”——戳了马蜂窝了?

说实话,当初在立足于对一种文体发展之异常现象的批判之后,就有过思想上的准备的,收到回击性的话语,实为意料之中的事——无争无议,真就显得不正常了。然而,就是在这些互评中出现的与文字本身无关的诸如“人品、修养、群攻”之类的帖子和话语,则实让人无比困惑——难道留帖和评文,除了吹捧之外,就只能当当过路人?按此逻辑展开来讲的话,盛世下的当今中国,那些与央视焦点访谈相类似的一些直面社会焦点问题的媒体栏目,岂不成了大众传媒中不该存在的另类?

这些回击性的话语,重点在三类,一是说我不该去诗歌栏目留一些带有异声的帖子。二是指责我不配谈诗。三是认定我的留帖算是找碴。

邪门了。没吃过猪肉,就没见过猪走路?针对连续十五篇诗歌精华无单首的情形,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不算太出格吧?诚然,自己当时的留帖不无讽刺的味道,但也犯不着挨来一通关于“人品、修养、群攻”之类批判吧?!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在众位诗歌行家们面前,班门弄斧地谈谈自己对单诗与组诗的一点感想。

组诗,其实就是一组有着某种关联的诗歌。这种关联,是呈多种态势的,要么是思想内涵上的关联,要么是立意上下承接上的关联,要么是结构形态上的关联。如果相互间无甚关联,这样的组诗,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组诗,只能算为单诗的集合体而已。而组诗的精彩程度,又建立于单诗的基础之上。

可见,组诗远比单诗来的复杂。但回头去看一下我那番被引来无数骂名的关于连续十五篇精华诗歌无一单诗的疑问之语时,便只能这么认为了——诗歌真正的兴盛局面即将来临。而单诗精华与否,已不重要,甚至大可抛在一边,有组诗撑着就行了。

思及此景,我们还有何理由不去说:与其一步步地学数学,何不一步到位,直接去钻研哥德巴猜想呢?!

话已至此,似无再谈的必要了。但就在写这文时,qq上的头像闪个不停,打开一看时,正是那位在聊天中出语甚为粗鲁的人发过来的,一长溜见首不见尾的炸弹图像,让我实为好笑:以这样的举止去为文著诗,岂不滑稽?而在这样的心态,又怎能产生出诗情画意下的那份动态韵味、静态美感呢?

没理这人。只是有着无数的疑问藏在心中。然,百思无绪!无奈之下,只能不去作以深想了。因为,越思越困惑。

还是把这份困惑,隐进于随之夜深而悄然涌上来的那份睡意里罢了。

这么一想,居然顿觉心为之一宽——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何必较这无谓的劲呢?由他(她)去说吧!而现代诗歌,还远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说不定哪天真有诸如《再别康桥》、《天上的街市》等等既精彩又通俗易懂,读来且朗朗上口的诗作再次呈现于世人面前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洞庭樵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文章评论共[23]个
湘西南箫剑-评论

问好无缘牵手兄,杜波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员,我曾经不服气一个编辑对我的诗歌的点评,找到杜波,他的大度令人惊讶。
确实,有时我们会有一些意见,昨天的争论我也见了。实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争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没有什么对和错的。
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利。
  【无缘牵手 回复】:感谢剑兄留评。。 [2007-11-10 21:43:01]at:2007年11月10日 中午2:23

雪亭-评论

跟帖留言是对作品的关注,作者竟然到你qq上谩骂和[**]扰,的确让人气愤。
  【无缘牵手 回复】:呵呵,人家要歪曲,又有何办法呢。。 [2007-11-10 21:43:32]at:2007年11月10日 中午2:42

林秋菊-评论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呵呵,像我什么都不懂,但是要是有人错怪我的时候我也是会说的!问好牵手!
  【无缘牵手 回复】:谢菊关注,同祝好。 [2007-11-10 21:44:02]at:2007年11月10日 下午6:47

林秋菊-评论

我以前也曾经因为一些事情很生气,但是后来想一下其实没有什么。也就不生气啦!牵手要开心点哦!
  【无缘牵手 回复】:不是生气哦。。只是疑惑这诗歌版咋好象成了碰不得的事物了呢?俺那帖,思来想去,也没啥问题嘛,怎就被某些人夸大到群攻诗歌呢?真是莫名其妙。 [2007-11-10 21:47:08]at:2007年11月10日 下午6:48

奔月-评论

特意跑去看你的跟帖了,感觉没有什么过分的言辞。
我看作者是误会了,你别往心里去了。
她加你qq说粗鲁的话就黑了她吧,值不得生气的。
  【无缘牵手 回复】:唉。。别说这些了,没劲。。大不了,不回复就是了。计较女Q员说的话,又有何意思呢。。 [2007-11-10 21:49:36]at:2007年11月10日 晚上7:32

烟雨江南行-评论

问好!!别管那些无所谓的谩骂了!!
  【无缘牵手 回复】:感谢朋友的理解与支持,无缘问好。。 [2007-11-10 21:50:10]at:2007年11月10日 晚上9:31

精品诗歌的条件-评论

问好无缘!想不到那些人那么没修养,哎,没必要生气,不值。
  【无缘牵手 回复】:谢朋友关注。。 [2007-11-11 9:09:32]at:2007年11月10日 晚上10:37

沙扬娜拉-评论

                    诗人们,你们能否走下神坛?
  【沙扬娜拉 回复】:
    坛,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文坛的具体定义我不能确切的说出,但我认为那是是供文人们探讨文学的一个平台。既然称为坛,它就该是圣洁的,纯洁的,也该是能反映人类理想、信念的一个地方。但坛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长期呆在上面的人便会感到枯燥,坛下的人仰望时间久了也会脖子酸疼,也就无法长期坚持着看坛上的各路得道高人。于是,坛上的人纷纷走下来,呼吸一下俗人自由的空气。就文坛而言,小说、散文等文体脱下神秘的面纱,走向平民化,杂文则一直就诞生在群众之中,言他们之想言,论他们之所想。只有诗歌一直据守在文坛上不肯下来。
    其实诗人们不仅不肯走下神坛,并且运用现代工具把神坛砌得越来越高,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诗人的伟大,不足以显示诗歌的高妙。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淘弄来的理论,似乎是有仙人梦中所授一般,把诗歌弄的犹如神灵附体,神秘兮兮,不懂神道的人很难知道他们哼唱的是什么意思。我就不明白:他们是写诗呢?还是跳神呢?
    我这样说,诗人们一定会嗤之以鼻,张口就会说:这是诗的语言,诗的技巧,你没诗歌的天赋,怎么能明白我这诗歌的高妙之处呢?并且用对诗歌独特理解的语言,可以作出若干种解释来。说实话,对现代诗我看不懂,就是关于诗歌赏析的文字我都看不明白。
    以半掩之门所作的《开往春天的情诗》中开头几句为例:“风平浪静。你终于狠下心,收回云朵上的目光/赶走伴随你多年的老虎。”我就是想破脑袋也看不明白这云朵和老虎是什么关系,象征的是什么。 
    就是这句诗评:“【倚马】评论于 2007-11-10 19:41:04  [删]开往春天,是爱情进展良好的比喻,至于内部的意象搭配,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感觉,将复杂的心情以一种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每年的诺贝尔奖还有争议呢,何况是一个精华,评诗不要涉及作者及诗外。”我都不明白【倚马】是怎么能看出这个意思来呢?其中的“内部的意象搭配”,那外部的意象搭配是什么呢?难道诗歌是由配件组成的?感觉像是生产车间的流水作业呢。“将复杂的心情以一种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句更叫我如坠雾里,和原诗倒及其配套。
    莫名其妙的诗歌,配上其妙莫名的点评,这犹如谜语一般的文字,普通人哪里能领会得到呢?
    如果诗人们指责我及无缘牵手这等读者没有诗歌的天赋,没有欣赏诗歌的能力,也只好由你们说了,我们是真的不懂。我想不懂的不会是只有我们两人,我敢说:一般读者同样迷糊。难道发出们的诗歌,只有少数得到诗神附体的人才能看懂,那有发表出来的必要吗?你们就在文坛上互相欣赏罢了!或者你们自己另外建立个诗坛,在那里,哪怕你们把脑袋摇晃掉了也不会有人干涉你们的。你们把那些不知所云的竖排文字发到普通的网站,这不是为难读者吗?是存心给读者添堵呢?还是考验读者猜谜语的水平呢?那你们怎么不发到谜语网站去呢?那里才是你们的用武之地呀。
    我是一个普通的读者,欣赏不到你们写出的诗歌的高妙,这点可能令你们失望了,但我确实不懂。无缘牵手也是如此。如果他有错的话,就错在不该实话实说。对那些诗不懂也要装懂,若留言“好诗,欣赏了”,也许会皆大欢喜。但偏偏他和我一样,不习惯说违心的话,说了心里会不安,会呕吐。不巧的是:诗人们尽管写出的诗歌叫人无法参透,偏偏又是极爱面子的,对自己写出的诗歌爱如珍宝,见有人没当宝贝,反而指出它身上的伤疤来,极其恼怒!诸如:“【彭世彬 回复】:全是屁话!通用型评语。欲加其罪,何患无词? [2007-11-10 15:18:15]  ”的斥责不绝于耳,无缘牵手更是惨遭诗歌栏目的多人围攻。其实,他不过是说了几句公正的话而已。以无缘牵手的为人,绝对不会无中生有,更不会信口开河。
    我一直不明白:文学终究是写给广大群众的,就该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是他们所能接受的。诗歌怎么就背道而驰at:2007年11月11日 凌晨0:20

爱鼻舌的亦爱护鸡-评论

555555555555
好可怜噢!!!
  【爱鼻舌的亦爱护鸡 回复】:忘了说句话,特意跑回来:现在是法治社会,可以上访。 [2007-11-11 3:22:19]at:2007年11月11日 凌晨0:51

未注册用户-评论

文以载道,诗以传情。就一种承载思想感情的文字工具(说平台太大了,仅仅一种思想工具而已)来说,诗词歌赋,无论体裁主旨如何,只要情真意切,有感而发,寄情而作,娱已娱人,本算不了什么,不过必须强调的是,诗歌是一种内在神髓与外在结构有机契合的艺术形式,如果抛却了艺术性,这样的诗歌只能称之为竖排的断句,是黄口小儿也不难办到的事。
  【未注册用户 回复】:倘若仅仅满足于宣泄情素、倾吐块垒这个低标准的话,那么要感谢烟雨,给广大的“诗人”写手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免费的施展抱负的平台,同样道理,既是横陈在人们眼底的文作,为什么听不得不同意见呢?百家争鸣对于繁荣文学园地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啊!
与人为善,不仅仅是社会生活的圭臬,同样适用于文论。对于他人意见,理应从善着眼,以心落墨,不要动辄觉得别人是在找别扭,想想看,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别人这是何苦喔!
[2007-11-11 10:17:28]
  【未注册用户 回复】:综观文史长河,没有一部晦涩艰深,故弄玄虚、让人不知所云的作品是可以传世的。由此可见,文学作品除了艺术性以外,最大的特征恐怕要属人民性了。有的作者寄情于文字游戏,耽于自我陶醉,自我满足,别人稍有訾议便大光其火,说大了是文艺沙文主义的阴魂不散,说小了就是一种缺乏自信、底子孱弱的表现。
清代文学理论家张潮说,窗内人于窗内作画,吾于窗外观之,甚佳。其本意是说,既能满足主观意愿,同时也禁得起客观评价的才是一部“能入眼”的作品。
容不得异见,只会落入孤芳自赏、井底坐大的窠臼,说到底是害了自己。文学批评(为避免歧义,还是说文学评价好些)是十分正常的文学现象,当然文字讥讽甚至文字漫骂就实不足取了,不知方家以为如何?
[2007-11-11 10:17:58]
  【未注册用户 回复】:更正一字:“窗内人于窗内作画,吾于窗外观之,甚佳”。应为“窗内人于窗上作画,吾于窗外观之,甚佳”。 [2007-11-11 10:39:58]
  【沙扬娜拉 回复】:说的好!
精彩!
[2007-11-11 20:39:12]
  【无缘牵手 回复】:此等精彩之评析,怎能不发自内心的赞一声?!问好朋友,并感谢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007-11-11 23:01:21]at:2007年11月11日 上午10:17

梦秋嵘-评论

支持无缘兄的言论,为你抱不平。不过有些人没有计较的必要。
  【无缘牵手 回复】:诚谢,并问好! [2007-11-11 23:01:42]at:2007年11月11日 中午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