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往事
1971年的的8月份,我结束了“下乡插队”的生活,和同在武功下乡的谢继一起被招到县农电公司工作。半个月后我俩又一起被分到一个小镇的供电站。那时的供电站没有自己的驻地,还借镇上粮站的房子办公和居住,我俩被安排在粮站后边的一间窑洞式仓房住下。很快,站上给我们配了两辆自行车,虽然是师傅们退下来的旧自行车,但我两却很兴奋。每天都认真地把它擦得干干净净,骑着它跟着自己的师傅下乡工作。
一天早晨刚上班,站长向大家宣布:“咱们站又来了两位新同志,谁去接以下?”我一听立即自告奋勇去接人。于是用绳自把一辆架子车和自行车的后衣架系在一起,我骑着自行车就出发了。到了地方,见了面才知道,他俩同是杨陵中学的下乡同学,我更是高兴。把他们的行李和两张床板放在架子车上,东西太重,把自行车拖得东倒西歪很难掌握,着实让我们辛苦了一路。十多里路连骑带推足足两个钟头才到,虽然三个人都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又有了新战友,我的心里却甜滋滋地。
当时的集体生活虽然十分纯朴,大家却是很团结并富有激情的。上班时,我们一块骑着自行车下乡工作,星期天一块骑着自行车回家,真是其乐融融。记得在一个周末,我提议星期天都不要回家,其自行车去乾陵玩一天,大家齐声赞同。这样的旅游是不用花钱的,只要准备好水壶和干粮就行。去乾陵虽然一路上坡,但我们四个年轻气盛,一路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一条大河》等歌曲,欣赏着沿路的田园风光。不管多陡的坡都坚持不下车,虽然一个个累得满身都是汗,但还是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我们一气玩到近黄昏,然后又跨上自行车回反。一路下坡狂奔,真痛快阿,只觉得风在耳边呼呼响,感觉象长了翅膀在飞一样。大家在比赛谁的车快,一路上呼喊着、唱着、笑着、追赶 有好几次居然超过了运货的大汽车……。
自行车常常驮着我们下乡,抄表、收费、施工,我们用它驮工具和材料,称它是不吃草的马,是我们的坦克车,我越来越喜欢我的自行车。但是也他闹脾气,我生气的时候。记得在一次抄表途中天突然下起雨来,我急忙用衣服包好抄表卡加快骑行,但是一会车子就蹬不动了,一看车子被泥巴塞住,没办法,只好用棍子一点点地掏,无奈路面泥泞,骑不了几就又塞住了,真是寸步难行,只好扛起车子,让车子骑着我,一步一滑坚持走到村口。当我一身泥水、一身汗把车扛进村里老电工家时,已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劲了。
1974年我们开始建站,材料要我们自己想办法筹集,砖头泥土好办,只要我们出力都能办到,但木材却没办法弄到。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地区供电局要改造通过小镇的一条35kv线路,要把木杆换成水泥杆,并要求我们供电站协助做好当地群众的青苗赔偿工作。我们喜出望外,立即全体出动积极协助。这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全神贯注盯木头”啊!上班时我们全力以赴协助地区局施工,做群众工作;下班后我们两人一组,前边的人把换下的木杆的一头绑在自行车后衣架上,后边的人把木杆的另一头绑在自己的车座旁边,十几米的木杆,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就这样像蚂蚁搬山一样,一根根地把这些宝贝弄回了供电站。就这样,我们用自行车运回了我们建站所需的全部木料。后来,供电局的领导知道了这件事,还专门到我们供电站了解情况。他翘起大拇指说:“你们的自行车精神真了不起!”
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几个先后离开了这小小的供电站,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当年的小谢也变成退休了。但每当老朋友聚在一起忆起当年时,就来劲。忘不了和自行车结下的不解的情缘,忘不了他拖桌我们一起完成任务、一起度过的那些快乐而难忘的日子.....。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今日共同举杯祝福,祝好人一生平安。
-全文完-
▷ 进入武功农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