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论阅读与写作十堰风云雨

发表于-2007年11月07日 上午11:58评论-8条

截至目前为止,我的小说已写了21万9千余字,已全部录入电脑。写了这么多字,从中领悟了不少的道理。因此便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与诸位分享。倘人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读书破万卷,下笔似有神。”“读写相互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就说明了阅读和写作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阅读是为了开拓视野,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写作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上小学时,就已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后来,看了四川作家还珠楼主的作品及白羽的小说。否则,他没有这样的习惯,就写不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和《越女剑》这十五部武侠小说。也就不能成为一代武侠宗师,有“世界第一侠笔”的美誉。这可证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有人说只有写了大学的人才能著书立说,这句话到底说得是否有道理呢?没有。众所周知,著名“80后”作家韩寒在上高中时写作并出版小说《三重门》,一举成名,成为新闻媒体所关注的焦点。作者的家乡郧县的李玉霞在上师范期间,写了一本校园青春小说《忧郁的天使》,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在几年前,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有两个金牌栏目《新闻调查》和《社会经纬》,具体是哪个栏目的专题报道,我也记不清楚了。其中曾有这样的报道:“江苏省一个名叫窦寇的小孩子,写出了长达20万字的《窦寇流浪记》……类似的例子实是太多,不必一一列举。写书不一定需要大学学历,大学生未必能够写出书来。

我个人认为,写作并不在于学历高低,关键在于这个人是否有写作的天赋。没有天赋的人,纵然是博士后,也是枉然。

欲从事文学创作,首先,应有较强的基础知识。不妨,我来打一个比喻。把基础知识比作是楼房的根基,写作是楼层。一块处于黄金地带的地皮,可是,地基略有下沉,试问,有哪一家房地产的老板敢投资建房?我敢说,没人敢。如此地基,严格来讲,根本不能建房。即使是勉强建起来,必定会出事故,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一旦发生楼房倒塌,住户被塌死、塌伤,老板的经济不仅要受损失,而且还会到受法律的治裁。

在我以前学习电脑打字期间,有一个人是一类大学本科毕业的。他说自己曾经也尝试着写一本小说,正当写了一个多星期,却搁笔不写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出了原因:基本功底差。我心里不由在想:你一定是在说谎,真如你所说,那你又怎么考上大学的呢?可通过一件实事,让我相信了他的话。老师让每一个学员写《心得体会》。并事先声明,如有不写者,罚扫地两周。老师快要检查《心得体会》时,他一个字都没有写,不想受罚,只得临时抱佛脚。他拿了一个高中生的《心得体会》抄写,以便应付。不曾想到,任务是完成了,却受到了批评:“你一个大学生,竟然抄写别人的《心得体会》,既然要有意这么做,为什么不找一个写作水平高一些的抄袭?照葫芦画瓢,也应多动脑筋,把错误的地方修改过来……”我看过他所抄的内容,在首行的题目中,竟把“心得”写成“心德”。粗略地看破完全文,不是词不达意,便是语句不通。

是了,也难怪写小说不久,便放弃了创作。基本功欠佳的人,有些人无从下笔,不知该怎样开头。这种人是不适合从事写作的。即便是写了,不仅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所定的文章会让人看不懂。回到比喻,假设小说是十章的内容,好比是十层楼,写完了第一章、第二章,可就是写不出了。万丈高楼从地起,建楼至第二层,第三层未建,如何建第四层?空中楼阁,行吗?显然不是行的。

小说既可以是事实,也可以虚构。但是,纪实小说除外。虚构不可离开事实的本身。动笔之前,须构思,把搜集到的素材在心中形成腹稿。再用建筑作比喻。在选好地皮后,就要开始设计。先画一张大体结构图,再决定卧室、客厅、厨房、书房、阳台等位置。素材先分开端、发展、高[chao]、结局,然后再进行细致分章分段。构思之后,为了使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最好在列完提纲,再开始动笔。

创作之际,必须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达到心神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在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每次描写时,全身心地投入。写着写着,自己变成了小说中的人物,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写悲伤的情节时,不知不觉中,已是泪流满面。很多时刻,仿佛书中人物活灵活现地站在自己的面前。写作,必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但不能脱离中心。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切平铺直叙。应扣人心弦、发人深思、跌宕起伏。用精彩、深动的场景去打动读者的心,使读者手不释卷,百读不厌。

我见过身边其余的文学爱好者,他们在叙述文章时,常常用错、乱用记叙方法。顺叙、倒叙、补叙、分叙、插叙,至于需用哪一种叙述方法,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决定,而并非随心所欲,想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另外,引用绝对不是抄袭。引用往往是为了文章的需要,增强真实性。有些引用只需半部分内容,而有些则要全部。本该引用的却不引用,会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武侠文豪金庸的作品中引用不少前人的考据,以《射雕英雄传》为例,为证明所言非虚,特将《关于“全真教”》内容附于本文之后。

写作技巧是在写作中领悟出来的,不认真写作的人,是无法领悟到的。

敬请诸位网友留言、评论,谢谢。

关于“全真教”

道教开始于汉代的“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先秦的道家是哲学上的学派,到了汉代才成为宗教。六朝时有“干君道”(即太平道)、“天师道”(即五斗米道)、“皇家道”等。宋金以后,炼养派分南宗、北宗;符箓科教派分为“龙虎”(即天师道,又称正一教)、门皂、茅山三宗。 

道教炼养派注重修仙长生之术,所炼的丹分为外丹、内丹。外丹是黄白术,末流演变为点金术,成为化学的前身,中外相同。内丹是炼气,化为内功与内家拳术,以及医学上针灸、经脉与穴道的研究,末流演变为房中术。道教末流所吹嘘的本事,是世俗人生的理想,既能财富无穷、长生不老、性能力特强,又能召仙降妖、招魂捉鬼,所以掌握了世俗最高权力的帝王也大感兴趣。北宋之末,徽宗皇帝对道教尤其着迷,命道教的领导人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金兵占领中国北方后,北方百姓流离失所,惨受欺压,陕西、山东、河北一带兴起了三个新的道教教派,称为“全真教”、“大道教”、“太一教”,结纳平民,隐然和异族的统治者对抗,其中尤以全真教声势最盛。 

全真教不尚符箓烧炼,而以苦己利人为宗,所以大得百姓的尊敬。全真教属于道教中的北宗。元朝虞集《道园学古录》一书中说:“昔者汴宋之将亡,而道士家之说,诡幻益盛,乃有豪杰之士,佯狂玩世,志之所存,则求返其真而已,谓之全真。士有识变乱之机者,往往从之,门户颇宽弘,杂出乎期间者不可胜纪。而涧饮谷食,耐辛苦寒暑,坚忍人之所不能堪,力行人之所不能守,以自致于道,亦颇有所述于世。”全真教的教祖是王喆。

(这“喆”字也有写作三个“吉”字重叠的,两个字的声音意义都和“哲”字相同。) 

关于他的生平,终南山重阳宫有一大碑,上刻刘祖谦所撰的《重阳仙迹记》,其中说:“师咸阳人,姓王氏,名喆,字知明,重阳其号。美须髯,目长于口,形质魁伟,任气好侠,少读书,系学籍,又隶名武选。天眷初,以财雄乡里……后于南时村掘地为隧,封高数尺,榜曰: ‘活死人墓’。 ……大定丁亥夏,焚其居,人争赴救,师婆婆舞于火边,且作歌以见意。诂旦东迈,遥达宁海,首会马钰于怡老亭。马亦儒流中豪杰者,与其家人孙氏俱执弟子礼。又得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等七人,号马曰丹阳、谭曰长真、刘曰长生、丘曰长春、王曰玉阳、郝曰广宁、孙曰清净散人……苦其出神入梦、掷伞投冠、腾凌灭没之事,皆其权智,非师之本教,学者期闻大道,无溺于方技可矣。”

金密国公金源铸撰有《全真教祖碑》,其中说:“先生美须髯,大目,身长六尺余寸,气豪言辩,以此得众。家业丰厚,以粟贷贫人……有谭玉者,患大风疾垂死,乞为弟子,先生以涤面余水赐之,盥竟,眉发俨然如旧,顿亲道气萧洒,训名处端,号长真子。又有登州栖霞县丘哥者,幼亡父母,未尝读书,来礼,先生使掌文翰,自后日记千余言,亦善吟咏,训名处机,号长春子者是也。后愿礼师者云集,先生诮骂捶楚以磨炼之,往往散去,得先生道者,马谭丘而已。八年三月,凿洞昆仑山,于岭上采石为用,不意有巨石飞落,人皆悚栗,先生振威大喝,其石屹然而止。山间樵苏者欢呼作礼,远近服其神变。又或餐瓦石,或现二首坐庵中。……九年己丑四月,宁海周伯通者,邀先生住庵,榜曰金莲堂,夜有神光照耀如昼,人以为火灾,近之,见先生行光明中。……至登州,游蓬莱阁下观海,忽发飓风,人见先生随风吹入海中,惊讶间,有顷复跃出,唯遗失簪冠而已,移时,却见逐水波泛泛而出。或言先生目秀者,即示以病眸;或夸先生无漏者,即于州衙前登溷。凡为变异,人不可测者,皆此类也。……于宁海途中,先生掷油伞于空,伞乘风而起,至查山王处一庵,其伞始堕,至掷处已二百余里也。……与众别曰:‘我将归矣!’众乞留颂。先生曰:‘我于长安栾村吕道人庵壁上书矣。’枕左肱而逝。众皆号恸。先生复起曰:‘何哭乎?’于是呼马公附身密语。……铭之曰:咸阳之属,曰大魏村,山川温丽,实生异人。幼之发秀,长而不群,工乎谈笑,妙于斯文。又善骑射,健勇绝伦。以文非时,复意于武,勘定祸乱,志欲斯举。文武二进,天不我与……”

碑文中叙述王重阳许多希奇古怪的事迹,自然不可尽信,喝斥飞岩、口嚼瓦石、堕海不溺、掷伞飞行等等,或许是他显示一些武功,而传闻者加以夸大。人家说他内功深厚,不必大小便,他即刻在官府衙门前大小便,作风十分幽默。清末广东东莞陈友珊著有《长春道教源流》八卷,考证王重阳曾起兵与金兵相抗,其中说:“王重阳,有宋之忠义也……据此则重阳不惟忠愤,且实曾纠众与金兵抗矣。金时碑记,有所忌惮,不敢显言。”

全真七子都名显当世,他们的事迹在碑文或书籍记载中流传下来。碑文和书籍都很多,重要的书籍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七真年谱》、《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甘水仙源录》、《金莲正宗记》、《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等。元王利用《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马师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州人……中元后,重阳祖师造其席,与之瓜,即从蒂而食,询其故,曰:‘甘从苦中来。’问:‘奚自?’曰:‘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遂心服而师事之。祖师感化非一,师悟……头分三髻,三髻者,三‘吉’字,祖师讳也。十四年秋,与三道友言志于秦渡镇,师曰:‘斗贫。’谭曰:‘斗是。’刘曰:‘斗志。’丘曰:‘斗闲。’师曰:‘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至,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金密国公铸《谭真人仙迹碑铭》:“谭公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初名玉,宁海州人,其父即镣之工,每里己生资济贫窘……往执弟子礼,重阳使宿庵中。时严冬飞雪,藉海藻而寐,重阳展足令抱之,少顷,汗流被体,如罩身炊甑中,拂晓以盥余水使涤面,月余,疾顿愈,由是推心敬事。”王重阳伸脚令谭处端抱住,谭感全身发热,当是王重阳以内功为他治病,盥余水中可能含有药物,涤面月余而风疾痊愈,这说法自比“全真教祖碑”中简单的叙述更能入信。金秦志安《长生真人刘宗师道行碑》:“刘先生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东莱之武官庄人……承安丁巳,章宗召问至道之要。先生对曰:‘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元史•丘处机传》:“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彻伯尔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赐仙翁,以悟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盛,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于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元姚燧《王宗师道行碑铭》:“玉阳体玄广度真人王处一,宁海东牟人……尝俯大壑,一足跂立,观者目瞬毛竖,舌挢然不能下,称为‘铁脚仙’。洞居九年,制炼形魄。长春颂以诗,有‘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语。出游齐鲁间,大肆其术,度人逐鬼、踣盗碎石……或以为善幻诬民,因召饮可鸩。真人出门,戒其徒先凿池灌水,挠而浊之,往则持杯尽饮,曰:‘吾贫人也,未尝从人丐取。今幸见招,愿丐余杯,以尽君欢。’与之,又尽饮,归,解衣浴池中,有顷,池木沸涸,以故不死。……或谗其善幻,世宗试而鸩之,见不可杀,悔怒,逐谗者。”元徐琰《郝宗师道德碑》:“郝师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宁海人……研精于易,因通阴阳律历之术,性不乐仕进,慕司马季主、严君平之为人,以卜筮自晦……乃弃家礼重阳于烟霞洞,求为弟子,重阳……解纳衣,去其袖而与之,曰:‘勿患无袖,汝当自成’,盖传法之意也。”《续文献通考》:“广宁坐赵州桥下,儿童戏累石为塔于其顶,嘱以勿坏,头竟不侧,河水溢,不动,亦不伤。”

据《续文献通考》及《登州府志》:“孙仙姑不二,号清净散人,宁海县忠显幼女……父以配马丹阳,生三子。丹阳既弃家从道,重阳祖师画骷髅劝化之,又画天堂一轴示之。姑弃三子诣金莲堂祈度。重阳赠以诗,改今名,遂授以道要。”

丘处机远赴西域去见成吉思汗的事迹,随行弟子李志常著有《长春真人西游记》(有王国维校注本) 一书,详述经过及旅途见闻。《长春真人西游记》载有丘处机旅途中的一首长诗:“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攒深溪。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道轮蹄。前年军兴二太子(即察合台),修道架桥彻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车马喧阗复经此。银山铁壁千万重,争头竞角夸清雄。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参天松如笔管直,森森动有百余尺。万株相倚郁苍苍,一鸟不鸣空寂寂,羊肠孟门压太行,比斯大略犹寻常。双车上下苦敦颠,百骑前后多惊惶。天池海在山头上,百里镜空含万象。县车束马西下山,四十八桥低万丈。河南海北山无穷,千变万化规模同。未若兹山太奇绝,磊落峭拔加神功。我来时当八九月,半山已上皆为雪。山前草木晓如春,山后衣衾冷如铁。”丘处机、李志常一行,在西行途中见到成吉思汗攻破花剌子模诸城后屠戮之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有云:“方算端(即苏丹,回教国王)之未败也,城中常十余万户,国破而来,存者四之一。”近代史家新会陈垣先生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对全真教甚为推重,书中说:“自永嘉以来,河北沦于左衽者屡矣,然卒能用夏变夷,远而必复,中国疆土乃愈拓而愈广,人民愈生而愈众,何哉?此固先民千百年之心力艰苦培植而成,非幸致也。三教祖之所为,亦先民表现之一端耳。”后记中又说:“……觉此所谓道家者类皆抗节不仕之遗民,岂可以其为道教而忽之也……诸人所以值得表扬者,不仅消极方面有不甘事敌之操,其积极方面复有济人利物之行,固与明季遗民之逃禅者异曲同工也。” 

据陈垣先生考证,全真教历任掌教,自王喆以后,依次为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尹志平、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苗道一、孙德或、蓝道元、孙履道、苗道一(二次接任)、完颜德明。其中谭处端曾任教主,尹志平寿至八十三岁,《射雕》、《神雕》两书中写他们早死,并非根据史实。全真七子和以后历任教祖未必都会武功,他们炼气修习内功,主要是健身却病之术。 

在《神雕侠侣》书中出现的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的近臣。(“蒙古”两字的汉译,据说是耶律楚材所创),当丘处机会见成吉思汗时,耶律楚材和他时相往来,作诗唱和。但耶律楚材信奉佛教,对于丘处机得到成吉思汗的优待。(命丘处机通管天下僧尼,豁免道士赋税差役,但僧人不能豁免)十分不满,在他所著的《西游录》中对丘处机大肆攻击。今人姚从吾先生著有《耶律楚材西游录足本校注》专文,详加分析,认为耶律楚材的攻击都是从宗教的偏见出发,不能成立。 

《列仙全传》是明朝万历年间刊行的一部有文有图的道家传说故事书。中国的神仙传记,以题名汉刘向撰的二卷《列仙传》为最早,陶弘景、葛洪、孙夷中、杜光庭、沈汾等相继有所编撰。最大部头的是北宋初年乐史所撰的《总仙记》,共一百三十卷,相信传说中的全部仙人都已包括在内,但已失传。《列仙全传》九卷,叙述了五百八十一位仙人的故事,起自老子、木公、西王母,一直叙至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其中许多并不是仙人,只是会幻术或得到皇帝封号的道士。在现存的这类书籍中,这是内容最丰富的了。 

这书号称是王世贞编辑,又有李攀龙序,但多半是刊行此书的汪云鹏所伪托。汪云鹏是徽州“玩虎轩”书铺的主人,曾刊行许多附有精美插图的书籍和戏曲本子。“射雕”第四集中所附王喆、马钰、谭处端、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等六人的图像都出于此书。《列仙全传》中也有刘处玄与孙不二两人的故事,但没有图。六幅图中所绘全真教六位领袖的故事,都强调神怪法力。图中王重阳手中提铁罐,因他曾提铁罐乞食。他有许多特立异行,常人以为他是疯子,叫他“王害风”,风同疯,即称他为“王疯子”。马钰逝世那一天,对门人说:“今日当有非常之喜。”不久听得空中有音乐声,仰见仙姑乘云而过,仙童玉女,拥导前后,对马钰说:“我们先去蓬岛等你。”当夜马钰在大风雷中去世。谭处端在高唐县写了“龟蛇”二字送给茶馆主人吴六,吴挂在茶馆里,后来邻舍失火,延烧甚广,只有吴六的茶馆不遭波及。延祥馆中有枯槐一株,丘处机以杖绕而击之,喝道:“槐树复生!”槐树至今荣茂。郝大通图中所绘是他在赵州桥边头顶砖石小塔的故事。王处一图中所绘是王重阳飞伞二百里而传书的故事。 

《射雕英雄传》中所说的黄裳真有其人。近人陈国符先生《道藏源流考》中考证宋徽宗访求天下道教遗书刻板的经过颇详。徽宗于政和三年下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所获甚众。政和五年设经局,敕道士校定,送福州闽县,由郡守黄裳役工镂板。所刊道藏称为《政和万寿道藏》,共五百四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一卷。黄裳,字晟仲,人称演山先生,福建延平人,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八十七。《演山先生神道碑》中说他:“颇从事于延年养生之术。博览道家之书,往往深解,而参诸日用。”黄裳刊印道藏的名气很响,后来明教刊印经书,也借用他的名字。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明教伪经妖像,至于刻版流布。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为校勘、福州知州黄裳为监雕。”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十堰风云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凤凰点评:

对于初涉文学的朋友来说,不啻为一篇具有借鉴与学习的文章,惜全文只是提供一个略显概念性的方法,而这一点又都是大家所共知的。如果作者可以提供切实的方法,相信会让许多徘徊在文学之门外的朋友迅速地找到打开文学殿堂的钥匙。当然,在进入殿堂后每个人会找到什么样的珍宝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与努力了!

文章评论共[8]个
阿忘-评论

好文章!!!!!!!顶顶!!!!!!!!!
  【十堰风云雨 回复】:谢谢你第一个给我留言。 [2007-11-10 16:34:45]at:2007年11月10日 中午12:17

珍珠玫瑰-评论

好,好,好,顶!at:2007年12月10日 凌晨1:15

漫天飞雪飘四方-评论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上小学时,就已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at:2007年12月16日 晚上10:42

冰雨缘-评论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切平铺直叙。应扣人心弦、发人深思、跌宕起伏。用精彩、深动的场景去打动读者的心,使读者手不释卷,百读不厌。
at:2007年12月17日 凌晨2:31

珍珠玫瑰-评论

加油啊。at:2007年12月19日 中午12:28

漫天飞雪飘四方-评论

呵呵,不错呀。at:2007年12月21日 下午6:26

青瓷-评论

都把写作看得太重,有几个人知道,真正的阅读远比写作难上数百倍?
都忙着出书,有几人会不管名利地安静写作。希望作者是个安静的阅读者。
  【十堰风云雨 回复】:谢谢你的关注。 [2008-4-11 23:16:43]at:2008年04月09日 下午6:56

鎏篂無語-评论

杂文往往透露出作者心声和社会心声,很好!问候作者!at:2009年01月06日 晚上7:14