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挺拔的松针小白杨之恋

发表于-2007年11月09日 早上8:39评论-2条

在我工作的渭南广播电视发射台机房和院内西花园之间,生长着五棵笔直挺拔、郁郁葱葱,充满生命力的松针。每棵松柏的高约15米,直径30厘米。据说这是1994年建台时专门移植过来的幼苗。当时总共栽了六棵,中间的一棵也就是从西边数第三棵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第二年就干死了。活下来的这五棵历经十几年风风雨雨,送走一茬茬老人手,迎来一个个新同志。沐浴着渭北旱塬火辣的阳光,笑迎强劲猛烈、刺骨割耳的风,五棵松不用浇灌,也无需管理,竟然茁壮成长、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给这个远离城市,偏僻荒凉的小站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每当心情郁闷时,我就会站在宿办楼通往机房的天桥上,凝视着这几棵树,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院子里栽了这么多的树,什么梧桐、垂柳、柿树等,不是东倒西歪,就是残叶萧条,还是品质不一样啊!

国家为了发展广播电视事业,让渭北旱塬上的千家万户群众更好地收看电视收听广播节目,相继投资上千万元,确保电视发射台正常运转,而相当一部分编制在发射台的人员却嫌弃这里远离生活基础地,条件艰苦,工资待遇相对较差,削尖头往外调,或只挂号不来上班。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成为制约发射台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和隐患,若解决不好这个问题,还会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那些非正常渠道调离和离开发射台,不为发射台作贡献,却拿国家拨给工资的人,和五棵松相比,不知做何感想?

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当初转业时选择广电部门是想发挥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特长,谁知竟被分到技术性很强的发射台。抱着先进门后换岗的侥幸心理来这里上了班。五年过去了,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关注民生,同情弱势群体,先后在采访调查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天降横祸,宅基地无端被占十几年;气愤难平,老教师东奔西走讨公道》《父母搞诈骗,儿女失家园》《花季少女渴望早日重返校园》《贤孝媳妇赵秀琴》《慈母亲情难舍弃,千辛万难陪残儿》《夫妻抽水站》《王老虎虎威震敌胆》《老教师饱蘸辛酸撰写屈蒋传奇》《战斗英雄刘吉尧的华山情怀》等近百篇社会新闻和纪实文学;先后联合渭南电视台原《社会与法》、《关注》《东秦百姓》《周末故事》《成长1+1》《临渭新闻》栏目,改版后的《直播渭南》《华山60分》策划完成《无奈的合同》《泥水路变成水泥路》《巧手编织百花园》《一个农妇的七彩文学梦》《三贤庄再叙战友情》等数十条新闻;配合华商报渭南记者站策划采写了《帮二华灾民找活干》《做优秀军人是我永远的梦想》等重大报道;2004年以后,还相继义务为雷社艺、王钢、朱长源、任爱国、王忠亮(雁南)、谢平栩、左文潮等近百名书画家撰文进行宣传。然而这些付出除了得到书画家馈赠的些许墨宝外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回报,有的书画家甚至连自己承诺给的书画都没有兑现,来回奔波费心思量搭进自己许多工夫和花费。闹得家属意见很大,埋怨说还不如在家多督促辅导女儿的功课。但业余写作是我的生命和精神支柱,饭可以不吃,笔绝对不可丢啊!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小白杨之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喜爱文字的人,
永远不会丢笔的,
也许现在有了网络,
会少用笔。
也会一直坚持写的。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问好!
  【西部小白杨 回复】:我会的。谢谢! [2007-11-10 10:36:40]at:2007年11月09日 上午10:45

小白杨之恋-评论

我家里现在按揭买新房后,没钱买电脑,还没有条件上网,现在只能是忙里偷闲,利用单位电脑上网发稿,所以不能天天发稿,请谅解。at:2007年11月10日 上午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