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望着窗外,那里连着另一个缤纷的世界。累了、倦了,总不由地踱步窗前,独自对着窗户久久伫立,默默地对着窗外凝视。这似乎是多年的一个习惯动作,与窗口有着不解的情缘。每天临窗一望,便有了许多的感触和纷飞思绪,纷呈的世界彷佛就在眼前无私呈现。
窗户是静止的,但窗外的世界是流动的。放眼望去,这个世界或静或动,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窗下,车水马龙,行人过往,那一幅幅浓缩了生活酸甜苦辣的面孔,折射出人生不同的境遇,也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实质内容,如一幅幅有声无声演绎着的画面,也透出多姿多彩的百态人生。许多时候,就这样久久地站着,心鹜八极般痴迷于窗外的世界。
万物静观皆自得。懂得欣赏,才能感悟到蕴涵于万物之中的美妙。如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是大自然赐予人间最美丽的景色。所谓诗情画意,无非是春夏秋冬,自然美景。春天繁盛,夏天葱笼,秋天斑斓,冬天纯净;春的蓬勃,夏的喧闹,秋的高远,冬的宁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变化着的四季,各有美感,魅力无穷。
那里,每每阳光斜照,晴朗清新,树枝上闪烁着隔夜露珠,一切都散发着蓬勃的气息。阳光透过窗户扫走阴霾,微风柔凉爽地轻拂,天空蓝得澄清,蓝得透明,有一种滋润活泛的感觉。鸟儿盘旋低迴,山峦树木隐约可见,轻烟袅绕,天空蔚蓝辽阔;天际尽头,天高云淡,界限分明,具有强烈的油画质感,让人生出晴天碧落、无限悠远的感慨,没理由不在其中陶醉。
那里,也常有雨下连绵。当看着檐下细细长长的雨线,听着淅沥淅沥的雨声,感觉是一副充满诗意的画面。那细雨,轻飘在绿树,飘在高楼街道,凭窗而望,飞雨落花,细雨纷飞中的景物入眼,感受扑面而来的清新润湿,沙沙的雨声从天外飞来,纷纷叩窗,使意识迷离,其音韵如浸漫了遐想的魂魄在雨中轻舞飞扬,似雨中轻灵的幔纱……
总喜欢坐在窗下,就着窗外透进的光线,倘佯在书籍的海洋,让自己在思想的天空里,对那一扇扇历史的画面凭窗而望。拨开历史的迷雾,仿佛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阡陌中走来,奏出了金石般的裂天声响,在眼底展现出一幅幅风云变幻的画卷。
我眼里,唐人的窗外,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天地,那门窗俱开、洞察万物的气势又舍唐人其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山川,才能看懂风起云涌的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便尽被望收眼底而一览无余。这是一个视觉的诗化,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开放的胸襟,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一眼唐时的窗外,那个世界里凝聚着一脉奇香,其诗性中所内含的风骨,其精神所磅礴的气势,直让尔虞我诈、心胸狭隘得只会追逐名利的一些现代人含羞满脸!
而宋人的天地里,有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的风韵和景致。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精致和秀气,虽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却有着移花接木般的才气,那可及天鹜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我看到,大宋庭院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含悲带泪的雾月,峭岩上刻着二帝蒙尘,坐井观天的屈辱,偷安的社稷只能让天空上布满着善感的阴云。
但那满清的窗外,又肩负着几分沉重,平添了许多无奈。只是蒲松龄的轩窗外,山野村夫、渔人樵子熙熙攮攮,妖狐鬼怪、市井小民倒比神仙君子更为可爱。一股清新之气,驱散了满清王朝八旗空间里腐浊太久的封闭……曹雪芹却干脆拆散了腐朽的封建庙堂,从广阔的天地对身边的世界进行反观,由此洞悉了社会演变的百态人生。这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罢,他洞开了封建社会的天窗,历尽了尘世的沧海桑田和风花雪月。深沉的目光,凝视着世间的大天大地和过去未来,用历经风雨饱润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不朽篇章,把一个“人”字大写在天空,那是天地间的浩然之气凝聚的高贵灵魂,是一代鸿儒仰天而问的傲世尊严。
人的心灵深处,何尝不渴望有一片窗外的世界?有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因伤住院,动弹不得以致情绪异常低落。病房里靠窗的是个热情长者,时时对他讲起窗外花草树木的鲜艳欲滴,星空的神秘悠远,微风轻拂的善解人意。这年轻人很羡慕长者能倚窗凭望那美好的窗外世界,观赏一个有生机勃勃的生命跳跃的动画。后长者病逝,靠窗的位置给了向往已久的年轻人。然而,窗还是那扇窗,窗外的美丽却荡然无存——窗外除了一堵砖墙之外却毫无景致!年轻人怔了,良久才悟出了老者的善良,懂得了要珍惜生命的美好。故事的内涵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房,也有一扇自己的心窗。
不是么?一眼自己的心窗,眺望曾经的过往,我分明看到了一条弯弯曲曲走过的路,那是一条非走不可的弯路。哪条路,在童年、少年、青春的各个路口若隐若现,身影一路琅跄,脚印弯曲,还夹杂着丝丝缕缕的血痕——那是在碰壁、摔跟头时所留下的痕迹。然而,我以那曾经的画面为荣,不历经风雨,没经过头破血流,又怎么练就钢筋铁骨,如何去笑看人生?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不管是春之花,夏之果,秋之实,冬之雪,总会存在缺憾。正如人生,努力过,奋斗过,灿烂过,虽有逆境,却也美丽。一直很喜欢泰戈尔那句“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更欣赏这样一段话,“即便是黄昏的最后一缕残阳,也要发出奇灿无比的光芒,那是不甘心陨落与沉沦的最后一次拚搏,也是对至高生命积极热爱的一种追求,它毫不在意自已终究要被青山遮档,也许这就是大自然要告诉给人们的生命真谛。”读之,不由人不抚几轻叹……
遥想当年,曾经,一直在要飞出窗外的强烈愿望下,有了一次次日出之行的壮观,飞上了自己向往的天空。或高或低,或远或近地飞了许多时日,最终动力耗尽,飞行的轨迹也便从一个弧线的顶端一路歪斜地滑落地面。这是物理学的原理,也是“上帝”的旨意。按物理学原理,一个物体被弹射出去,会沿着弹射方向一直向前向上,直到本身为外力分解之前不会停止。但实际上始终无法摆脱地心引力的制约,飞行轨迹也总是形成一个弧形抛物线而最终落地。除非动力足以形成宇宙速度或重获再次动力,呵呵,那就是“奔月”了!可“上帝”也似乎只允许我飞一个或高或低、或远或近的抛物线,而决不允许飞得靠他太近或留在天堂。因此,那个世界里,飞得再高也要回到地上,大地,才是真实的归属。而只有待到脚踏实地之后,才对曾经承载、养育过自己的大地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和亲切。
窗外的世界,内容是如此的丰富,有如一个梦幻的窗口,展示着动感的丰硕。我想,人确实需要向时时对着窗外远观,在一隅一室中闷久了,便倦了,懈怠了,视觉就有所凝固,不仅是体力的疲惫,更会让心智逐渐衰竭,以致鼠目寸光,心胸狭隘。只有在天地间才会获取悟的灵感和创意,从容澹定之中,情感才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返璞归真。
我们的确应该常看看窗外的世界,不能把自己囿于一隅,泯灭了冲破思想樊篱的渴望,隔断了达观远望的视野。生活的挤压下,不应该只把伏案工作作为唯一种姿势,生命也不应只是勤奋这么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觉。我们需要愉悦舒坦的心情,需要湛然从容的人生气度,这些,都将来自那临窗极目的舒昂∮。
-全文完-
▷ 进入那片红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